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音樂平台難逃公共議題

文 | 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 | 夏天,編輯 | 範志輝,钛媒體經授權釋出

最近,Spotify深陷于其獨家播客節目《Joe Rogan Experience》引發的持續争議和股價下跌引發的股東質疑之中。

1月24日,Neil Young為了抗議Joe Rogan在其播客節目《Joe Rogan Experience》中傳播的關于COVID-19疫苗的誤導性資訊,在個人網站上向Spotify喊話,要求其在下架Joe Rogan的節目和删除自己的音樂中二選一。

音樂平台難逃公共議題

遺憾的是,Spotify最終選擇保留Joe Rogan的節目,這一做法引發了連鎖反應,Joni Mitchell、Graham Nash等多位音樂人公開表示退出Spotify。與此同時,Apple Music等競争對手順勢在首頁推出Neil Young專題拉攏人心,Spotify股價也應聲下跌。

事實上,Spotify一直試圖在這件事上保持中立的态度,在面對華爾街日報的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Spotify使用者可以使用世界上所有的音樂和音頻内容,當然,平衡聽衆安全和創作者自由的也是一個巨大責任”,“我們對Neil Young決定從Spotify中删除他的音樂感到遺憾,但我們随時歡迎他回來。”

然而,很多情況下,沒有選擇A便會被視為選擇B,Spotify的争議選擇使得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對其進行公開抵制。

對于音樂平台而言,因為公共議題而非自身的業務能力被抵制似乎很無奈。但作為聚集海量使用者的公衆平台,音樂平台所面臨的早已不隻是曲庫量、歌手、價格等自身在産品和服務上的競争,健康、人權、平等等公共議題上的立場也是使用者在選擇音樂平台時的重要考量。

要播客還是要音樂?

播客争議事态的擴大,源于Neil Young在個人網站上釋出的一封現已删除的公開信。

他在公開信中提到,“在 Spotify 上聽到不真實、誤導和虛假的 COVID- 19疫苗資訊的大多數聽衆都是 24 歲,容易受到影響,并且很容易轉向錯誤的一面。這些年輕人相信 Spotify 永遠不會提供完全不真實的資訊,不幸的是,他們錯了。我知道,我必須嘗試指出這一點。”

音樂平台難逃公共議題

同時,“Spotify有責任減少在其平台上傳播的錯誤資訊,盡管該公司目前沒有關于錯誤資訊的處理政策。”Neil Young直指“Spotify已經成為威脅生命的COVID錯誤資訊的發源地”,并呼籲“其他藝人和唱片公司離開Spotify平台”。

事實上,早在1月13日,就有270名醫療專業人士聯名寫信要求Spotify對Joe Rogan播客節目中的誤導性資訊進行管理,阻止其進一步傳播。但當時Spotify并未對此進行任何回應。

音樂平台難逃公共議題

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這與平台的内容戰略有關。

早在2020年5月,Spotify就以1億美元的天價拿下播客《Joe Rogan Experience》的獨家版權。資料顯示,《Joe Rogan Experience》平均每集為Spotify帶來1100萬聽衆,近期Spotify在播客領域的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Joe Rogan這樣的獨家頭部主播。

或是考慮到Joe Rogan在Spotify播客領域的強大号召力,又或是出于維護自身的管理規則,Spotify在Joe Rogan和Neil Young之間選擇了前者。

音樂平台難逃公共議題

Spotify在這一事件上的争議性做法,讓競争對手有了機會。

1月27日,衛星廣播平台SiriusXM迅速采取行動,重新啟動了《Neil Young Radio》,當天SiriusXM股票上漲超過3%,Spotify股票下跌約1.2%。緊接着,Apple Music向使用者發送關于Neil Young音樂歌單的消息推送,并稱自己為“Home of Neil Young”,而Apple Music和Tidal都在他們的首頁上突出顯示了與Neil Young相關的歌單。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有大量網友加入了#ByeByeSpotify#,分享他們取消Spotify賬戶的截圖。

音樂平台難逃公共議題

競争對手們在社交媒體上對Neil young的一系列聲援,無疑籠絡了不少在社交媒體上參加#ByeByeSpotify活動的人。

眼看事态的發展越來越不利,1月30日,Spotify創始人Daniel Ek公開表示,“我們在支援創作者表達與使用者安全之間有着重要責任,接下來将釋出針對音頻内容的長期平台規則,并為所有讨論COVID-19的播客中添加免責聲明。”

音樂平台難逃公共議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