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雪道盡頭是骨科”上熱搜!迅速蹿紅的冰雪保險該怎麼買?

記者 | 呂文琦

編輯 |

1

北京冬奧會點燃了全民的滑雪熱情,但滑雪作為一項高危運動,每逢雪季都會有大量滑雪愛好者受傷,是以也讓“雪道盡頭是骨科”蹿升至熱搜榜前列。

那麼,購買冰雪保險是否有必要?随着各家保險公司紛紛推出相關保險産品,消費者又該如何挑選?

“雪道盡頭是骨科”上熱搜!迅速蹿紅的冰雪保險該怎麼買?

(受傷雪友群截圖)滑雪季受傷花費高昂

家住北京的陳小姐向界面新聞記者“吐槽”,她本以為滑雪最貴的是名牌裝備和往返雪場的機票酒店,後來發現是醫療費。

今年元旦她在吉林滑雪時,因不慎摔倒導緻骨折,在當地緊急進行手術,植入鋼闆以及多個鋼釘。陳小姐的醫療費用共計三萬七千餘元,其中社保直接報帳一萬八千元,餘下的自費。

當陳小姐想通過自己買的住院醫療險将自費的一萬九千元報帳時,卻發現自己買的保險将滑雪、滑冰等項目列為高風險運動,屬于除外責任,無法理賠。

除了高昂的醫療費用,因滑雪傷害到他人而産生的賠償也是另一項不菲的開支。

界面新聞記者搜尋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因滑雪傷及他人産生糾紛的案件并不少見。例如2020年1月1日,武女士購票後和教練一起在旅遊公司經營的滑雪場内滑雪,卻被從身後雪道上方滑下來的張女士撞倒,造成左膝蓋受傷。發生事故時,武女士和教練在坡道下方中間位置停留。撞傷後,武女士被送往醫院,治療前後共花去醫療費四萬元。

雙方因對賠償有異議走上法庭,最終法院酌定張女士賠償武女士各項損失四萬五千元,保險公司賠償兩萬兩千餘元。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康複科醫生趙世奇表示,單闆選手一般容易因為卡刃、搓雪、高速迫降倒地瞬間壓力而造成肱骨、胫骨、尾骨等部位骨折;雙闆選手可能因為身體重心和雪闆不一緻而造成韌帶撕裂。

據統計,在滑雪受傷人群中,26%是因為關節扭傷,20%是因為肌肉拉傷,10%是因為骨折。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釋出的最新資料,2021-2022冰雪季,大陸冰雪休閑旅遊人數将達到3.05億人次。但層出不窮的的滑雪受傷事件也讓網友調侃,“三億人上冰雪,三千萬在骨科”。

冰雪保險該怎麼買?

滑雪的高風險性讓能覆寫滑雪等運動損傷的保險同時受到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重視。

北京銀保監局局長李明肖此前介紹稱,2020年以來,北京地區4家财險公司共推出53個冰雪相關保險産品,累計提供風險保障3208.64億元,涵蓋場所公衆責任保險、組織者責任保險、滑雪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專業運動員意外傷害保險等十餘個險種,為場所建設及營運、活動組織、裝置制造以及冰雪運動參與者等各類群體提供全面風險保障。

明亞保險經紀鄭琳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消費者購買滑雪保險需要有“三看”:一看免除責任;二看意外保額;三看意外醫療。

“首先需要確定買的意外險承保滑雪等高風險運動,不少保險會将滑雪這樣的高風險運動剔除,是以保險覆寫範圍明确包括滑雪等運動非常重要。此外需要看保額是多少,意外保額指的是因意外導緻的死亡和傷殘保險公司一次性賠付的錢,根據《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标準》按傷殘的級别來賠付。”

除此以外,消費者選擇保險時還要留意保險的意外醫療是“隻能報帳社保目錄内的費用”還是全包。例如如果發生骨折,如果保險不包括社保目錄外的器材,進口鋼釘鋼闆的費用動辄幾萬至十幾萬都是自費。

目前,各家保險公司也紛紛推出針對冰雪運動的意外保險。

例如衆安保險推出“全民冰雪運動意外險”,保障覆寫高山滑雪、單闆滑雪、雪橇、滑冰、冰球、冰壺等項目,保障範圍包括意外醫療、意外身故殘疾、意外骨折,也有誤傷他人和旅程取消的責任保險。

裝備黨們在乎的滑闆、雪橇等用具被盜搶或受損的财産保險也在其中。該産品還為使用者提供緊急救援服務,包括急救指導、醫療運送以及協助就醫住院等。

另外,平安、安盛、太保等公司的旅遊險及運動意外險都将冰雪運動包含在保險責任内。

截至2021年,全國共有654塊标準滑雪場和803個室内外各類滑雪場,與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317%和41%。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以來,全國居民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達3.46億人,冰雪運動的參與率為24.56%

專家建議,人民群衆在積極參與冰雪運動的同時,應當做好自我保護工作,選擇與自身能力比對的運動,聽從專業教練指導。同時應采用保險方式轉移風險,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保險意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