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後”小詩人匡鴻羽出童詩集,從“小讀者”到“小詩人”,他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紫牛新聞

“爸爸媽媽上班,可我要上學,又要上‘班’,周一晚上,爸爸要我上奧數班,周二晚上,媽媽要我上英語班,周三晚上,爺爺要我上書法班,周四晚上,奶奶要我上鋼琴班,周五晚上,我自己要上乒乓球班,周六周日,一班接一班沒完沒了,唉,真想快點兒長大,就不用上學,也不用上‘班’”這麼有童趣的小詩是不是讓你這樣的打勞工會心一笑,這首詩名為《上“班”》,作者是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嘉興“10後”小詩人匡鴻羽,他以機智幽默又充滿正能量的文字寫出了當代國小生的普遍煩惱。這首詩也收錄在匡鴻羽最新創作的童詩集《蟠桃味的筋鬥雲》中,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該詩集甄選96首童詩,構思精巧完整,字裡行間閃爍着童趣、真情、智慧的光芒,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閱讀時都會忍不住嘴角上揚,會心一笑,從詩中獲得極大的情感共鳴和思維碰撞。

“10後”小詩人匡鴻羽出童詩集,從“小讀者”到“小詩人”,他是如何煉成的

匡鴻羽7歲開始寫作,已發表詩歌140餘首、作文40多篇,散見于《詩刊》《詩潮》《中國青年作家報》《中國少年兒童》等70多種報刊,曾榮獲第四屆“未來作家杯”全國中國小生作文大賽優秀作品獎,第十八屆“新作文杯”全國國小生放膽作文大賽一等獎,第十四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二等獎等榮譽獎項。

佳績累累,收獲頗豐,匡鴻羽的作品是如何寫出來的?近日,匡鴻羽接受了紫牛新聞記者的采訪,來看看“小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吧!

“10後”小詩人匡鴻羽出童詩集,從“小讀者”到“小詩人”,他是如何煉成的

“把語言轉化成文字,能讓我感到開心和快樂”

童詩集精選了匡鴻羽在各類報刊發表過的96首詩,分“趣”“真”“情”“愁”“思”“夢”6輯編排。作品既有小詩人對日常生活的記錄,又有對親情友誼的體悟,還有對社會現象的觀察,每一件非常微小甚至不起眼的所見、所聞,可能隻占據生活中的一兩秒,但卻足夠撐起匡鴻羽天馬行空的想象與趣味橫生的描述。

“10後”小詩人匡鴻羽出童詩集,從“小讀者”到“小詩人”,他是如何煉成的

“我叫匡鴻羽,2010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善縣,生活中的我活潑開朗,是一名運動小健将,喜歡跑步、打籃球、遊泳等,不過這些都不重要,我最愛的還是閱讀和寫作”,在對自己的介紹中,陽光帥氣的匡鴻羽小朋友笑着說到。盡管年紀較小,但文采斐然。他從8歲開始發表作品,現已是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老師同學們常常稱他為“小作家”、“小詩人”。

談及為什麼喜歡上寫作時,匡鴻羽說:“寫作能讓我發現生活中的美,把語言轉化成文字表達出來,能讓我感到開心和快樂。” 上一年級時,最初的寫作從簡單的看圖寫話開始,後來慢慢練習寫作文、童話、詩歌等。從那時候起,寫作的種子就開始在匡鴻羽心裡萌芽了。

最開始寫作時,他也像唐僧取經一樣,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比如,很多字不會寫,隻能寫拼音;隻會寫“流水賬”,“擠牙膏”湊字數;詞語七零八落、前後颠倒,語句不通;不會用比喻、拟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不會引用古詩詞、名言名句;不會構思作文、不會“鳳頭豬肚豹尾”……

在寫童詩的奇妙旅程中,有件事讓匡鴻羽至今難以忘懷。“有一天,爸爸送我上學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雨傘。爸爸啟發我寫一首小詩,我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張開想象的翅膀,看着看着,一把把傘慢慢就變成了一朵朵花……沒過一兩天,《雨和傘》就新鮮出爐了。後來,爸爸幫我打成電子稿,發給國文老師,老師看後提了幾條修改意見,我又認真修改了好幾次,一首小詩《雨和傘》大功告成啦。再後來,爸爸幫忙投稿參加作文大賽,獲得了第十八屆“新作文杯”全國國小生放膽作文大賽一等獎!而且還是以去山西參加了《新作文》研學夏令營”。從此以後,匡鴻羽寫童詩的信心更足了,興趣也更濃了!

從“小讀者”到“小詩人”,教育引導必不可少

寫詩看似簡單,但相比起議論文或者記叙文來說,詩歌的創作更看重情感和天賦。匡鴻羽父母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在日常中發現“美”并将之用文字記錄表述出來的能力。他們認為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寫作力、幸福力,遠比試卷上的“98分”“100分”來得重要。因為這些能力具有自身成長性,能夠幫助孩子不斷收獲進步,走向更高遠、更光明的未來。

匡鴻羽告訴記者,爸爸媽媽在他上幼稚園的時候,就給他買了很多繪本書,還訂了《幼兒畫報》等雜志,晚上就讀給他聽,這有效地激發了他喜歡閱讀的興趣,“我上國小後,爸爸媽媽在家就極少看電視了,而是翻看各種書籍,陪着我一起閱讀,現在,平時我就負責寫出好作文,制造出好作文炮彈,爸爸就幫助找雜志報刊精準地‘投彈’……沒有爸爸媽媽的引導幫助,我也寫不出這麼多好作文”。

寫作幾年,匡鴻羽覺得最有意義的就是:寫很有趣的童話故事,可以帶給孩子們很多歡聲笑語;寫精彩無比的童詩,可以帶給小朋友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寫感人的小說,可以講述老百姓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寫好看的科幻故事,可以暢想人類未來……

談到寫作帶給自己的變化,匡鴻羽想了想說:“寫作擦亮了我的眼睛,讓我平時細心觀察大自然,用心發現生活中的美和奇妙,更加喜愛閱讀各類書籍,更加喜歡動腦思考和讨論問題,更加對自己有信心,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多說一句

“雙減”之下,孩子可以選擇“詩意成長”

面對“雙減”政策,父母們一面積極響應減輕孩子學習壓力的号召,一面也在迷茫和焦慮中摸索着教育培養孩子的新路。

“雙減”政策讓孩子們擁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這部分時間極大程度地決定着孩子們今後的成長與發展。作為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家長該如何帶領孩子呢?

教育不是說教,而是言傳身教,不是灌輸,而是喚醒。如果想養育一個健康的孩子,那麼就和孩子一起鍛煉吧;如果想培養一個愛讀書的孩子,那就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閱讀吧;如果想擁有一個愛勞動的孩子,那就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吧;如果想讓孩子做事更加有條理、有效率,那就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并且努力實施吧;如果想使孩子更加睿智,那就和孩子到生活中、到自然中去探索、思考、發現吧……唯有尊重和把握孩子的自由與閑暇時間,孩子們才能在這段成長時光中學到智慧、享受快樂。

匡鴻羽父母就選擇了陪孩子詩意成長,他們對孩子的期望是:“做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做一個精神富有的人,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希望你永葆一顆童心,走好人生每一步,做生活的‘詩想家’!”

孩子是天生有詩意的人。童詩是純真純淨的,讓孩子感受美好;童詩是童趣童樂的,讓孩子感受快樂;童詩是有情有愛的,讓孩子感受大愛……對于孩子而言,寫童詩,好玩、率真、純粹,可以說是一件“有趣味”的事,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彥文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