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裡的春節|武強年畫:迎春送福 貼出來的美好願望

非遺裡的春節|武強年畫:迎春送福 貼出來的美好願望

人民網石家莊1月30日電 (商帆)“年畫講究在年三十兒中午貼。用自己打的漿糊,粘性好,不留膠。貼上新門神、新福字,挂上新春聯,這新的一年就開始了,把不好的都留在過去了。”武強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馬習欽說道。

非遺裡的春節|武強年畫:迎春送福 貼出來的美好願望

武強年畫《獅子滾繡球》。 武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武強木版年畫(簡稱武強年畫)是民間藝術,因産地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而得名。武強年畫曆史悠久,約始于宋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其印制采用傳統的木版水色套印技法,構圖飽滿、造型誇張、線條粗犷、色調鮮明。2006年,武強年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07年6月,馬習欽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武強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馬習欽,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街關鎮西關村人。他自小着迷于雕刻,中學時利用課餘時間篆刻圖章等。1975年中學畢業後進武強畫廠學習刻版,1986年調入武強年畫博物館。

“85年武強年畫博物館成立,年畫受到保護,很多老木版被保留下來。”馬習欽說,“武強年畫是民間藝術,接地氣,反映的都是老百姓的生活,如十二生肖、九九消寒圖、竈王爺,最多的還是門神。過年的時候貼在家裡,門神辟邪,福字納福,春聯吉利。”

民間習俗、農事耕作、經史典故……皆是武強年畫的題材,民風、民族精神盡融其中。武強年畫常以諧音、喻義、象征等藝術手法裝飾畫面,即標明世俗認同的吉祥物為代表,表現人民大衆祈福求祥的美好願望。如喜鵲、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蓮花、鯉魚寓意“連年有餘”,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貴”等等。同時,畫稿也盡量畫得圓滿,幾無空閑,表達出人們希望生活圓圓滿滿的美好願望。

“武強年畫制作主要有四道工序:繪稿、刻版、印刷、裝裱。”馬習欽在衡水武強年畫博物館向徒弟娓娓道來,“做年畫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刻版,為保證木版在大量刷印後有所磨損時仍能夠繼續印制而不失原作效果,雕刻時必須嚴格作到‘陡刀立線’,凸出的線條要有一定深度……”

非遺裡的春節|武強年畫:迎春送福 貼出來的美好願望

武強木版年畫刻版。 武強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從國中畢業我就進了這一行,到現在幹了幾十年了,前後收了十幾個徒弟。”馬習欽說,“除了對年畫的喜愛,也有一份使命感在身上。我希望能為守護住民族文化瑰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把武強年畫代代傳承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