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年過完了吧,錢花光了吧,微信少了吧,沒人理了吧,該上班了吧。

不管你願不願意,春節假期結束了,大部分人今天都上班了。

作為打勞工的你,要在春節長假後極度不适應的節後綜合征裡,拉着臉、揉着眼、捶着腰、非常不情願地來到2022年最難受的一天——

今天要面對内心裡不怎麼喜歡,但為了碎銀幾兩必須面對的上司和同僚了。

作為一個在體制内工作過16年,辭職後又自己做事的碼字人。

我也是時候和大家從心理學的角度,聊聊工作的真相了。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這幾天,最火的一個男人當屬張藝謀!

冬奧會開幕式,張藝謀把中國五千年文化極緻的浪漫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

讓世人感受到中國的自信和強大。

為了呈現這種極緻浪漫的盛宴,張藝謀做了多少努力呢?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張藝謀淩晨4點想到冬奧會的點火方案,興奮得睡不着。

說的是,2020年8月,冬奧會開幕式點火儀式創意會上,張藝謀激動地說:

“說了很多小火大火的方案,淩晨4點我突然想到插火炬的方案。”

“雪花就是利用凹凸觀念卡合上的,那火炬也可以直接卡上去,這是全世界第一次。”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在《宿命——孤獨張藝謀》這本書中,作家周曉楓這樣寫道:

張藝謀是超級工作狂。

他每天兩點左右開始工作,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連續的事宜、連續的會議、連續的壓力……

他無需任何課間休息。

每年初一,他休息,其他任何時間他都可能在勞動。

助手不堪其苦,隻能仰天長歎,因為張藝謀竟然晚上十一二點還要回工作室繼續勞動,馬不停蹄,這是他習以為常的節奏。

2008年奧運會時,他每天隻吃一頓飯,隻休息三四個小時,依然精神抖擻。

他常常開會到深夜,搞得助手隻能給會場所有參會人員群發短信:

“哪位好心的同志勇敢站出來,跟導演說一聲,讓咱們去吃晚飯吧。”

身邊合作多年的人,沒有人見張藝謀打過哈欠。

他研究劇本,讨論方案,宵衣旰食,直到身邊的人都累得人困馬乏,他的兩隻眼睛還像探照燈一樣來回掃射,為剛剛得到的一個靈感興奮得手舞足蹈。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張藝謀出生于1950年,和我父親是同齡人,算是我這代人的父輩了。

看到70多歲的他,還這麼“老謀深算”,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旺盛精力和專注的心流。

心流,是心理學上的詞彙,指的是一個人在行動和創造時,那種全神貫注、樂在其中的心理現象。

胡吃海喝、玩手機看電視,能夠得到愉悅的感官感受。

而躬身入局、主動出擊,才能得到心流的幸福體驗。

人生最好和最壞的體驗,都不是在荒廢光陰中得到的,而是在專注中得到的:要麼專注地愛一個人,要麼專注地做一件事。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這個春節,我在長胖了2公斤的同時,也一直在替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内心的恐懼和壓力,到底有多少是事實本身所緻,又有多少是我們内心的想象投射而來?

我的答案是: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真正稱得上恐懼的事情,其實并不多。

最大的恐懼,來源于我們内心的焦慮和不安。

而消除恐懼的萬能公式,一直是也永遠是:問自己,這件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必須面對最壞的結果,我要為面對這個結果,做什麼樣的打算。

接受事實,保持内心的平靜,想辦法改善最壞結果。

舉個例子。

2018年,美國長臂執法,在加拿大機場逮捕了孟晚舟。

地球人都知道美國這出戲背後的惡意。

孟晚舟被捕後,又被保釋,被戴上電子腳鐐,“軟禁”在加拿大。

放在你我身上,肯定要絕望死了。

但孟晚舟對父親任正非說,她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如果一直回不了中國,那她就在“獄”中讀個博士出來。

孟晚舟是甲狀腺癌患者。

但她每次出庭,都面帶笑容,從容不迫,步伐铿锵,用身體語言向所有關注她的人傳遞這麼一個資訊:“我已做了最壞的打算,我也在盡最大努力改善最壞的結果。”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她不畏恐懼的心态,不僅滅了敵人的氣焰,而且讓我們安心。

并最終在祖國的不放棄和華為的不屈服中,如期歸來。

對付恐懼的最好辦法,是想透一件事的前因後果,而後接受最壞的結局,盡最大的努力。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春節長假裡,我接受最多的兩類傾訴,一類是家庭婚姻,一類是工作選擇。

而這兩類問題的根本,又是一緻的:在傾訴者的心靈地圖上,正發生着激烈的戰争。

有個女讀者給我留言,說她原本和機關一個同齡的女同僚,關系很好。

但不久前,她升職了。

女同僚忽然就遠離了她,而且還到處散布她的壞話。

她想警告女同僚,嘴下留德,但又怕傷了和氣。

她想忍耐,但總有人給她私下說,女同僚如何诋毀她。

這件事兒的表象,看似是女同僚惹是非。

但真相是,給我傾訴的女讀者,因為缺乏決斷力和上司力,而陷入了内心的戰争中:既然她都升職了,比女同僚高一級了,格局也要大一些。

要麼,不理她,無視她,就當她不存在,幹好自己的事兒,繼續往上走。

你走得足夠遠,站的足夠高,那些看不慣你的人才像死了一樣銷聲匿迹。

要麼,把她單獨約出來,敞開聊聊,找到問題症結,堵住她的爛嘴。

你現在比她高一級,是她的上司,還治不了她?!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人生沒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選擇沒有兩頭甜,好人心要狠一點。

