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體操運動員鄧琳琳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成為中國體操史上唯一兩屆奧運冠軍。不過,在奪得奧運冠軍之前,鄧琳琳屬于那種默默無聞的運動員,因為她不是很有天賦,在訓練上也不出衆,是以教練不喜歡她。那麼,她究竟是以什麼方式赢得奧運冠軍的呢?她現在的情況如何?

鄧琳琳是标準的90後。1992年,鄧琳琳出生于安徽省漳州市麗新縣的一個家庭。她的父親鄧潔固是一位運動愛好者,早年曾練習過田徑。但他非常遺憾,由于條件艱苦,他無法成為一名國家運動員,是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不過,當時寄予厚望的不是鄧琳琳,而是她的哥哥鄧炜。
鄧琳琳5歲時,鄧潔固因為生意需要搬到了濮陽市,然後把鄧偉送到一所體育學校學習體操。因為父母工作繁忙,無人看管的鄧琳琳成了鄧小的後續班,每天還跟着去體育學校學習體操。
大約半年後,教練發現鄧琳琳不僅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而且比同齡的一般孩子更難纏。于是在教練的建議下,鄧琳琳和哥哥加入了市體操隊,正式開始了體操的學習和訓練。
在訓練過程中,教練為了加強鄧琳琳的下肢力量和爆發力,一直讓她和男生們進行高強度訓練。艱苦的訓練并沒有吓到鄧琳琳,而是因為力量好,她經常學會新的動作,經過大家的訓練,也離開了自己的,然後重複幾十次新的動作。
鄧琳琳自己知道,除了努力的好處,她在其他方面真的沒有優勢。但她熱愛體操,為了變得更好,她願意沉下心去練習。
鄧琳琳在體操訓練中,因為成績不夠出色,是以總是做替補隊。比如,在城市體育學校學習的第二年,當省運動會到位時,但市女子體操隊有暫時的傷病,不能參加團體比賽,是以要趕緊更換新的隊員繼續訓練。一次偶然的機會,鄧琳琳得到了參加的機會。在比賽中,鄧琳琳表現得非常出色,最終在小組賽階段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她還被省體操隊選中,直到那時她才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體操生涯。
在省運動隊中,鄧琳琳已經進行了更加專業的訓練,訓練強度比以前有所提高,無論是空轉、後空翻,還是站起來等動作,她都會繼續訓練。
有一次,鄧潔固到省體操隊看鄧琳琳,發現鄧琳琳的雙手由于經常訓練,皮膚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看着女兒受了那麼多苦,鄧潔谷當時很苦惱,一個人拉着鄧琳琳,哽咽着說:"咱們不要練,我們回家吧。沒想到鄧琳琳卻固執地拒絕了,她說,拜托,讓我繼續修煉吧。
經過四年的省隊紮實訓練,鄧琳琳的基本功異常紮實。此外,對于高難度的動作,鄧琳琳還可以完成非常漂亮的動作。正是鑒于這兩點,11歲的她很幸運地入選了國家隊,從熊景斌和張霞中脫穎而出。
國家隊隐龍虎,鄧琳琳第一次來,一方面心理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國家隊訓練比較嚴謹,這讓她一度不适應。在訓練過程中也經常達不到教練的要求,是以教練不注意她。即使因為她無法按時完成她必須完成的困難動作,她也被建議不要練習。教練的話讓鄧琳琳哭了。哭完後,她擦幹眼淚,找到了教練,要求繼續訓練,并一定要練習動作。
在教練看來,教一個鄧林林,相當于教五個球員,尤其是累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按照訓練計劃,每天像一般難度的動作一樣,會讓隊員做10個,如果難度高就做3個。但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别人都很容易完成動作,對鄧琳林這裡總是一個炮彈,需要做好幾次才能通過。最心懷不滿的教練是,前天已經做了動作,到了第二天,她似乎就不行了。是以在訓練過程中,鄧琳琳受到了最多的責罵,也受到了最多的哭聲。
