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興業證券楊華輝:以資本市場專業優勢賦能綠色發展與創新轉型

作者:陸家嘴金融網
興業證券楊華輝:以資本市場專業優勢賦能綠色發展與創新轉型

CFIC導讀

證券公司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織者和供應者,要立足新發展階段,牢牢把握時代賦予的重大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和大力服務國家戰略,在拓展綠色融資、推動綠色投資發展、完善風險評估體系等方面為綠色經濟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興業證券楊華輝:以資本市場專業優勢賦能綠色發展與創新轉型

楊華輝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上司下,大陸沉着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盡管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大陸經濟發展韌性強,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應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建構新發展格局, 謀定發展思路、深化轉型發展,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積極貢獻力量,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 2022年大陸宏觀發展和金融展望

第一,打造綠色經濟、發力“雙碳”目标,能源結構先立後破将對投資提出全新要求。

作為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碳達峰、碳中和” 目标的确立對中國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将加快推進國内經濟增長模式向低排放、低能耗、高生産率轉型。長期來看,綠色經濟的發展将帶來社會資源投入的全新需求。一是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研發需要更多投資支援。一方面,依靠海外低碳技術在大陸本土化、規模化應用仍存在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國内自主研發低碳和能源結構調整相關技術領域面臨應用成本高、前期收益低、不确定性大現狀,相關參與企業對資金支援的需求愈加緊迫。二是上遊資源品成本擡升,中下遊企業低碳轉型發展的投資需求增加。在“雙碳”目标和供給側改革的雙重作用引領下,“十四五”期間的上遊要素市場化轉型節奏或将進一步加速,并傳導至中下遊企業,使其盡快加強綠色低碳發展所需的投資,進而推動自身實作轉型發展,建立适應新發展階段的要素成本體系。

第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創新更新創造“新”融資需求。

2022年及“十四五”期間,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指導大陸經濟工作和運作邏輯的主線。在大陸由趕超型經濟體加速向創新型經濟體轉變的過程中,亟須加快提升創新型企業核心競争力,突破供給限制堵點,增強産業鍊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性。創新型企業經營具有一定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征,其對于拓寬直接融資途徑,尤其是通過股權類融資擷取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的需求将明顯上升。目前,大陸融資結構依然以間接融資為主,占比為82.4%,高于全球發達經濟體(47.8%)和新興經濟體(78.3%)水準,直接融資占比仍相對較低。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資金樞紐作用,加強對接,滿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發展的需求,将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資金與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企業融資需求相比對,提升對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水準。

第三,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房地産投融資和居民财富配置将發生轉變。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完善房地産長效機制,積極防範化解房地産潛在風險,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長期來看,房地産行業的良性發展,将給居民資産配置和房地産投融資帶來深遠影響。一是居民資金從房産轉移,财富的再配置需求對金融理财産品的供給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中提出,要增加城鄉居民住房、農村土地、金融資産等各類财産性收入。在共同富裕紮實推進和“房住不炒”背景下,居民此前投資于房産的資金将不斷轉移和外溢,居民金融資産再配置需求将快速增長,為财富管理發展帶來全新機遇和更大潛力。二是房地産行業進入深刻變革轉型期,投融資模式也将發生改變。過去房地産行業通過高杠杆擴張的模式已難以為繼,未來将向精細化發展轉變。同時,在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背景下,房地産行業的公共服務屬性也将進一步增強。房地産行業的轉型更新,也意味着其投融資模式将随之變化,這為金融行業帶來業務機遇和發展空間。

2 證券行業支援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思考

首先,證券行業應積極服務綠色金融發展,為實作“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

資本市場擁有直接融資、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等多重功能,在實作國家“雙碳”目标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證券公司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織者和供應者,要立足新發展階段,牢牢把握時代賦予的重大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和大力服務國家戰略,在拓展綠色融資、推動綠色投資發展、完善風險評估體系等方面為綠色經濟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一是拓展綠色融資管道,為綠色發展夯實金融基礎。證券公司應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積極拓展綠色融資服務,創新綠色金融産品,幫助綠色企業融資。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綠色集合債、氣候債券、藍色債券以及轉型債券等産品創新,助力節能環保、污染防治、生态保護、清潔能源、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等綠色項目融資。積極推動綠色資産證券化,支援碳中和相關的債券、ABS、REITs等産品的發展,為企業盤活綠色資産提供支援。發展綠色債券指數,以綠色債券指數為基礎開發綠色金融産品。

