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兆銅纜--七類雙絞線--光纖等内容

2002年6月,IEEE光纖萬兆以太網标準被最終通過,标準建議“僅使用光纖”實作萬兆。當時,我就懷疑這鐘說法,并一直在考慮通過雙絞線銅纜實作萬兆以太網的可能性。很快,我的想法就得到了驗證,IEEE在2002年11月期間提出了銅纜上實作萬兆以太網的建議,并于2003年1月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小組。銅纜萬兆獲得了業界的認可,但也遇到了許多問題。

  首先是最低銅纜平台的選擇,是超五類、六類,還是七類?衆說風雲,無法統一。Molex認為不管最終選擇什麼樣的平台,編碼系統的複雜性是有源裝置制造商面臨的最主要障礙。而對電纜和連接配接器人員和實體層裝置安裝人員來說,更關注的問題是這會給布線設施帶來什麼樣的限制,将要求哪些安裝和測試參數。

  串擾問題也一直是影響标準制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在許多年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到外來串擾和電纜内部各線對之間的串擾問題。但是,在萬兆以太網中,由于要使用更高的傳輸頻率,所産生的外來串擾的可能性會很大,是以串擾現象必須得到解決。Molex企業布線網絡部在六類布線安裝方法中建議,不要在走線中形成完美的電纜捆,而是應該在電纜組内部的電纜中采用比較随機的絞距。這有助于不會在不同電纜内部非常長地平行敷設線對,降低外來串擾的影響。

  在對電纜評估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考察電纜在不同長度及擴充頻率條件下的典型衰減串擾比(ACR)。目前正在考察的電纜類别包括超五類(D級)、六類(E級)和七類(F級)電纜。在第一個雙絞線銅纜萬兆網建議中,工作小組考慮的基本平台是超五類(D級)。但是,ISO小組提出的建議表明,六類布線将在萬兆标準開發過程中迅速發展,這一過程中應包括這種性能更高的平台。

  信道長度的問題一直受到使用者和專家的廣泛關注。在目前的早期階段,研究項目是考察在不同的銅纜中可以有多遠的距離支援萬兆。某些調查和示範表明:超五類(D級),最遠20米;六類(E級),最遠30米;七類(F級),接近100米。

  由于七類是一種屏蔽電纜,特别是在外來串擾領域中,似乎七類布線将提供最優的性能。更深入地考察這一領域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建議使用各個線對單獨屏蔽的六類電纜,這也可以在外來串擾方面提供最優的性能。

  同時,由于全球傾向于六類(E級)基本平台及其發展趨勢,在2005/2006年,預計30-40%的銅纜網絡将采用E級信道,40-50%的銅纜網絡仍将采用超五類信道,其餘将采用D級信道和傳統五類布線,預計隻有非常小的部分會采用七類布線(F級信道) (0.5%),是以人們關注着六類布線能否支援萬兆速度。

  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在标準商用布線中,絕大部分水準鍊路的距離低于60米。目前正在嚴格考察六類布線能否在55-100米上支援萬兆。另外人們還在考察屏蔽六類布線和增強型非屏蔽六類(有時稱為E+級)能否在100米距離内實作10GbE。負責布線事務的TIA TR 42委員會正在開發增強型六類平台,其性能參數擴充到625MHz。IEEE已經認識到與ISO和TIA共同開發的好處,正在各個工作組之間進行遊說。該任務小組還沒有就基本平台達成一緻,但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超五類或D級鍊路和信道不再是最低的支援目标。支援最少55米距離的六類布線成為首選。

  總而言之,萬兆銅纜勢在必行,但目前标準尚處在早期開發階段。要實作最終準許還任重道遠,需要我們所有的廠商和研究機構來共同推進。而對于使用者來講,他們需要的永遠是能夠支援自身目前和未來的應用,同時又最經濟高效的布線解決方案。

====================================================================

百度知道的一個對比資訊.