但鄧琳琳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哭再練,也特别聽話。教練要求她為所欲為,從不聰明地踢球。
不過,在随後的訓練中,教練發現了鄧琳琳的優勢之一,那就是特将發揮。
因為年紀輕輕,鄧琳琳的教練隻讓她參加國内體操比賽。
有一次,當鄧琳琳從比賽中回來時,球隊的一位舞蹈老師對她的教練說,不要看不起鄧琳琳,她在場上很出色。當她把空氣吹到平衡木頭上時,她的小腿很強壯,她的身體很輕,空的時候她特别高大。教練幾乎不敢相信舞蹈老師說的話,因為他沒有去參加比賽,但他在鄧琳琳平時的訓練中很了解她。但通過後期觀察,教練發現鄧琳琳的心理素質非常強,她在比賽中表現得很冷靜和冷靜,在比賽過程中非常有動力。
此後,教練有意識地訓練鄧琳琳,鄧琳琳在他的專項訓練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2008年,鄧琳琳終于獲得了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在體操世界杯卡達分站比賽中,鄧琳琳首先出戰,輕松奪得1金1銀1銅。她繼續在俄羅斯體操世界杯上赢得自由式體操和平衡木頭冠軍。鄧琳琳憑借在世界杯上的好成績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當時,雖然鄧琳琳已經16歲了,但她的身高隻有1.37米,整個女子體操隊都屬于最矮的一個。然而,由于身材矮小,鄧琳琳在比賽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控制身體的平衡。加上她很有爆發力,平時訓練,教練專門按照奧運規則訓練。畢竟,在參加奧運會之前,她隻有一次世界杯的經曆。是以很多人對她不熟悉,她奪金的希望渺茫。
鄧琳琳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而是能夠更安心地進入遊戲。最終,她在女子體操團體決賽中表現穩定,幫助中國隊奪得團體金牌。她成為家喻戶曉的奧運冠軍。
然後,鄧琳琳開始了她的生命,赢得了這一刻。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她在全運會、世界體操錦标賽和亞運會上獲得金牌。随着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她将在不久的将來赢得另一枚金牌。
但在2011年,鄧小平發現,随着身體的發育,她的病情開始惡化。一些困難的動作不能像以前那樣容易完成。幸運的是,她有很強的毅力和自制力,是以到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她已經赢得了平衡木冠軍,進而成為體操史上第一位赢得奧運會的運動員。
後來,鄧琳琳宣布退休,成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系的大學生。
進入北京大學後,鄧琳琳發現閱讀遠比訓練難。訓練每天根據教練的要求進行,無論其他教練如何。但閱讀既要完成各種作業,又要學會與同學交流。
起初,鄧琳琳什麼也做不了,她覺得很着急。尤其是在她的作業中,她根本寫不出幾句話。很多時候她很不高興。一去見教練,就歎了口氣,什麼都做不了,覺得以前的訓練,現在的生活已經沒有效果了。
不過,畢竟鄧琳琳是運動員,有着不認輸的精神,是以她在以後的學習中,什麼不想要,就一個心裡去學習。尤其是英語,她是從無到有的,她甚至走在路上,也總是默默地記住單詞。
在大學四年的時間裡,鄧琳琳雖然起點比其他學生低,但她卻是最努力的。于是她不僅成功獲得了大學學位,還順便考出了體操國際裁判認證。
因為熱愛體操,鄧琳琳畢業後沒有選擇工作,而是去山東省體育局實習,被北京體育大學研究所學生錄取。畢業後,鄧琳琳在安徽省體育局體操中心工作。
今天,她非常滿意自己能夠繼續自己的體育事業。她曾告訴記者,她願意将自己有限的一生奉獻給體育運動,為全國體育發熱。顯然,鄧琳琳的願望已經實作,祝福她來世,不僅在體育事業上取得成就,在她的個人生活中,也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