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實體文創到數字藏品,博物館想離年輕人再近一些

從實體文創到數字藏品,博物館想離年輕人再近一些

“老古董”要用數字化來顯年輕。

【環球旅訊】2022年農曆新年前夕,一年一度的支付寶“集五福”活動如約而至。今年的特别之處是,博物館也加入了送福的陣營,24家博物館(院)在支付寶旗下的數字藏品平台鲸探釋出源自“虎文物”“十二生肖文物”及“鎮館之寶”的3D數字藏品,其中21家博物館還帶着自家的“虎文物”館藏,登上五福彩蛋卡與定制福卡,使用者在集五福的時候,就有可能翻到他們送上的虎年祝福,點選卡片還可以看到與圖檔展示文物相關的介紹。

從實體文創到數字藏品,博物館想離年輕人再近一些
從實體文創到數字藏品,博物館想離年輕人再近一些
從實體文創到數字藏品,博物館想離年輕人再近一些

左右滑動檢視

集齊五福以後,多餘的福卡也可以到支付寶五福“福氣店”裡兌換數字藏品。據了解,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總館、湖南省博物館等的“虎文物”數字藏品都上線了福氣店。

這其實已經不是博物館首次以數字化面貌示人,河南博物院的線上考古、首都博物館的數字型驗展、故宮博物院的雲直播等等,博物館在數字化的領域上也漸漸玩出新花樣。

01

博物館競相出圈,緣起何由?

回顧這些年博物院的出圈史,率先走紅的當屬故宮博物院。從2014年開始,故宮的“朕知道了”膠帶,以及随後的10萬+文章《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哒》陸續出圈,故宮博物院就在營銷上動作頻頻,其文創IP堪稱國内博物館的标杆。2017年,“賣個萌”的故宮迎來了它的600歲,其文創銷售創收15億元的成績一度成為佳話。

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陝西博物館等也相繼嘗到了甜頭,甚至海外知名博物館都紛紛入局争奪國内的文創市場。随着博物館的一哄而上,文創的同質化問題也随之愈加凸顯,比如紅極一時的博物館雪糕,采用的都是直接拷貝館藏成品或者館内元素的同一套路。

金沙遺址博物館曾通過鲸探發行四款數字藏品,其文創與營銷部負責人邱揚總結:“之前博物館的文創開發更多是偏向實體産品,網際網路+的内容很少。但實體文創商品在文博行業的創新越來越難,數字藏品是一種新文創探索方向。”

博物館在同一賽道上争奇鬥豔,主要還是希望通過市場化營運為博物館吸引更多線下遊客。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文物局統計,自2014年開始,博物館的參觀人數都保持着穩定的增長,到了2019年已經達到了11.47億人次。直到疫情暴發,博物館2020年參觀人數斷崖式下跌,全年累計5.4億人次,僅為2019年的47%。

有危必有機,疫情加速了博物館數字化的程序。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博物館都學會了直播,2020年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等9家國内知名博物館就登上了飛豬直播間,吸引超千萬人圍觀。其他博物館也紛紛效仿,在不同管道上開啟直播雲遊活動。

效仿者雖然不少,但過去兩年裡,真正把直播常态化的博物館并不多。艾媒咨詢釋出的《2020年中國博物館旅遊行業及典型地市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博物館旅遊開發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選擇新技術、讓遊客在博物館中體驗技術給世界帶來的變化、便利和變革的問題。

針對博物館的現狀,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支援博物館發展。2020年開始,國家就相繼出台《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來支援博物館的數字化發展。到了2021年10月,政策繼續加持,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推動博物館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産品,提供沉浸式體驗、虛拟展廳、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務。

政策利好,再加上5G、AR、VR等數字化技術日趨成熟,諸如鲸探一類的數字化技術提供商的湧現,都讓博物館發展數字化有了充分的條件。

02

數字藏品、小程式……博物館想離年輕人再近一點

2021年12月,故宮博物院的年票銷售系統曾一度被擠癱,盡管故障很快被修複,但年票依然一票難求。其實,博物館這些年做出的努力已經在年輕消費者心中掀起了一股“博物館熱”。早在2019年,同程藝龍與同程旅遊聯合釋出的《中國博物館主題遊消費趨勢報告2019》資料指出,博物館主題遊年齡構成中,“90後”占比43.2%,其中“95後”占比24.9%。

線上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釋出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19年,僅在淘寶天貓逛博物館旗艦店的累計通路就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使用者是“90後”。

為了更貼近年輕人,博物館的創新之路自然也跟着年輕人的喜好走。數字藏品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據貝殼财經對數十個數字藏品QQ群的資訊統計,其中有64%的人是90-00後。

2021年10月,鲸探發起針對文旅數字化的“寶藏計劃”,文旅、非遺類數字藏品發行占到約70%。2021年10月,湖北省博物館上線的首個數字藏品“越王勾踐劍”,效果讓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驚歎:“60多萬人搶1萬把劍,3秒就沒了!如此轟動的效應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

這次五福期間,24家博物館在鲸探上線3D數字藏品,算得上是國内博物館集體試水。截至發稿前,四川博物院的“東方陶狗”、河北博物院的“花形懸猿銅鈎”、甘肅省博物館的“銅奔馬”等7件數字藏品都已經處于售罄狀态,另外還有3件來自不同博物館的數字藏品即将開售。

從實體文創到數字藏品,博物館想離年輕人再近一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