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懂事”究竟是好是壞?越懂事的孩子,情商……

孩子“懂事”究竟是好是壞?越懂事的孩子,情商……
孩子“懂事”究竟是好是壞?越懂事的孩子,情商……

如何培養出真正懂事的孩子

懂事,是對孩子全方面心智化的要求。

有的家長們未必喜歡懂事的孩子,他們喜歡“乖孩子”。但如果隻是在某一些功能上對孩子提出要求的話,要麼孩子顯得“老氣橫秋”令人心疼,要麼變成“熊孩子”令人懊惱。

心智的成長伴随着孩子的自主意識,自我邊界的建立。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顯得很“倔強”和“叛逆”。他們有想法,想挑戰,想探索,即使那些未必是“對的”和“合适的”,也要去試試。

要知道,孩子的“懂事”是在摩擦中練就出來的,人際交往中的“犯錯”就是孕育“懂事”之地。

家長如果隻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乖”,“聽話服從”,那就違背了他們内在成長的方向,而讓孩子的心智停滞在了隻能服從的年紀,讓心智發育止步于孩童時期。

就像被大家稱為“媽寶男、媽寶女”的成年人們,心智化能力低,處理事情顯得十分幼稚和莽撞。本該在7歲懂得的事,30多歲都未必知曉,隻會令其吃更多的虧,遭更多的罪。

有的家長要求孩子懂事時,方式方法不恰當,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家長的心智化水準高低。據研究證明,家長心智化水準的高低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智化水準。換句話說就是,家長不懂事,孩子也懂不了事。不懂事的家長培養出唯我獨尊的熊孩子,這樣的組合為數不少。

那麼,如何讓家長和孩子的心智化水準都得到提升呢?

家長們除了關心孩子們在學校學知識以外,回家就要多關注他們的心智發育,教會孩子們懂事很重要。建議從日常對話開始調整練習:

過去的你不了解孩子的行為和感受,會做出不妥的反應,比如孩子很難過的時候,你開心地嘲諷,孩子開心的時候,你卻不高興。現在不妨試着回應孩子相同的情感反應,讓孩子感受到被共情和被支援,以此增強他對自己情緒的了解和接納。

過去的你遇到孩子哭時說:“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現在不妨試着問:“你因為什麼而流淚?”讓孩子能在家長的引導下識别心理感受。同理,過去你指責孩子:“你怎麼總是……”現在不妨試着問:“你是怎麼考慮的?”

過去的你隻解釋:“我剛才生氣是因為你太淘氣了。”現在不妨事後問孩子:“你能猜猜我剛才生氣的原因嗎?”同理,當孩子講述一段和朋友之間的沖突時,你也可以這樣發問:“她為什麼會生氣呢?”“他們之間怎麼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以此讓孩子在你的引導下學會共情他人,換位思考。

其實,“懂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孩子逐漸學會去自我中心化,避免以自我為中心,拓展他們的注意力到他人及關系中。了解自己的感受,學會共情他人,懂得換位思考,懂得處理自己感受和别人要求之間的沖突。

這樣懂事的人内心沖突少,處理沖突能力強,受人愛戴,又怎會是一件壞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