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個兒子同一天結婚,婆婆給大兒媳一萬小兒媳6千,兩個兒媳鬧離婚

在農村,結婚當天,婆婆都有給新娘紅包的習俗。

有人稱之為“改口費”,也有人認為是“進門錢”,總之,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到了年底,村裡辦喜事的也多起來,一來是年輕人都回家了,辦喜事熱鬧,二來過年家裡添人,是喜上加喜。

這不,剛回村,就趕上王大娘家娶兒媳,還是兩個兒子同一天結婚,引來很多人圍觀,都想一睹新娘的風采,結果,婚禮上的一個插曲,差點讓喜事變成壞事。

2個兒子同一天結婚,婆婆給大兒媳一萬小兒媳6千,兩個兒媳鬧離婚

01.兩個兒子同一天結婚

王大娘家的兩個兒子是雙胞胎,讀書成績都非常好,考入大學留在省城。

大學畢業,大兒子趙軍進一家合資機關上班,月入一萬多,在市裡首付買了房,跟老婆是同僚,女孩性格溫和,兩人感情不錯。

小兒子趙鵬創業開了一家店,頭幾年生意很不錯,攢下第一桶金,又開了分店,新娘是做生意時認識的,兩人後來一起創業。

商量婚禮的時候,王大娘有意放在一天,這樣雙喜臨門,在村裡也算一段佳話,兩個兒子也願意,這件事就這樣定了。

對于父母來說,兩個兒子結婚,壓力可不小,雖然婚房都是兒子自己準備,但彩禮和辦酒席的錢,也不是小數目。

2個兒子同一天結婚,婆婆給大兒媳一萬小兒媳6千,兩個兒媳鬧離婚

準備彩禮時,王大娘的意思是一個兒媳給8萬8,另外把老家房子裝修一下,給兩個兒媳各準備一個新房,從空調到床上用品,都不讓兒媳操心,知道兒媳對生活品質要求高,家電特意去市裡選了品牌的東西。

本來,這些事情都商量好了,王大娘在家準備酒席,小兒媳那邊傳來消息,迎娶的時候,要準備壓箱錢6千塊,這讓王大娘措手不及,她特意問了大兒媳,她表示沒有這方面的習俗。

為了婚禮順利進行,王大娘隻能按照小兒媳要求,給她送去壓箱子的6千,沒有給大兒媳準備。

但她心裡也有數,在安排改口費時,大兒媳還是原來的一萬,小兒媳因為拿出來了6千,擔心4千不好看,又加了2千進去,湊成6千。

中午十一點,小兒媳因為距離近,提前到了院門外,她想先進院子,被王大娘攔住了,說長幼有序,得等大兒媳先進來。

老人能有什麼壞心思呢,她不過是想兩個兒子日子都過得好,但小兒媳心裡不舒服,認為婆婆有些偏心,坐在婚車了臉色不好看了。

02.習俗和面子,哪個更重要

等了20分鐘左右,接大兒媳的車還沒到,要看吉時要過,小兒媳下車就往院子裡走,也顧不上讓新郎抱了。

看熱鬧的人一片嘩然,還沒見過這麼厲害的新娘,王大娘趕緊攔在門口,勸小兒媳再等幾分鐘,就在争執的時候,大兒媳的婚車到了。

大兒媳看到弟媳先進了院子,臉上也不好看,但考慮到自己晚點,也沒說什麼,婚禮正式舉行。

2個兒子同一天結婚,婆婆給大兒媳一萬小兒媳6千,兩個兒媳鬧離婚

兩個兒媳給公公婆婆敬茶,王大娘也分别給了兩個兒媳紅包,場面一片熱鬧。

誰知小兒媳眼尖,可能做生意練就了好眼力,她一眼看出嫂子的紅包厚一些,就問婆婆:“媽,你給的紅包不一樣嗎?”

王大娘愣了一下,可能沒想到小兒媳這麼直接,她就解釋了一下,說大兒媳沒要壓箱錢,是以給了一萬。

小兒媳不願意了,對婆婆說:“我喊你一聲媽,尊敬你是長輩,以為你會公平對待兩個兒子,沒想到在婚禮上就一碗水沒端平,壓箱禮是習俗,也不是我定的,再說我也帶到婆家了,改口費怎麼能厚此薄彼,難道以後我喊的次數要少一些嗎?”

王大娘無話可說,大兒媳也不高興了,她問婆婆:“你隻問我有沒有壓箱禮,也沒說給了弟媳呀,你為什麼不能做到公平對待,我不在乎這點錢,但希望被尊重。”

2個兒子同一天結婚,婆婆給大兒媳一萬小兒媳6千,兩個兒媳鬧離婚

一個紅包的多少,讓兩個兒媳都有了意見,旁邊趙鵬和趙軍都勸自己妻子,但誰也不想聽,一場雙喜臨門的婚禮,鬧到要離婚,是大家沒有想到的。

03.首因效應,影響家庭關系的和睦

看了王大娘家的事情,村民們議論紛紛。

有人說:“王大娘做錯了,兩個兒子同時結婚,給兒媳的應該一樣,她也可以主動給大兒媳壓箱禮,然後改口費都給一樣,也不會有沖突。”

也有人說:“兒媳太計較,婆婆做那麼多準備工作很辛苦,她們看不到老人的付出,隻顧着自己的感受,面子有那麼重要嗎?”

其實,很多時候,家庭的沖突就是面子上的原因。

在心理學上有個“首因效應”,意思是一個人跟别人相處的第一印象,會影響日後的關系。

新娘剛進門,她所見到的都是對婆家的第一印象,如果感受到差別對待,心裡肯定不舒服。

婆婆認為,兩個兒子在一天辦婚禮是好事,但對于兒媳來說,自己受關注的程度減少一半,就連誰先進門都被安排,她們剛組建家庭,就不得不有了比較。

2個兒子同一天結婚,婆婆給大兒媳一萬小兒媳6千,兩個兒媳鬧離婚

在親朋好友面前,誰都希望自己受重視,這也是兩個兒媳生氣的原因,其實換一種方式,王大娘可以尊重兒媳的想法,按照她們的意思辦婚禮,沒必要非趕在一天。

王大娘為了喜上加喜,她用自己的想法來衡量事情,付出很多,卻沒有得到兒媳的了解。

有時候,家庭的沖突也是這樣産生,你在用自以為是的方法對兒媳好,兒媳也有自己的主意,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對方的建議,才能更好地相處。

在遇到事情時,不要先入為主要求對方怎麼做,而要先傾聽對方的想法,避免第一印象就有分歧,當你給予别人了解的時候,自然也會得到對方的尊重。

點個贊再走吧!你認為兩個兒子同一天結婚,改口費該不該大小不同呢?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