第一,千兆網線和萬兆網線特征不一樣。以及百度知道的一個簡單對比

千兆網線指的是六類線,它的特征是網線中間有個十字龍骨來分離四對雙絞線。

萬兆網線是七類線,它的特征是每對雙絞線都帶有屏蔽層,是對對屏蔽。

第三,千兆網線和萬兆網線辨別不一樣。

千兆網線的辨別如圖:

萬兆銅纜--七類雙絞線--光纖等内容

萬兆網線的辨別如圖:

萬兆銅纜--七類雙絞線--光纖等内容

擴充資料

雙絞線根據ISO/IEC 11801标準分類,常見的有三類線,五類線和超五類線、六類線、七類線、超七類線。前者線徑細而後者線徑粗,型号如下:

一類線:主要用于傳輸語音(一類标準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電話線纜),不同于資料傳輸,已被标準淘汰。

二類線:傳輸帶寬為1MHZ,用于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4Mbps的資料傳輸,常見于使用4Mbps規範令牌傳遞協定的舊的令牌網,已被标準淘汰。

三類線:該電纜的傳輸帶寬16MHz,用于語音傳輸及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于10BASE--T,被ANSI/TIA-568.C.2作為最低使用等級。

四類線:該類電纜的傳輸帶寬為20MHz,用于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16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區域網路和 10BASE-T/100BASE-T,已被标準淘汰。

五類線:該類電纜增加了繞線密度,傳輸帶寬為100MHz,用于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為100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網絡,已被超五類線替代。

超五類線:具有衰減小,串擾少,比五類線增加了近端串音功率和的測試要求,并且具有更高的衰減串擾比(ACR)和信噪比、更小的時延誤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五類線的最大帶寬為100MHz。

六類線:該類電纜的傳輸帶寬為250MHz,六類布線系統在200MHz時綜合衰減串擾比(PS-ACR)應該有較大的餘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類的帶寬。六類布線的傳輸性能遠遠高于超五類标準,最适用于傳輸速率為1Gbps的應用。六類與超五類的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在于:改善了在串擾以及回波損耗方面的性能,對于新一代全雙工的高速網絡應用而言,優良的回波損耗性能是極重要的。

超六類線:超六類線是六類線的改進版,釋出于2008年,同樣是ANSI/TIA-568C.2和ISO/IEC 11801超六類/EA級标準中規定的一種雙絞線電纜,主要應用于萬兆位網絡中。傳輸頻率500 MHz,最大傳輸速度也可達到10Gbps,在外部串擾等方面有較大改善。

七類線:該線是ISO/IEC 11801 7類/F級标準中于2002年認可的一種雙絞線,它主要為了适應萬兆以太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但它不再是一種非屏蔽雙絞線了,而是一種屏蔽雙絞線,是以它的傳輸頻率至少可達600 MHz,傳輸速率可達10 Gbps。

 ==========================================================

還有一個網站 2009年的對比

http://www.cabling-system.com/html/2009-03/12479.html

關鍵詞:傳輸媒體 七類 六類 網絡應用 前期投資 布線施工 維護管理 綜合成本

  綜合布線系統的發展可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從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廈落成以來,至80年代末期綜合布線系統概念的産生;并伴随以太網技術日益成熟而飛速發展;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綜合布線系統從無到有,從三類标準釋出到六類系統占據主流市場,從支援十兆以太網到萬以太網的應用。

  綜合布線系統的傳輸媒體的選擇也随着網絡技術的發展而變遷,從最初的銅軸電纜到雙絞線;而歐洲和北美的屏蔽和非屏蔽之争也讓使用者難于決擇;再有随着光纖技術的成熟和光處理裝置的成本下降,光纖的加入,使這一問題變的更為複雜。

  曆經近二十年的發展,在2002年國際标準組織(ISO/IEC)、美國通信工業協會(TIA/EIA)、歐洲标準化委員會(CEN)等标準組織相繼頒布最新布線标準,确定六類為新一代布線傳輸媒體;時隔不久,各标準組織又開始着手于七類标準的讨論。

  那麼,讓我們簡單地看一下在2009年綜合布線系統中可供選擇的傳輸媒體:

   Cat5e非屏蔽

 Cat6非屏蔽

 Cat5e屏蔽

 Cat6屏蔽

 Cat7 STP屏蔽

 OM1光纖

 OM光纖

 OM3 光纖

 單模光纖

  從以上幾種傳輸媒體來看,在綜合布線系統的應用中,可綜合為四種基本選擇:

  (一)是超五類布線,可支援百兆和千兆以太網;

  (二)是六類布線,可支援千兆和萬兆以太網;

  (三)是七類布線,可支援萬兆以太網及未來40G或100G以太網;

