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線|實探“專精特新”小巨人 數之聯沖擊科創闆背後:技術是最堅實的底層

一線|實探“專精特新”小巨人 數之聯沖擊科創闆背後:技術是最堅實的底層

《科創闆日報》(記者 陳美)訊,如何讓制造業和城市更智能,AI、大資料是一大關鍵。伴随着《“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落地,越來越多人将聚焦到數字化應用中。

作為全國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一,數之聯是一家大資料、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并深耕智能制造與智慧城市兩大領域。2022年春節前夕,數之聯CEO周俊臨接受了《科創闆日報》記者的采訪。按他的話來說,10年前,就進入大資料這一産業,但在計算機行業,20年前就已接觸。

從初創企業,到融資5次,再到啟動上市輔導,拟上市科創闆。創業歲月中,周俊臨仍然記得當初的選擇:最開始做的是科研項目,其中既有國家研究課題,也有與華為等企業合作的項目。“合作後,發現商機,是以選擇創業。”

采訪當天,天氣依然寒冷,節氣上也剛剛過了大寒。《科創闆日報》來到成都數之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周俊臨一身藍色毛衣,面帶笑意,他向記者講述了數之聯的創業曆程,以及數之聯對于智能制造與智慧城市的賦能。

進入華為供應鍊 與林業局和市場監管局有廣泛合作

以技術起家的數之聯,身為三大創始人之一的周俊臨是标準的工科男。

采訪中,周俊臨談到:在計算機領域裡,最開始從科研做起。除了國家研究課題等縱向項目,還有與華為等企業合作的橫向項目。接觸中,周俊臨發現,這個産業有巨大商機。但從高校走出來,真正創業後,周俊臨才知道:一個公司形成業務,除了技術,還需要一個完整的産品。

“由于與華為合作順利,至今數之聯仍有華為的業務。相當于,我們已經進入華為産業鍊了。”周俊臨說道,具體到業務上,是資料分析。

“最開始,數之聯通過對電信彩鈴的分析,幫助華為判斷哪些彩鈴會受到市場歡迎,進而幫助企業做出選擇。現在,與華為合作的比較多的是遙感技術。”周俊臨回憶稱,通過AI+遙感技術,能快速完成對超大面積的森林監測。這相比人工巡山巡林,提高了很多效率。

正是由于市場需求疊加技術,數之聯獲得了多個政府大單。“對應到遙感技術的應用上,林業局可以通過我們提供的資料監測和分析,了解森林實際情況,包括森林長勢、面積變化等等。”

再者,智慧城市也十分需要AI和大資料。以智慧監管為例,周俊臨告訴《科創闆日報》記者,工商局,食藥監局,質監局三局機構整合,在智慧城市新形勢下,市場監管面臨着新資訊化手段支撐弱、監管資料挖掘不深、市場監管任務重和人員不足等沖突。如何實作不同類型市場監管政務資料的有效整合,提升市場監管效能,是市場監管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向科技要解決方案,新型的市場監管需要綜合應用到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進而提高監管執法水準和執法能力,提高執法效率。

“這個市場很大的,屬于全國各個城市。因為它都需要智慧監管,可以說,應用非常廣泛。”周俊臨深有體會。

切入智能制造 用AI視覺檢測面闆缺陷

當然,創業中,最讓周俊臨最有感觸地還是切入智能制造這一領域。

“經過多年努力,數之聯智能制造已在華東和華南深度紮根,客戶也包括了京東方、天馬微電子、上飛、上汽、惠科、華星光電(TCL)、等重點公司。”周俊臨介紹道。

就面闆檢測來說,數之聯會對京東方、深天馬這些公司,針對性地推出“缺陷檢測”這一服務。“在制造業中,生産的産品需要進行缺陷檢測,數之聯通過AI、大資料服務,提升整體産線的良品率。”

采訪中,記者發現,數之聯提供的“缺陷檢測”服務,并不是簡單的資料識别。

“一方面,缺陷檢測需要AI視覺去檢測,但模型不僅是通過輸入幾百萬張照片,記住‘缺陷’就行了,還要告訴企業,具體什麼位置出現了什麼類型的缺陷。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知道,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些缺陷。”

