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敗嶽樂攻取江西的高大節因讒緻死實際上就是吳三桂必亡的前奏

作者:四野後人論曆史

吳三桂起兵叛清之初僅用數月就攻占六省,其原因固然有八旗軍承平日久腐化無能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卻是追随吳三桂一起反叛的核心人物個個皆一時之傑。夏國相、馬寶、胡國柱等人的能力自不必說,單單一個胡國柱的一個部将一人就有能力把清軍打得滿地找牙。而這個人就是兩敗清軍統帥定遠平寇大将軍安親王嶽樂、攻占江西全境的吳軍骁将高大節。

嶽樂系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饒餘郡王阿巴泰的第四子,其能力在努爾哈赤諸孫中堪稱一流。正因為如此,以至于順治帝病笃時一度曾想傳位于他,憑此一點足見其能力之強。康熙帝能夠曆盡八年最終打敗了吳三桂的叛軍,主要依靠的就是嶽樂這位堂叔。而高大節能夠兩次以少勝多的大敗嶽樂統帥的八旗勁旅,亦足以說明高大節雖系吳三桂主要将領的部将,但他的軍事能力實在不亞于嶽樂。

然而這麼一個優秀的統軍将領,卻因為吳三桂的女婿胡國柱的聽信讒言臨陣換将,進而導緻吳三桂的反清大業功敗垂成,同時也逼死了嶽樂的八旗軍的克星高大節。而高大節一死吳軍不但失去飲馬長江的戰機,同時還丢掉了江西全境,從此隻能伸着脖子任由清敲打。

大敗嶽樂攻取江西的高大節因讒緻死實際上就是吳三桂必亡的前奏

話說吳三桂的叛軍攻占湖南全境以後,他為了逼迫康熙帝就範,答應他世代永鎮雲貴的條件,因而他一面指使響應他一起叛亂的靖南王耿精忠經營江西,他自己則率部親自攻打湖北松滋,然後實作與耿部會合共同飲馬長江逼迫清廷就範的戰略的目的。

吳三桂設想是好的,但怎奈耿精忠所部實在太慫,幾個照面就被安親王嶽樂統帥的八旗勁旅打出江西。

嶽樂打敗耿精忠以後迅速帶領清軍從江西直撲長沙,留守長沙的吳三桂大女婿聞迅立即派人前往松滋向吳三桂告急。

聞迅的吳三桂立即率部晝夜兼程地回救湖南。他在指令馬寶、胡國柱從陸路帶人馳援長沙的同時,自己則率水師順江直下洞庭湖。本來沿江險要之處已被清順承郡王勒爾錦與貝勒尚善攻占,但他們倆懼怕吳三桂的聲威,是以他們還沒看見吳三桂的影子就率部遁去。

大敗嶽樂攻取江西的高大節因讒緻死實際上就是吳三桂必亡的前奏

吳三桂入長沙城時,夏國相已率部前往醴陵作戰。為了支援夏國相與清軍作戰,胡國柱部下骁将主動請纓前往前線支援夏國相。素知其勇的吳三桂見之大喜,立即撥給高大節四千精兵急趨醴陵。

醴陵的夏國相正愁怎麼與嶽樂作戰呢,尤其是如何應對嶽樂的數十門西洋紅衣大炮這個棘手之事。高大節一到就獻上破敵妙計。他建議由自己率部繞到清軍背後,然後突襲袁州,進而斷了嶽樂的後路,這樣一來就迫使嶽樂回軍。一旦嶽樂回軍他便與夏國相兩路夾擊嶽樂之軍,如此一來必敗清軍。

嶽樂聽到後方告急立即回援,早已埋伏在山中的高大節利用疑兵之計誘使嶽樂将西洋大炮炮彈胡放一氣,當清軍忙乎累時,毫發無傷的吳軍在高大節的帶領下如猛虎下山般的直撲清軍。清軍大敗,被斬首者數千級,嶽樂死戰方突出重圍。高大節乘勢攻占了江西吉安。

吳三桂接到捷報後立即從長沙移師衡州籌劃下一步對清作戰,長沙城則留胡國柱駐守。

就在高大節準備再次進攻清軍時,有一個小人韓大任嫉妒高大節之功,于是他在胡國相面前搬弄各種是非,耳根子非常軟的胡國相聽信了這個小人的讒言,就這樣韓大任取代了高大節為軍前主将。

韓大任到軍中以後,高大節以下諸将皆不服他。韓大節又進讒言,胡國柱幹脆就把高大節召回長沙。這還不算完而且還當着衆人的面好好羞辱了高大節一番。

高大節雖說打仗是把好手但氣量頗小,回家後被一病不起,不久便郁郁而逝。臨去前他留下遺書一封吿訴夏國相小心袁州有失。

高大節一去,那個小人韓大任哪裡是嶽樂的對手,結果他是一敗再敗,不但丢了整個江西,他自己也投降了清軍。

江西的丢失和高大節的因讒言緻死是對吳三桂叛軍的巨大打擊,正是這個打擊奏響了吳三桂滅亡的前奏。

大敗嶽樂攻取江西的高大節因讒緻死實際上就是吳三桂必亡的前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