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夷王去世以後,天子的繼承順序終于回到了正軌,周夷王的兒子姬胡繼位,這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張面孔,周厲王。據《史記周本紀

作者:品讀二十四史

周夷王去世以後,天子的繼承順序終于回到了正軌,周夷王的兒子姬胡繼位,這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張面孔,周厲王。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厲王這個人,對錢财的渴望非常強,為了快速達到富裕的目的,他重用一個叫榮夷公的人,原因嘛,就是這個榮夷公很有辦法增加收入。

天子忽然斂财,手下的臣子看不下去了,大夫芮良夫趕忙前來勸谏。

您不能這麼幹啊!

那榮夷公是有辦法弄到錢,可他的眼中隻有錢,卻看不到弄錢背後的危害。您看看他制定的那些政策,上山砍柴要交稅,下水捕魚要交稅。山水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上天賜予人類的,您把它們都據為己有,這是違反天道的。

普通人搶占不該屬于自己的财物,被稱為盜竊,您貴為天子,幹這樣的事情,讓子民們怎麼看,諸侯們怎麼看,四方的蠻夷們又怎麼看?如果再繼續重用榮夷公的話,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芮良夫的話,咱們聽起來,還是挺有道理的,可周厲王顯然是有自己想法的,他根本就沒理這個茬,繼續重用榮夷公。

時間一長,果然出問題了,遠地方的情況不知道,反正京城的百姓是有了意見,他們在背地裡對周厲王議論紛紛。這可是一個不好的苗頭,大臣召公前來向周厲王報告,建議他改變收稅的政令,重塑天子在群眾心中的好形象。

那周厲王果然有種,聽說有人議論自己,他是勃然大怒,政令是不會改變的,但是你們議論我,那還是要付出代價的。周厲王找了一個來自衛國的巫師,讓他負責監視都城裡的人,有人敢亂嚼舌頭,就向自己報告,而後抓起來殺掉。

你别說,周厲王的這招還真好使,在都城之内,非但沒有人敢議論天子,大家連話都很少講了,熟人在路上碰了面,都隻是互相交換眼神,算是打招呼了,整個都城,弄的是一片死氣沉沉。

周厲王可不管這些,反正沒人議論我就行,他還得意洋洋的跟召公講,怎麼樣,你看看,現在是不是沒人敢亂說話了!

看天子這副德行,召公心裡是暗暗叫苦,可作為臣子,也不能眼睜睜看着國家處于危機之中,他隻好苦口婆心的對周厲王進行勸谏。

沒有人說話,不代表他們心裡沒想法,隻是因為您把他們的嘴給堵上了,堵住人民的嘴,可是一件危險的事情,這比堵住洪水還要嚴重。洪水被堵住,一旦決堤,那是有極大殺傷力的,是以治理水患,盡量不去堵,能疏導就疏導。治理群眾是一樣的道理,應該讓大家暢所欲言,這樣才能了解他們的心情動态,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改進。

古往今來的賢明君主,都會廣開言論,讓各界人士暢所欲言,這才有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有嘴,就像大地有山川河流一樣自然,開口說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果把他們的嘴強行堵住,後果不堪設想啊!

召公這頭說的是口幹舌燥,可周厲王那頭壓根就聽不進去,他就是覺得自己的辦法好,結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城都籠罩在一片鴉雀無聲之中,這一罩就是三年。

終于,洪水決堤了,也許是群眾自然的集體爆發,也許是有高人在中間搞了串聯,都城的群眾們組織了起來,他們紛紛抄起了家夥,去沖擊了天子的王宮。不知道是宮廷護衛力量不足,還是有其他的什麼情況,反正這些人最終沖進了王宮之中。

到了這個時候,周厲王才有點醒過勁來,可惜為時已晚,他能做的,也隻能是在貼身護衛的保護之下,逃了出去,到一個被稱為彘(音同治)的地方,度過了自己剩餘的人生。

關于周厲王,這裡再多聊幾句。據一些專門研究曆史的專家講,在周厲王時期,山川和湖泊本來就不是免費給群眾使用的,早就成為貴族們的私有财産了,是以周厲王對這些地方收稅,最受損失的應該是那些貴族。

周厲王之前的周夷王時期,周朝已經很衰弱了,不但諸侯們越來越不把天子當回事,就連國都内的貴族們,也是紛紛做大做強,周厲王把山川湖泊收歸天子所有,其實是一種重振天子雄威的手段。

還有,周厲王前後做了三十六年天子,也曾經多次對外發兵,征讨有異心的諸侯,打了不少的勝仗,是個頗有武力值的天子。有一個間接的例子可以證明,在周夷王時期,楚國國君熊渠欺負周天子無能,把三個兒子封到各地為王,等到周厲王繼位以後,熊渠見識到了新天子的威力,就很自覺地讓兒子們撤銷了王号。

要是這麼看來,周厲王還算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隻是他的改革行為,觸動了貴族們的利益,再加上他出了不讓人說話的昏招,也成為讓人作亂的理由。不管怎麼說,周厲王最終成為被趕出王宮的天子,被後世牢記。

國館《白話史記》共3冊

周夷王去世以後,天子的繼承順序終于回到了正軌,周夷王的兒子姬胡繼位,這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張面孔,周厲王。據《史記周本紀
周夷王去世以後,天子的繼承順序終于回到了正軌,周夷王的兒子姬胡繼位,這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張面孔,周厲王。據《史記周本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