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分享】中國紅:古代珍貴文物裡的“文化圖騰”

小編

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顔色,甚至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慶、熱鬧與祥和。中國人近代以來的曆史就是一部紅色的曆史,承載了國人太多紅色的記憶。

中國紅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漢氣息;延續着盛世氣派的唐宋遺風;沿襲着燦爛輝煌的魏晉脈絡;流轉着獨領風騷的元明清的神采。以其豐富的文化内涵,盤成一個錯綜複雜的中國結,高度概括着龍的傳人生生不息的曆史。

趕緊跟随小編一起看看古代文物裡那一抹抹中國紅吧!

南京博物院雕漆山水人物紋盒

【文化分享】中國紅:古代珍貴文物裡的“文化圖騰”

高25厘米,腹徑42厘米,厚木胎,入手很沉。葵瓣形,分蓋和身兩部分,上下同大。蓋面雕山水人物圖,一百餘間亭台樓閣,長廊相連。另有百餘人物穿行其間。四壁波濤洶湧,立龍,行龍各九條,呼之欲出。蓋面上方有"大清乾隆年制"印款。這件漆盒漆層極厚,雕工精細,立體感極強,是漆器工藝中雕漆的代表作之一。

其制作方法是在器胎上層層髹漆,每髹一層,就放入特制的窖室,令漆凝結,髹到一定厚度才開始雕刻花紋。

遼甯省博物館荷葉形琥珀飾

【文化分享】中國紅:古代珍貴文物裡的“文化圖騰”

荷葉式琥珀飾,遼代文物,長8.6厘米,寬6.8厘米,厚2.4厘米,遼甯省新民市巴圖營子出土。荷葉式琥珀飾暗紅色,透明,光澤很強,整體作荷葉狀,側面貫穿一孔。琥珀是地質曆史上的樹脂經過石化作用的産物,被稱為“樹脂化石”。荷葉式琥珀飾以血珀雕成,質工俱佳,十分珍貴。

國家博物館彩繡花蝶紅緞女夾襖

【文化分享】中國紅:古代珍貴文物裡的“文化圖騰”

清朝文物,身長176.5厘米、袖通長158厘米,夾襖立領,右衽,銅扣,下擺左右大開衩;領、襟、擺均鑲邊;紅緞地,彩繡藍花蝶紋。

國家博物館紅漆描金雲龍紋排箫

【文化分享】中國紅:古代珍貴文物裡的“文化圖騰”

清,乾隆,通高34厘米,最寬37厘米,宮廷吹奏樂器。通體髹紅色光漆。上部排列十六根吹奏管,直通到底,每管代表一個音,上标有音律名稱,從左到右依次為“倍夷則、倍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賓、夷則、無射、應鐘、南呂、林鐘,仲呂、夾鐘、大呂、倍應鐘、倍南呂”。下部一面繪兩條相對雲龍紋,正中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另面繪二龍戲珠紋。紋飾及文字均用金粉描繪。

國家博物館胭脂紅釉杯

【文化分享】中國紅:古代珍貴文物裡的“文化圖騰”

清,高5厘米,口徑8.7厘米,足徑3.6厘米,杯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紅釉,外底青花雙圈内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胭脂紅釉是清代名貴的顔色釉,創燒于清康熙晚期,以雍正、乾隆制品最精。其制作工藝在燒成的瓷器上,施以含金萬分之一、二的釉,入爐低溫烘烤而成,燒成後釉呈胭脂紅色,色澤鮮嫩柔和,故稱為“胭脂紅釉”,又稱為“金紅”。

雍正胭脂紅釉器均為官窯制品,多為小件,有杯、碗、盤、碟、水盂等。器底多書有青花雍正款。有碗、杯施以五彩、粉彩或琺琅彩,繪花卉瑞果等圖案,十分罕見。此杯精巧玲珑,胎體輕薄瑩透,釉質勻淨明豔,色彩嬌嫩欲滴,為雍正胭脂紅釉器中的珍品,傳世品少見。

遼甯省博物館豇豆紅釉團缡紋太白尊

【文化分享】中國紅:古代珍貴文物裡的“文化圖騰”

豇豆紅釉是康熙時期創燒的顔色釉名品,多以小件的文房用具為主,見有柳葉瓶、菊瓣瓶、筆洗、太白尊、印泥盒等品種。此品種因燒造難度大,故傳世品極少,被視為稀世之珍!

國家博物館剔紅山水樓閣人物紋雙聯提盒

【文化分享】中國紅:古代珍貴文物裡的“文化圖騰”

清,乾隆,長34.5厘米,寬18.8厘米,高32厘米,提盒泛指分層而有提梁的箱盒。此盒分為雙聯樣式,上部裝有兩個抽屜,其間由銅質提手連接配接,上雕凹槽。提盒正面對開兩扇門,門面裝有銅吊牌。此盒以回紋為裝飾底紋,四面開光,通體浮雕人物、山水、樓閣圖案,内容繁多,層次豐富。此盒裝飾華麗,雕工精湛,整體儲存完整。

從朱門紅牆到紅木箱櫃;從孩子的貼身肚兜到以中國紅為主題的婚禮;從本命年的腰帶、佩玉的流蘇到壽星的壽服壽桃;從過年過節懸挂的燈籠到家家戶戶張貼的春聯、倒福和窗花,從“壓肚腰”的壓歲紅包到除舊迎新的爆竹……

中國紅就這樣以農耕文化為依托,以家族意識為核心,經過潛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嵌入了中國人的靈魂,成為當之無愧的安身立命的護身符,鎮守着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理想疆土。

中國紅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