  (四)是光纖布線,理論帶寬為10T,被認為是綜合布線系統中終極的傳輸媒體。

  面對上述四種基本布線,大多數人都會主幹采用光纖;但在其它子系統的選擇上,卻會出現比較大的分歧。

  在過去的2008年裡,布線市場主要安裝的是超五類布線,占據市場佔有率的50%以上,而六類布線僅占市場佔有率的30%多,其它光纖和七類等布線約占10%左右。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現象正在轉變,據權威機構調查發現,在受訪的最終使用者中,82%的使用者計劃在下一期安裝項目中使用六類布線,而其它的受訪者則表示會繼續考慮超五類布線,或在某此特殊場所使用光纖布線和七類布線,用于支援萬兆以太網到桌面。

  銅纜綜合布線技術的發展,從整體上看是沿着相當平穩的曲線在上升。更直接地從傳輸速率和傳輸效能上看,近兩年來在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銅纜走到萬兆階段,另一個則是傳輸效能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分别展現在六類(增強六類)線和七類線的市場增長上,那麼七為會成為市場主流嗎?

  一般來講,綜合布線系統的使用壽命為十年。是以在綜合布線系統設計的選擇上,我們要兼顧今後十年内的網絡應用。本文就綜合布線中的目前四種基本布線,從前期投資、布線施工和維護管理三個方面的綜合成本,來對比其各自的成本效益。由于各個品牌之間的價格差異較大,本文假定同一品牌且以超五類布線為基數1.0。

  一、前期投資

  前期投資包括綜合布線原材料成本、網絡裝置成本和其它輔助裝置成本。

萬兆銅纜--七類雙絞線--光纖等内容

  超五類産品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改進,其生産技術和生産工藝均有非常大的提升,産品也日趨成熟,其成本價格也是以上四種布線中最低。

  六類産品的研發和生産,要早于标準的頒布;其線纜祼銅外徑為23AWG,且線纜要求支援250MHz的帶寬應用,對其生産控制和生産工藝有較高的要求,故其成本價格要比超五類高。

  七類産品的所有草案都要求其線纜為STP(單對屏蔽,總體再屏蔽)結構,且七類草案最新定義資訊插座為“非-RJ型”接口,而衆多的綜合布線廠商所定義的“非-RJ型”接口又千差萬别,這也給使用者今後的系統擴充帶來一定的阻礙。故此,七類産品的結構差異決定了其性能、價格與六類相比要貴的多,甚至與一條四芯的多模光纜相當。

  光纖産品最早出現在1970年,美國第一根損耗20dB/km的石英光纖研制成功,在此後十幾年的時間裡,随着雷射發射器和光纖制造技術的成熟,光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與其他有線、無線接入技術相比,光纖接入在帶寬容量和覆寫距離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随着低成本EPON/GPON技術的出現和迅速成熟,加之光纖光纜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衆多高檔小區、辦法大樓、工業園區、交通、金融等各行各業接入網絡光纖化的理想能夠得以實作。

  二、布線施工

  布線施工包括布線周期成本、人工效率成本、橋架及其它輔助成本

萬兆銅纜--七類雙絞線--光纖等内容

  超五類的應用相對于其它三種布線,已經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無論是施勞工員還是使用者,都對其施工工藝要求非常熟悉;故此,其布線成本為最低。

  六類由于芯線采用23AWG其纜徑比超五類要粗,且其施工工藝要高于超五類;但基本要求都與超五類差别不大,僅其要求比超五類更嚴格;故此,其布線成本略高于超五類。

  七類為STP(單對屏蔽+總體屏蔽)結構。一個新産品的應用,從施勞工員到使用者,都有一個适應的過程;并且,無論是線纜外徑對管槽的低使用率要求,還是其屏蔽接地、非-RJ型插座端接等施工工藝要求,都遠遠高于六類布線。

  光纖對管槽的低使用率和施工工藝要求均介于六類和七類之間,并且随着熔接技術的發展,低廉、快速小型熔接機也為光纜熔接提供便利。

  三、維護管理

  維護管理是指在綜合布線至少十年的使用壽命内所有管理成本,例如擴充便利性、部件更換以及向上相容性

萬兆銅纜--七類雙絞線--光纖等内容

  從以上表格不難看出,光纖在後期維護管理最為友善,除部件的維護上需要特殊的工具外,它的擴充性和向上相容性都最為高;光纖的理論帶寬為10T,一條水準光纜,在更換兩端的信号處理裝置後,可支援目前所有最快的資料傳輸。

而由于帶寬的限制,三種銅纜類布線均在擴充性方面有一定的難度,特别是七類布線,由于其特殊的線纜屏蔽結構和業界不統一的非-RJ型接口,使得它的後期維護管理需要投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