左右為難,左右為難,忐忑不安,忐忑不安,一輩子就在唯唯諾諾中耗盡了。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春節放假前,很多朋友都許下了宏願:春節,我必須要好好補補覺——結果每天熬夜到淩晨;

春節,我必須要看完一本書——結果看了第一頁就再也沒有翻開;

春節,我必須要好好陪陪家人——結果隻顧和狐朋狗友說大話吹牛皮……

現在,馬上就要上班了,很多人在追悔莫及中長歎:

“曾經有7天長假擺在我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塵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此。”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對7天長假說出那三個字:‘我珍惜’。”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親愛的朋友啊,壓死駱駝的根本不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它背負了太多昨天的稻草。

春節本來就是開心放松的,何必給自己設定那麼多“必須”,更不必在懊惱和自責中,浪費掉嶄新的今天。

其實,客觀來說,春節7天,和接下來的7天,并沒有太多不同。

接下來的日子裡,你不慌不忙地做好自己,按時休息,每天讀10分鐘書,對家人多些耐心,一樣是棒棒滴。

最笨的人,才用過去的錯誤懲罰今天的自己。

聰明的人,都深谙佛陀這句話的深意:活在當下。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工作中1%的煩惱,來自于工作的難度,99%的煩惱,來自人際關系。

而人際關系的所有煩惱,基本都可以囊括為一句話:對别人期待過高。

因為對上司、同僚和合作夥伴,匮乏契約精神,摻雜太多感情的期待。

一旦對方隻講規則不談人情,或者對我們的态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差,我們就會認為自己受到了傷害。

其實,對方一直都是那樣的人,而工作本質上是不太講情的地方。

降低預期,做好自己,才是清醒。

為什麼有的人“幹啥啥不行,跳槽第一名”?

因為,能力不行,又想得太多。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不再期待别人的長情和改變,是成年人讓自己變好的第一步。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在報社上班時,一位上司曾對我說過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

沒有失敗的采訪,所有采訪都是你今後寫作的素材。

後來,這位上司不幸去世,但他的這句話,至今影響着我。

每當我的人生陷入困境時,我都會安慰自己:沒有糟糕的事情,隻要我能從這糟糕裡,打撈出真實且勇敢的自己,我就賺了。

懷着這樣的心态去看待身邊發生的每件糗事、壞事和爛事,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們不歡迎悲傷,更不必讴歌苦難。

但如果事兒來了,我們就必須迎戰。

而打過仗之後,我們也不再是原來的我們。

恰如這兩年的疫情,讓我們太多人舉步維艱,痛苦不堪,跌落困境。

但我們學會了局限求生,并在這洶湧的病毒肆虐中,懂得了敬畏和修行。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不管是學生,還是打勞工,要想在玩的時候,玩得盡興,做事的時候,幹得漂亮,都要學會運用5分鐘定律。

面對一堆任務,如果你懷着抵觸情緒,在心裡或口中不斷發牢騷:

“哎呀,太煩了,怎麼又要忙了?”

“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

“我不幹,我不幹,我不幹……”

“我能拖到什麼時候就拖到什麼時候,隻要不拖死,就往死裡拖……”

那麼,恭喜你,不僅會浪費了一整天,這活兒明天你還得接着幹。

今晚,聊一聊孟晚舟和張藝謀

所有稱得上“自律”的人,基本上都是“5分鐘定律”的忠誠執行者:

開學或上班的第一天,先安靜下來,給自己手頭的任務,設定一個順序,看看這一天或這一段時間,要達成哪些目标。

心裡有數後,開始第一個5分鐘:從最容易的那件開始做起,在很快就能獲得結果的喜悅裡,進入到幹事兒的狀态;

并在成就感的激勵裡,投入到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5分鐘的專注裡。

因為,我深谙一點:人性的弱點是,因為害怕困難,而特别害怕開始。

人性的優點是,因為已經開始,想要更大的成就感。

親愛的朋友們,春節已過,春天已來,春花已開。

是時候,幹起來。

我們成不了張藝謀,也大機率成不了孟晚舟,但我們要明白:

工作,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修行的功課。

願看到這篇文的你,從5分鐘專注開始,用行動打敗恐懼,減少内心的沖突,降低對他人的期待;

多做建設自己的事情,獲得幸福的心流,從或糟糕或美好的事情中,得到經曆的饋贈。

加油。

喜歡今天的文章,願你點個【贊】和【在看】,并【分享】給更多人看。

讓我們一起充滿幹勁兒,迎接新的一天!

主播|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專家,公衆号:北辰在找你

圖檔|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