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傳統手工珠寶制作者不應該把自己限定為珠寶設計師或珠寶匠人,因為在每一次創作時,你的指尖經曆的是千年的日升月落, 是一場遊曆中國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場更新中國文化的經曆。”

01 古為今魂,藝術之源

我出生于傳統文化世家,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熏陶。小時候和家人在博物館看到一頂鳳冠,精美絕倫,奢華無比。當聽到講解員的介紹後,更是了解到幾千個珍珠鑲嵌的鳳冠背後,有着雍容華貴的往事。自那時起,我便被傳統珠寶兼具文化之美和藝術之美的魅力所打動,開始了傳統珠寶傳承之路。我從傳統宮廷珠寶制作工藝中讀懂了珠寶上印刻的中國文化痕迹,傳統珠寶中的花絲鑲嵌工藝,曆經了數千年風雨洗禮,透露出愈發厚重、愈發華美的風華。眼睛看到的是一件藝術品呈現的外觀之美,更豐富的是它内裡的社會人文價值和美學價值。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花絲鑲嵌瑞鶴項圈

“以今之術, 承古之魂”,我希望通過對傳統珠寶藝術品傳承之上再創作,為世人還原一段段流金歲月的盛世華光。正是懷抱這樣的理念,我開始嘗試學習花絲、錾刻、點翠工藝 (現在點翠工藝材料均為非保護鳥類羽毛)等興盛于明清宮廷的傳統手工技藝,并應用于作品中。我深信沒有對傳統的繼承,所謂“創新”隻能是無本之木。由古代藝術家們創造的藝術富有極強的生命力,在當今仍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時,他們也在文化傳承之上,通過再創造讓厚重的文化與年輕的生命撞擊,進而迸發出無盡可能、無盡驚喜。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複原清代宮廷冰裂梅紋金镯

手工制作是我創作的靈魂所在。秉承着發展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 非物質文化,我和團隊完成了複原國内第一把紙胎點翠團扇、第一頂清代七鳳鳳钿等工作。緻力于将傳 統文化與當下審美觀相結合,融合 西方首飾審美文化,結合傳統捶揲技藝開創了立體點翠工藝,打破了自古點翠隻能運用到平面首飾上的局限,讓這抹獨有魅力的幽藍更能在多個次元展現出它的美。

02 古為今美,設計再造

我從不将“非遺”隻界定為傳承,我認為“非遺”應該融入現代的“設計”。一件 琉璃器、一幅繡品、一件藍染衣,或者一枚首飾,都是“物”。物,是傳統手工藝精神與價值的載體,是如今人們追求品質與品味生活的參照物。物在不同時代, 有不同的形态。設計,是對物進行重新定義,使其在不同時代總充滿生趣。“不離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畫前”,這是宋代哲學家王陽明《别諸生》中 的一句詩,也是對“物”的一種定義。然而,珠寶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仍然是“廟堂” 之物,實屬遺憾。我希望通過“設計”再造珠寶,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傳統手藝。通過複刻明清時代的中國鳳冠,帶領尋常人去看見難得一見的珍貴藏品,并讓此 “飛入尋常百姓家”。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金花絲龍魚胸針

中國傳統珠寶無疑有着不可比拟的藝術魅力。由傳統工藝制作成的 項鍊、手镯、胸針等充滿生活感又不失格調的首飾能被大衆更快地接受,鑲嵌着天然寶石和無比精美的花絲工藝,低調内斂中展現出中國女性的雍容華貴。但衆多作品中不可錯過的,則是将中式傳統技藝與現代理念巧妙相融合的中國鳳冠,是獨屬于中國的新式珠寶。鳳冠霞帔在中國已有近千年曆史,以傳統鳳冠為媒,應東西,遙古今。鳳冠,源自宋代,并在宋代載入官服制度,為皇後、公主等佩戴。至明代,鳳冠得以沿用并發展定型為品官之妻所戴,成為明代女性最具特色的冠帽之一。明清易代,鳳冠為漢族命婦作為禮冠所沿用,并流入民間。就形态而言,明代一等鳳冠大緻由花絲、點翠、各種珍珠寶石、冠胎等組成。就實物而言, 清代後妃的朝冠與宋明的鳳冠差别較大。至于細部裝飾,如裝飾有金鳳、 金翟、寶石、珍珠等,相似較多。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甄嬛傳》裡寵冠六宮的華妃娘娘,華貴的發髻上,一抹绮麗的花絲鑲嵌如悠悠湖水上靈動的浮光魅影,顧盼生輝,就是運用了花絲鑲嵌,點翠工藝。女子自古好華麗顔色,宮廷女子、富貴人家都十分喜愛花絲鑲嵌的飾品。花絲鑲嵌、重工打造的中國鳳冠,也為現代女子妝點出雲鬓間的光彩萬千。我和團隊複刻的明代天啟年九龍九鳳冠、清代宮廷大婚鳳钿、清中期乾隆漢族後妃禮冠等一頂頂中國鳳冠,正沿着曆史脈絡去探尋珠寶之美的終極意義。