二是推動綠色投資發展,為綠色發展提供金融支撐。積極踐行ESG投資理念,在投資決策中充分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通過對綠色基金、資管、理财、信托等綠色投資業務的一系列體制安排和産品創新,建構多層次、多元化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對新能源、低碳技術等領域的綠色投資,将更多的資金投向環境保護、清潔能源、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和項目。推動設立專門産業基金,投資節能減排、環保等領域的綠色項目和傳統企業改造項目。

三是依托碳排放交易市場,創新碳排放權金融産品,豐富碳金融産品體系。圍繞碳排放交易,充分挖掘市場需求,探索在碳排放交易中提供碳信用、碳風險管理等金融服務,推動形成更多基于碳排放權、碳彙的抵質押融資工具,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綠色發展領域。不斷豐富碳金融衍生品産品體系,促進創新性金融衍生品開發。逐漸推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等場内産品發展,提高碳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強化綠色金融市場價格發現功能。

四是完善綠色投融資風險評估體系,防範“洗綠”風險。推動建立綠色金融風險評估體系,針對“碳達峰、碳中和”重點領域,科學識别潛在風險,研發涉及評估綠色金融項目融資風險的模型。另外,逐漸建立和完善綠色企業資料庫,防範市場上可能會出現的“洗綠”“漂綠”“染綠”項目,確定資金真正投入綠色低碳産業和項目中去,切實推動企業“去碳”,助力實體經濟實作“雙碳”目标。

其次,證券行業應通過提供全方位投融資服務,支援創新型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加大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援力度是金融機構服務和踐行國家戰略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證券行業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支援創新型企業拓寬融資途徑和擴大融資規模,通過直接融資擷取企業發展資金,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一是推動投融資服務向創新型中小企業下沉。在傳統發行稽核制下,達到發行準入門檻的公司多為具備一定資産規模和盈利能力的大中型企業。注冊制改革的全面實行,将進一步推動衆多中小企業登上資本市場的舞台,證券公司應推動相關服務向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進一步下沉,為更加早期的公司提供投融資服務,助力更多具備發展潛力的企業通過直接融資實作更高水準發展。

二是積極發揮以并購重組為核心的資産整合能力。随着産業結構優化更新和資本市場持續發展,資本市場功能将逐漸增強,并購重組将成為傳統産業轉型和新興産業擴張的重要手段,企業并購需求将迎來顯著增長。同時,在新發展格局下,并購重組也有助于加快推動智能制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與現有産業融合發展。證券公司應依托自身優勢和資源,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管道作用,服務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實作高品質發展。

三是推動私募股權支撐産業轉型更新。産業轉型更新和新興産業發展,除了依靠技術進步之外,創投資本同樣不可或缺。創新型企業未來發展的不确定性高,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程度大,低風險偏好資金不願進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可以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提供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股權資本,可有效支援企業發展和創新。同時,除資本支援之外,私募股權投資在提升被投企業的公司治理水準、梳理明确戰略發展方向、利用行業資源進行産業賦能等方面同樣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最後,證券行業應創新理财産品供給、提升服務水準,滿足投資者資産保值增值需要。

一是提升财富管理産品和服務供給水準。進一步提升财富管理産品和服務供給水準,推動居民将資金合理配置到資本市場,實作财産性收入的增長。積極開發配置商品、股權、債權等多元化資産的風險配置産品。進一步發揮證券公司多領域的财富歸集能力,整合融資融券、期權、基金、貴金屬等賬戶,拓展賬戶的交易、理财、投資、融資、支付等基礎功能,提升賬戶使用的便捷度和客戶體驗。提升對于金融産品的深度分析能力,了解不同類型金融産品的風險收益特征,根據客戶自身現金流情況進行差異化的配置,滿足客戶資産管理需求。

二是加快财富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随着人工智能、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鍊等新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和證券行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持續投入,證券服務數字化轉型正在深入推進。證券行業要繼續以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優化客戶服務流程,提升客戶服務品質和能力,進一步推動财富管理服務數字化,提高相關服務的便捷度和精準性、擴大服務覆寫面,為更多居民提供更為高效、智能、精細的财富管理服務。

作者: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華輝

本文來源:《當代金融家》雜志2022年第1期

微信編輯:張德仁

興業證券楊華輝:以資本市場專業優勢賦能綠色發展與創新轉型

上海證券報,新華社主辦,中國證監會法定披露證券市場資訊媒體,創立于1991年,是新中國第一份提供權威金融證券專業資訊的全國性财經日報,現已形成涵蓋報紙、網站、用戶端、視訊、微信、微網誌等平台的全媒體财經傳媒矩陣。

追求政治品德、新聞品格、專業品位、服務品質、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體财經資訊服務商,做您的決策參謀、投資顧問、理财助手。

因為敬業,是以專業;因為相信,是以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