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奧之城”見證“多奧家庭”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北京2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志願者,早上9點,來自北京工業大學的王潤萱到崗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老師确認當天的工作任務。

在本次冬奧會上有1.8萬多名賽會志願者,其中,有1.4萬左右是來自北京高校的大學生。

為了服務冬奧,王潤萱第一次沒有與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但是王潤萱知道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也忙碌在為冬奧服務的崗位上。

“雙奧之城”見證“多奧家庭”

王潤萱(前排左一)在進行志願服務工作。

王潤萱的父母都曾是軍人,爸爸是一名邊檢警察,與他的戰友們一同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負責執行冬奧會安保工作,在守住疫情防控國門防線的同時,為各國參賽選手和旅客提供順暢便捷的服務。王潤萱的媽媽則在機場街道工作,要“確定一人不漏”地嚴格落實社群的核酸檢測工作,確定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辦和人員健康安全。

在“雙奧”之城裡,王潤萱一家成了名副其實的“多奧”之家。

其實,在參與冬奧服務的隊伍中,跟王潤萱相似的“多奧”家庭并不少見。

張亦萱是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一名志願者,她的父親兩年前便進入冬奧組委工作,賽前主要負責國内從業人員的類别注冊,賽時則主要負責相關國際人員嘉賓的身份注冊激活、修改權限、更新辦理等工作。張亦萱的母親是一名警察,也在為冬奧安保貢獻自己的力量。

比賽的場館、集中管理的公共區、忙碌的指揮室,身處三地,張亦萱一家三口的相見方式也變得極為特殊。

除夕那天的午休時段,張亦萱與父親在兩人工作區域的邊緣,隔着一條馬路見了面,“爸爸,新年快樂!你工作得怎樣?”張亦萱隔着馬路向爸爸喊話,這種“一路之隔”的碰面算是給父女的除夕增添了“團聚”的色彩。

“雙奧之城”見證“多奧家庭”

冬奧志願者張亦萱。

而張亦萱的父母的“相見”則顯得更為“神奇”了。

“有一天,媽媽正盯着面前的監控螢幕,目光掃過爸爸所在場館附近的那幾塊螢幕時,竟然看見了正在路上走過的爸爸。爸爸也像是有了特殊的‘感應’,擡頭朝着離自己最近的監控笑着招了招手。”張亦萱說,在後來的通話中,爸爸說之是以招手是覺得“也許能被看到”,“ 雖然我們三個沒有在距離上團聚,但心是時刻在一起的。”

其實,這些“多奧”家庭的“奧運緣”并不是從本屆冬奧會才開始的。

“2008年的奧運會我有幸到過現場,那些志願者哥哥姐姐的熱情微笑讓我印象深刻。”張亦萱說,再加上兩年來與父親的交流,讓自己對冬奧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期待,是以聽說學校招募志願者的消息時,便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來自中央财經大學的閻子豪,是一名地道地道的“航二代”。他的父親是一位工齡近30年的老民航人,主要負責空管系統中的安全工作,并曾參加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運航班保障工作。

當得知閻子豪将參與今年的冬奧服務時,父親将一個筆記本交到他手中,筆記本的封面上刻着“民航奧運空管指揮中心”十個燙金大字,這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閻子豪父親用過的本子。“有空就寫寫感悟記錄一下吧,這段經曆在你的生命中應該會挺難忘的。”閻子豪的父親說。

對于參與了冬奧服務的大學生志願者們來說,冬奧服務不僅是付出,更是成長。

回想起參與志願服務過程中最累的時刻,王潤萱用了“連軸轉”一詞來形容,即便如此,她仍然覺得“志願服務是一種雙向的快樂”,在她看來,雖然有時工作很累、很枯燥,但能給他人帶來便利,能給自己帶來收獲,這種“樂人”也“樂己”的狀态讓她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