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摧毀心理防線最殘酷的一句話:努力是努力者的恥辱

作者: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摧毀心理防線最殘酷的一句話:努力是努力者的恥辱

1、

所有小說裡,我癡迷的是偵探小說,尤其在近年來在“心理犯罪”、“犯罪畫圖”等犯罪心理成為破案“必備”後,這類小說,将人性的另一面展現得淋漓盡緻,也讓每一個犯罪案例帶給人恐懼之後,更多的反思。

這個寒假,無意中接觸到初禾的偵探系列。初禾已出版《心毒》系列、《心隕》《錯惜》等。這次一口氣看完了《心狂》(目前紙質還隻出了《心狂》1)。紙質小說剔除了耽美部分,保留了犯罪破案的原貌——小說精華部分。從總體來說,整本書人物性格飽滿,細節豐富且真實,邏輯推理線上,布局詭谲,由一個個案件組成,又彼此聯系,從第一個故事線索的展開,又為後面的案例埋下蛛絲馬迹的伏筆,絲絲入扣,非常精彩。

看初禾小說最大的感受,除了其布局所帶來的的張力和缜密的邏輯,感觸最深的反而是案件背後犯罪者心理分析和闡述,一個個殘酷的暴力背後卻帶着無數的心理密碼,就像多米諾骨牌,因為其中一個骨牌的置換而導緻心理崩塌而走上犯罪或自殺之路,讓人唏噓不已。

摧毀心理防線最殘酷的一句話:努力是努力者的恥辱

2、

《心狂》的開篇,非常具有影視場面感——大商場下的書吧裡,一個郁郁不得志的人受某種心理暗示而激情犯罪,公安部重案隊隊長明恕正好在現場,及時處理現場,進而拉開小說的序幕。一個犯罪現場又暗藏細節,成為後面案件破案的線索或關鍵。

每個犯罪的人,都自己“完美”的犯罪理由,在《心狂》1中,最讓人無語的是一個案件是,一個由于自身不得志心理病态的大學教授,竟然唆使别人自殺來實作自己的實驗目的:他暗示那些努力卻不得志的普通人,與其這麼辛苦地活着,不如死得引起轟動,進而讓努力者尋找人幫助自己在自殺後僞裝成他殺,幫助者再尋找他的幫助者實作他殺僞裝——一個“努力者”自殺的多米諾骨牌心理實驗。

其中,他捕獵到的一位“努力者”實在讓人心疼卻又無奈。她一個沒有天賦卻一直努力的古筝演奏者,卻因為自己努力正面“勞模”形象被人同僚排擠,她的努力不但無用,甚至還成為她的恥辱。在沒有家人關愛,所學所為都得不到正向回報時,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厭世的情緒之中,這時候很容易被惡人“鑽空子”,不但給予消極心理的暗示,擊潰“努力者”的心理防線,想以“死”獲得解脫。細思極恐,負能量就是一把能殺人的刀啊!

摧毀心理防線最殘酷的一句話:努力是努力者的恥辱

3、

努力,向上,本應該是被認可被鼓勵的正能量,卻因為心理的病态暗示:努力變成沒有用的,還成為努力者的恥辱,這是對一個普通人多麼大的打擊。

要知道,我們大多數都是隻是一個普通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與自己和解,然而這個時候,你得到不是正面的鼓勵,而是暗示你是被世界抛棄的人,這就是用刀刺向你的精神世界,直至崩塌,但旁人也看不到一滴血。

如果你問,為什麼就他們會被暗示而走向極端呢?

想到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李玫瑾老師提到過的,大多數犯罪者如果要追溯其兒童年代,你會發現他們缺乏父母的愛,缺乏旁人的正面鼓勵。父母的愛是一個人成長最大的保護,是抵擋社會殘酷旁人惡意最好的屏障,因為他知道無論怎樣,都有父母兜底,這個世界永遠都有人愛你,他們永遠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你一把,不會讓内心暗處的惡滋長。

試想,一個努力的普通人,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雖然天賦沒有那麼高,但是我願意努力,是多麼正面積極的生活态度。作為父母,一是不要過于功利的要求要如何出人頭地,給予孩子自由寬松的生長環境,一個快樂的普通人就很幸福;其次,不要太在意旁人的眼光,内心要強大,不要被旁人所左右。

告訴自己和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普通人,就是天底下非常幸福的事情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