數之聯提供的“缺陷檢測”,服務準确率已經達到95%。“效率上,人一天看1萬張,最後很疲勞了,但機器不存在這一問題,它可以持續的檢測。但如果機器出現問題,識别錯了,帶來的損失也将非常巨大。”

“每一張玻璃識别完以後,會根據它的狀态決定後續流程,如果明明沒有缺陷,卻識别出來了,後續走得流程可能就會錯誤。而一張面闆價值約5-8萬人民币,每條産線每小時要加工的面闆數量多達幾十張,一旦出現這種錯誤,我們的項目就會對生産造成巨大損失。”周俊臨談到。

除了識别、分類、判别缺陷,也需要知道缺陷産生的根因。生産一塊面闆需要經曆300多道工序,上萬個工藝參數,産生PB級資料量,周俊臨認為,整個面闆生産的“缺陷檢測”,難點在于精确度,由于每個環節都有可能産生缺陷,使半導體生産的品質控制效率受到了嚴重影響。“在智能制造的今天,這些已知的‘缺陷’有600多種分類,有一些‘缺陷’出現的多,有一些出現的少。出現的少的,也能通過AI技術精确的找出,就很難了。”

周俊臨驕傲地稱,“目前,在面闆“缺陷檢測”這一領域上,在市場上排名前10的企業,已有8家成為數之聯的客戶。“毫不客氣的說,數之聯在細分領域已成為龍頭。”

成立10年、融資5次 對科創闆發起沖擊

作為深耕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兩大領域的科技企業,數之聯成立10年來,也經曆了5輪融資。

天眼查顯示,成立于2012年的數之聯,在第2年就完成了天使輪融資。當時的投資方是成都技術轉移集團,它是成都市人民政府準許的國有獨資公司,主要圍繞成都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等。

回憶起這筆投資,周俊臨稱,“第一筆融資,拿的相對容易。當時,成都技術轉移集團主要是看中了我們的技術能力,認為數之聯的技術團隊實力比較好。”

但之後的幾輪融資,卻沒有周俊臨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從2017年開始,周俊臨和董秘馮任遠就開始忙碌融資。“一輪融資完成後,馬上就啟動第二輪融資。”面對VC機構的投資,周俊臨也深感創業的不易:當時 ,他(馮任遠)不知跑了多少次,北京、上海、深圳,大概見了幾百個投資人,但最後有投資意向的,僅剩下十幾名。

但如何與投資人談判,又是幾番周折。面對投資人的要求,數之聯如何“還價”,最終簽訂協定,十分不易。在周俊臨看來,在經驗豐富的投資人面前,數之聯的底氣不能輸,但企業要發展,則必須拿到融資。

資料顯示 ,2017年以來,數之聯幾乎每一年都能獲得資本的青睐。其中,不乏銀杏谷資本、鼎興量子、普華資本等明星資本和母基金。

到2021年6月,數之聯完成上市前期最後一輪融資,當月完成1.6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中科招商、兼固資本、中光防雷、鷹盟資本、西安龍鼎投資、晟川投資、興裕未來投資、四川省國資投。

對于此次投資,中科招商集團董事、聯席總裁薛來棟表示:“數之聯在幾家備投的企業中脫穎而出,是公司強大的科研隊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是我最看好的一支隊伍。”

投資方兼固資本董事長桂昭宇也稱:“數之聯專注于智能制造及智慧城市領域,在細分市場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幾位聯合創始人是中國大資料行業的領軍團隊,多年來持續深耕大資料領域,打造出多款成熟高效的應用産品,得到了多個地方政府及大型企事業機關的高度認可。”

站在沖擊科創闆的起點上,周俊臨說,公司會繼續搞研發,接受市場的檢驗。“因為技術是數之聯最堅實的底層。”

上市輔導備案顯示,數之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傅彥、周濤、周俊臨,三人合計直接持有公司 38.66%的股份。同時,通過成都數之聯共創同享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都數之聯同創共享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間接控制公司 13.67%的股份。輔導時間将從2022年1月持續至2022年6月。

屆時,《科創闆日報》将持續關注數之聯上市進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