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秋風辭

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背景

  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劉徹率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山西萬榮縣北面)祭祀後土,途中傳來南征将士的捷報,而将當地改名為聞喜,沿用至今。時值秋風蕭飒,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聽說汾水旁邊有火光騰起,就在那裡立了一座後土祠來祭祠大地。

  “顧祝帝京,忻然中流,與群臣飲宴,自作《秋風辭》。”劉徹觸景生情,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後以感歎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懷佳人兮不能忘”等句,抒發了他渴求“賢才”的願望。

解析

  全詩比興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國文學史上“悲秋”的名作。

  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曆史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謂寫“樂極哀來,驚心老至”,一謂“此辭有感秋搖落。系念求仙意, ‘懷佳人’句,一篇之骨”(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張玉谷又補充說:“以佳人為仙人,似近、乎鑿。然帝之幸河東,祠後土,皆為求仙起見,必作是解,于時事始合,而章義亦前後一線穿去” (同上)。詩中求仙之意不明說,隻以“懷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點,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詩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層:“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為第一層,點出季節時令特點。這兩句狀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動感,念來自然平易,而句式結構又十分緊促幹練,起、飛、落、歸這幾個動詞的組合,直給人以物換星移的緊迫感。此後曹“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和唐詩“秋風吹白雲,萬裡渡河汾”等諸如此類的佳句,無不受到《秋風辭》的啟示,而兀出一定的繼承、借鑒關系。明人謝榛以為,《秋風辭》之起句,出于高祖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四溟詩話》)。僅從字面看,固然不錯;但兩者的境界和情韻,卻頗為異趣:“大風起兮雲飛揚”,蒼莽遼闊,表現的是風雲際會中崛起的雄主壯懷;“秋風起兮白雲飛”,則清新明麗,蕩漾着中流泛舟、俯仰賞觀的歡情,聯系後句,其韻味似乎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而武帝,大約也正從這相似的情境,聯想到了《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不禁脫口吟出了下聯兩句。

  三、四句“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為第二層,是作者的因景聯想和中心情思,蘭草的秀麗,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蘭秋菊自有盛時,作者觀賞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見。接着作者由對花木的觀賞,引發起對佳人的懷念,這種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離騷》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子。“懷佳人兮不能忘”裡的“佳人”不僅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對事業的追求心願,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潔一樣。

  也有觀點認為武帝于把酒臨風之際,懷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北方“佳人”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間,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說,夜緻其形貌于宮,在隔帷伫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來遲”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過去,武帝還是不能忘懷于她,終于在秋日白雲之下,又牽念起這位隔世伊人了。這兩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寫武帝對“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确有魯迅先生所說那種“纏綿流麗”的韻緻。

  五、六、七句“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箫鼓鳴兮發棹歌”為第三層,是泛舟中流的生動描繪,詩情複又一振,極寫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飲宴的歡樂景象。漢武帝與群臣祭祠後土之後,坐着樓船渡過汾河,但見河中心翻滾起白色的鱗鱗水波,這時樓船上宴飲正酣,箫鼓齊鳴,樂工歌伎們唱着舞着,與那艄公劃船的聲音上下相應和,不絕于耳。這一層每句均包含兩個動詞,依次泛、濟、橫、揚、鳴、發的排列開來,将“忻然中流”的熱烈場面彩繪得聲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為第四層,是作者此次行幸河東,樂極哀來的深沉感慨。過分的歡樂之後,又帶給人哀怨的心緒,青春難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時行樂了。這一描狀自然景物後的思想歸結,仍沒有擺脫了古代騷人墨客的低沉情調。正象漢武帝本人一樣,既有平南越、斥匈奴、興太學、崇儒術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請方士,因橫征暴斂至使“流民愈多,盜賊分行”的過錯(見《漢書》卷四十六《石慶傳》),是以這首《秋風辭》既有不少自然流暢,使人成誦難忘的秀句,又有歎息人生短暫的虛無色彩。

  總結看來,首二句寫秋景如畫,三、四句以蘭、菊起興,融悲秋與懷人為一。以下各句寫舟中宴飲,樂極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歎作結。

  此詩語言清麗、明快,句句押韻,節奏快,樂感強,在藝術風格上受楚辭影響較大,首兩句受到宋玉《九辯》的影響、、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雁靡靡而南遊兮,鷗雞啁哳而悲鳴”等等,均為《秋風辭》所取影。前四句兩句一換韻,後四句又另押一個韻,共三個韻。在句式上,每句中帶一“兮”字,也與楚辭相近,是以被辯體批評家稱為楚調樂府。

  全詩構思巧妙,意境優美,音韻流暢,很适合于傳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