天天看點

南宋一則奇談:告誡世人,與美婦同行,須小心謹慎

古往今來,這世上的蹊跷事兒多如牛毛。蹊跷事兒多了,文人墨客筆下的故事題材自然也就多了。不然,那一段段窮書生與鬼狐精怪之間的愛恨情仇又是怎麼來的?還不都是道聽途說,再将自己化為情種根植書中,與那些國色天香的精靈終日纏綿,從此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生活。

真好笑,天底下又有幾人是張君瑞,大多數還不是“無緣得見莺莺面,且把紅娘去解饞。”即使得不到,意淫一下總還是可以的。君不見,古今幾多登徒浪子、單身漢子,總幻想着仙子姐姐不請自來,倏忽出現他的破屋陋室之中,即便那人不會仙子,是妖精也無妨,隻要夠豔,不管琵琶雉雞,抑或青丘九尾,皆可大度收用。可一旦哪天真有妖豔現身眼前,好龍者無不化身“葉公”。未見真容時想,見到真容時怕。人啊,就是這麼荒唐。

南宋一則奇談:告誡世人,與美婦同行,須小心謹慎

絮叨半天,書歸正文。話說南宋甯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這年五月,湖州南門外,人頭攢動,進進出出,呱噪、熱鬧、亂騰騰。

“好俏皮的女子。”不知是誰咋呼一聲。目光如電,順聲音看去,果然美若天仙。那一女子,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眉似陽春垂柳葉,面如三月桃花綻。窈窕玉生香,娉婷态蹁跹。湘羅裙虛掩小金蓮,绛紗袖半吞描花腕。真好似西施重在世,分明是七仙下塵寰。

獨自一人,輕步前行,見衆人目光投向自己,羞臊得紅紗遮粉面,匆忙忙移步江岸邊。見水上有條小舟,揚起芊芊玉臂,招呼那劃船之人來到近前。

她說:“勞煩船家,奴家要到易村去。”

船家是個壯漢,見美人而怦然心動,慌忙上岸,攙她上船。蘭麝香氣,滲入鼻孔,頓感心曠神怡。平日隻渡黃臉皮,那載過這種好貨色,壯漢子不免酥麻了骨頭,整個人頓時矮了三分。

南宋一則奇談:告誡世人,與美婦同行,須小心謹慎

小舟悠悠蕩蕩,順水時急時緩。約摸走了一個時辰,那美豔婦人拉過船家用來遮雨的破葦席,蓋在绫羅之上,側身倒下,閉目不語,似是暈船乏累,忍不住要歇一歇。

船家憐香惜玉,不敢打擾,收住歌聲,輕輕搖橹,生怕驚擾美人香夢。又劃了一個多時辰,船家有些乏了,坐在船闆上稍作歇息。偷眼看那美婦,居然還在沉睡。看着看着,不禁癡迷。恍惚之中,忽聽葦席下面有窸窣動靜。聲音雖然不大,但亂亂糟糟,讓人聽着鬧心。船家是正人君子,深谙男女有别,不可趁人之危,但又忍不住好奇,于是蹑手蹑腳地挪到葦席邊,輕輕地掀起一角。

不看還好,這一看吓得船家三魂不見了七魄,好似涼水澆頭,懷中抱冰,整個人瞬間凍住了。

列位,您猜那葦席之下究竟是何物?怎會讓一個見多識廣的壯漢子吓成這般模樣?告訴您吧,葦席之下是一窩小蛇,密密麻麻,通體碧綠,筷子粗細,足有百餘條,盤繞糾結成一堆,試問誰看了不怕?

南宋一則奇談:告誡世人,與美婦同行,須小心謹慎

船家畢竟經過風浪,很快就從恐懼中緩過神來,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将葦席蓋好,悄聲挪回原位,雙手發抖,無法搖橹。好在是順水,不用搖橹,小船自行朝前走,總計行了六十多裡,終于到了易村岸邊。見那美婦仍不動彈,船家隻得敲了敲船舷,想用響聲喚醒她,請她速速下船,給不給錢都無所謂,人走了就謝天謝地了。

美婦醒來,慧黠一笑:“你都看到了?”

船家不敢撒謊,慌亂點頭,磕磕巴巴:“看——看到了。”

美婦見他實誠,清甜一笑,擡腳上岸,轉身從腰間解下一個布袋子,在手中掂了掂,遞給船家:“這是船錢,你拿着。”

船家搖頭,不敢去借。美婦問他為什麼不要。船家滿目驚怖,沖口而出:“我看到你那樣子,怎麼敢收你的錢啊。求女菩薩大人不記小人過,放過我吧。”

南宋一則奇談:告誡世人,與美婦同行,須小心謹慎

美婦咯咯一笑:“瞧把你吓得,你這麼大的人,怎麼這麼小的膽兒。你隻管放心,我不會把你怎麼樣。錢你拿着,這是你應得的辛苦錢。隻是你千萬不可對别人說起這件事,不然我不會放過你。你是實誠漢子,我也不妨對你說實話。我從城裡來此,隻為播撒蛇瘟,一個月後我就回去了。你休要以為我毒辣,這都是天意安排,任誰也阻攔不住。”言畢,婦人邁動蓮步,朝着竹林深處走去,很快便不見了蹤影。

船家慌忙将錢袋丢入水中,瘋一般劃船遠去,自此不敢再來易村。果然,那一年的夏天,易村七百多戶人家,死了将近一半。官府查來查去,也查不出個子醜寅卯,隻說那些人是中暑而亡,不了了之。

南宋一則奇談:告誡世人,與美婦同行,須小心謹慎

而那個船家,終究沒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他聽聞易村發生的悲劇後,内心十分沖突,借着醉酒,将經曆一五一十地講給别人聽。他自知命不久矣,索性也不再劃船,而是每天在家吃吃喝喝,過着醉生夢死的頹廢日子。可是,幾個月過去了,他還是好好的。轉過年來,依然沒事。他不知道當日那個妖女為何不來取他性命,既然她不來,自己又何苦作踐自己,遂重操舊業,劃船擺渡,友善蒼生,盡管每天謹慎,但一直沒有災禍上身。

此事被南宋文人記錄下來,傳播甚廣,乃至後面幾個朝代,都對此事有所記載。至于此事是否真實,後世難有答案,姑且是姑妄聽之,當個民間故事來看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