03 古為今喜,匠心獨具

“僑”,為形聲字,“喬”本義為“物體高且上端圓曲”,轉義為抽象的“虹 橋”,另解為“跨境生活的人,經常跨境的人”。“色”為會意字,顔色,珠寶之 色,花絲鑲嵌之色。預示工藝美術師除了擁有高超的技藝和妙手偶得的靈感之外,還需要具有“跨界”的冒險能力。不僅專注傳統之飾,僑色更是以當代人的審美,讓傳統之根萌生新芽。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新制 明代天啟年九龍九鳳冠》

在衆多的花絲鑲嵌作品中,傾注最多心血的是《新制 明代天啟年九龍九鳳冠》。這是一件以明朝最高規格禮冠為原型,融合了現代審美理念進行再創造的鳳冠。冠上的金龍為全累絲工藝制作,活靈活現,纖毫畢現。花絲鑲嵌工藝複雜,大緻可分為掐、填、攢、堆, 這頂九龍九鳳冠通過設計師的巧思與技藝交融在一起,呈現出一件端莊而威嚴的禮器。花絲鑲嵌的過程十分繁複,将金拉成發絲一般細,編織、堆壘,極為考驗眼力、手力與心力。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新制 明代天啟年九龍九鳳冠》耗時近兩年制成。大漆綠絹底胎,鑲嵌九條金花絲龍與九條翠鳳,配搭多層翠雲,足金獸首銜三層博鬓,鑲嵌近萬顆珍珠與明清紅藍寶石,冠頂鑲嵌一顆 20克拉紅寶碧玺與14毫米老珍珠,流程繁雜,用料甚多。龍起九州生瑞氣,鳳随雲彩舞風華,佩戴者尊崇不彰自顯。

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我在創作上常把文化元素和作品有機組合,使藝術品展現傳統文化色彩。對傳統手工藝術的欣賞和陶醉,對藝術品的交流和碰撞——在每一次創作中都 可以得到答案。一對耳墜可以是一整個蘇州園林,小軒窗,正梳妝。一枚胸針可以是一朵嬌而不敗的花,或許是綠荷紅菡萏, 或許是冰清冷玉蘭。一縷鳳冠上的點翠裝飾,或許是雨後的天 青色,是暖玉生煙的藍。珠光寶玉的運用,絢爛多彩的顔色搭 配都被一一借來,不經意間吟唱着綿綿不絕的調子。

04 積賢為道,弘揚國粹傳承

積賢為道,我寄望以此為平台,“以弘揚國粹僑色為己任,以複興和鼎盛中國僑色藝術為使命”,并以藏 品、大師作品和傳統技藝為主,打造一個高端的藝術交流平台。“古為今用,以傳統為根,結合當今社會的審美再去創造”是我始終貫穿的理念,秉承着傳承與發展非遺 的信念,我和匠人們期待為中國進階珠寶續寫新的精彩。期盼在融合之上再創新,讓傳統技藝呈現出多元 之美與立體光輝,使其那一抹從未褪色的中國藍,散發着美在當代的動人魅力。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複刻清代宮廷大婚鳳钿》

除了材質運用得豐富多樣,我們在色彩搭配上也頗多嘗試。《複刻清代宮廷大婚鳳钿》是清代皇後大婚鳳钿,此為光緒帝皇後穿吉服時所戴。钿子以青色綢緞纏繞編結成網狀為胎,钿上部圈以镂空古錢紋頭面,下襯紅色絲絨。钿口飾金鳳凰六,钿尾飾金鳳五,均口銜各種串珠寶石璎珞。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七鳳雙龍戲珠牡丹累絲禮冠》

以清中期乾隆漢族後妃禮冠為原型的《七鳳雙龍戲珠牡丹累絲禮冠》,是以打造國内第一鳳冠為目标,耗費甚巨。近5000工時持續打造,近30人參與其中,經過累絲、填絲、掐絲以及錾刻、鎏金、點翠等大大小小幾十個工藝才終于完成。佩戴上這頂鳳冠,美麗的景象撲面而來,“日月星辰裡,她的金步搖纏金流光,金枝葉長墜蕩漾;無垠星河間,跟随她的足迹,看到了一步一歡喜。”

風尚|中國鳳冠——古為今美,煊赫千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