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出20世紀50年代:對過去重症監護人員優先配置的再思考

作者:醫師報重症頻道

來源:關鍵醫學

我們所做的醫學是通過幾十年前的實踐形成的。主治醫生早上檢查了房間,随後是護士,住院病人和醫學生。在早期,呼吸困難的人除了做胸部X光片并給他們吸氧外,幾乎無能為力。20世紀50年代,治療心髒病發作的方法是卧床休息。1951年,一位實習生描述了每天早上抽血時經常發現死于心髒病。

在1990年代(在某些地方甚至進入新千年),重症監護病房(ICU)的"在職"醫生經常連續工作一個月。一旦檢查了房間,主治醫生通常會離開并在第二天早上再次出現。至少在美國的許多醫療中心,沒有人或很少有人因為病人的死亡、病情惡化或家庭困難而被召回,而不是在晚上。由同一位醫生進行日常檢查的連續性至關重要。一種文化已經發展起來,移交意味着死亡。是以,要不惜一切代價保持治療的連續性。

但現代危重病人可能每4-6小時抽一次血,甚至更頻繁。連續監測,使用20種不同的藥物,以及機械通氣,透析,以及可能的體外生命支援。家人希望收到所有重要事件的最新資訊。每個程式都必須得到他們的準許。家庭會議對于非自然生活來說是必要和複雜的,因為它們開始無限延長,家庭成員對治療有不同的傾向。死亡,惡化和家庭沖突(通常)都需要有經驗的醫生的參與。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們看到重症監護醫生的人員配置逐漸發生變化。首先,連續輪班從1個月變為2周,然後是1周。在最近對23家北美重症監護機構的調查中,允許連續1-14天輪班,中位數為7天。這表明目前的"标準"是一周的工作。在澳洲重症監護室(n-109),43名(39.4%)重症監護醫生被配置設定連續工作七天或更長時間,中位數為五天。該行業已經發展到可以應對21世紀重症監護的挑戰,但最佳模式尚不清楚。

除了幫助患者和家屬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熟悉之外,保持輪班連續性總是有很多好處。治療在這一領域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但它也可以滿足臨床醫生的需求。但是,繼續治療這些複雜的患者也帶來了挑戰。患者是如此複雜,以至于問題或惡化的病症可能被忽視,或者疾病發展趨勢的真實性可能被否認。這些問題都是由于資訊的影響和現代醫學的速度,以及現實中的疲勞,而不是治療不當。在一項單中心研究人員交叉檢查研究中,一些在夜間接受醫生交叉檢查室治療的患者比沒有接受醫生交叉檢查室治療的患者有更好的結果。如果聲稱治療的連續性非常好,則不應發生這樣的結果。一項整群随機試驗顯示,與其他檢查的周末模式相比,重症監護醫生連續工作兩周時,ICU 住院時間或死亡率沒有差異。此外,醫生報告在連續模式下2周的倦怠明顯更高。同樣,Mikkelsen等人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14天輪班比七天輪班更容易導緻倦怠。最後,在最近對澳洲ICU的一項觀察性研究中,有迹象表明,接受治療的患者在重症監護病房連續工作日較少的病房中ICU住院時間較短,而不會增加ICU再入院率或住院死亡率。雖然這是一個假設,但這樣的發現可能會讓那些癡迷于治療連續性的人感到不舒服。但最重要的是,他們建議,當"卧床六周"不再是我們治療心肌梗塞或肺炎的方法時,我們需要仔細研究什麼是最好的。這些研究粉碎了無敵的盔甲,即連續性的詛咒。

我們的工作在50年前,甚至20年前是不同的。我們必須繼續轉型和發展,以滿足這些新的要求。同時接受醫生不可能一直為每一個病人服務是包羅萬象的。連續性,可操作性和一個人一次可以治療的患者數量是良好醫療護理的幾個要素。這些方面總是緊張的。如何修複此問題?首先是對新模式持開放态度,并願意承認重症監護治療已經發生了變化。是以,平衡優先事項的最佳模式已經改變。其次,有更多的資料。了解與不同人員配置模型相關的成本對于權衡利弊至關重要。雖然這樣的研究令人困惑且難以解釋,但我們隻有在确定收益和損失時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圖1)。第三,認識到提供重症監護已成為一項團隊運動。許多其他具有臨床專業知識的人對于有效治療危重病人至關重要。是以,我們需要認識到所有這些人的作用。第四,認識到倦怠是一個真正的問題。犧牲我們的員工隊伍來尋找"最佳"模式。這種模式不會導緻員工倦怠,可能是一個短期的解決方案。但是,随着我們通過COVID-19及以後,這種解決方案是不可持續的。

走出20世紀50年代:對過去重症監護人員優先配置的再思考

"醫師報告超級團隊"-健康科學資格組"超級健康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