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冬奧·文藝範丨在故宮的開年大展裡“邂逅”冬奧

幾天前那場農曆虎年的京城初雪,為紅磚碧瓦的紫禁城,披上了一層白色的外衣,也讓進行中的開年大展——“何以中國”中華古代文明特展,多了幾分神秘感。昨天,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聯合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驚喜盲盒”——故宮媒體開放日活動,讓記者幸運地獲得了與這場熱門展覽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莊嚴的文華殿内,從全國30家博物館精選出來的130餘件文物,靜靜地講述着中國曆史上的一段段傳奇故事,在北京冬奧會漸入佳境的背景下,特展中的幾件“國寶”,也與這場盛會,有着奇妙的緣分。

“源起”西漢的火種燈

去年10月,北京冬奧會的聖火火種曆經長途跋涉,從希臘順利抵達京城,正式宣告冬奧盛會進入倒計時。在公衆面前“亮相”的那一刻,除了神聖的火種,造型别緻的火種燈同樣備受矚目,而這個火種燈的“原型”正是本次特展中的一大“重器”——西漢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于1968年在保定出土,燈高48厘米,通體鎏金。燈上刻有等9處銘文,共計65字,燈名則源自底部的銘文“長信尚浴”。北京冬奧會火炬設計者李劍葉早前談及靈感來源時透露:“将火種燈如此設計,是希望借‘長信’之義,表達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新冬奧·文藝範丨在故宮的開年大展裡“邂逅”冬奧

圖說:西漢長信宮燈 新民晚報記者 蕭君玮 攝(下同)

走進特展的中心區域,輕巧華麗長信宮燈立刻映入眼簾。隻見一位跪地的宮女左手執着内有燈芯的燈盤,右臂高高舉起,垂下的袖管恰好起到燈罩的作用,這確定了宮燈點燃時,室内空氣的清潔,其典雅又不失活潑的氣質,則剛好與聖潔珍貴的冬奧火種相呼應,也将中國古代工藝的巧奪天工與現代奧運不斷進步的目标巧妙結合。

西周“制造”的火種台

冬奧會的各個賽場内,“中國加油”的聲浪總能讓選手充滿動力,那麼你知道“中國”這個名詞最早是在哪裡出現的嗎?答案是正在特展展出的西周文物——何尊,不僅如此,它還是北京冬奧會火種台的設計靈感來源。

“在何尊内底鑄有一百二十二字的銘文,其中有一句‘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副院長李岐如是介紹道。而何尊與冬奧會的“緣分”,則是長信宮燈帶出的輻射效應。

新冬奧·文藝範丨在故宮的開年大展裡“邂逅”冬奧

圖說:何尊

“火種燈、火種台和其他相關器物的設計,是個系統工程,風格和特征需要最大程度保持一緻性。”李劍葉表示,火種台的設計主旨為“承天載物”,旨在展現出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大氣穩重的何尊,便成了最好的選擇。近距離觀察不難發現,何尊的主體以雷紋為底,體側有四道扉棱,散發出渾厚的氣息;而其不同部分凸出的各式浮雕紋,則讓這尊重器多了幾分活力,讓人不禁聯想起冬奧會賽場上衆多靈動的身影。

雙奧之城的“親曆者”

如果要讓冬奧選手選擇一個最榮耀,也最期待的瞬間,獎牌挂上脖子的那一刻,一定會得到不少票。本屆冬奧會的獎牌自問世以來,便憑借精巧的設計和造型受到好評,很多人或許并不知道,這次獎牌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古代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同心圓玉璧。

新冬奧·文藝範丨在故宮的開年大展裡“邂逅”冬奧

圖說:同心圓玉璧

距離“何以中國”特展入口不遠,展示了一個碩大的同心圓玉璧,這是故宮博物院的代表性館藏器物之一,展示視窗下方的注釋“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說明了它的“年歲”,也讓人感受到它的“分量”。“玉璧是中華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是以不論在奧運賽場上,還是在故宮博物院的展廳裡,它都象征着榮耀。”特展講解員如是說道。

巧合的是,2008年北京夏奧會的獎牌——“金鑲玉”的設計靈感,同樣來自玉璧,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圓圓的器物,不僅是每位冬奧會參賽者都想“挂”上脖子帶回家的“香饽饽”,還是向世界宣傳中華文化的視窗;它見證了華夏大地幾千年的文化變遷,更是中國兩次申奧成功,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的親曆者與參與者。(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陸玮鑫 蕭君玮 北京今日電)

新冬奧·文藝範丨在故宮的開年大展裡“邂逅”冬奧
新冬奧·文藝範丨在故宮的開年大展裡“邂逅”冬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