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接種兩劑mRNA疫苗半年後對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基本無效

《科學》:接種兩劑mRNA疫苗半年後對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基本無效

五種新冠毒株在不同時間點的NT50水準情況對比 本文圖均為 研究論文 圖

根據Worldmeter實時統計資料,截至2022年2月16日,全球已有超過4.1億例新冠病毒确診病例,超過585萬人死亡。目前,已有多種疫苗有助于明顯降低新冠病毒導緻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但由于疫情的快速發展和接種後疫苗保護效力的減弱,公衆健康仍然受到威脅。

2月15日,《科學》(Science)雜志官網發表一項關于mRNA新冠疫苗接種後保護效力的研究顯示,疫苗保護效果随時間減弱,在兩劑接種6個月後,疫苗對德爾塔(Delta)和奧密克戎(Omicron)毒株的免疫基本無效。

上述研究分别在四個時間點收集接種了莫得納疫苗(Moderna mRNA-1273)或輝瑞疫苗(BioNTech BNT162b2)的48名醫護人員血清樣本,包括第一次疫苗接種前、第一次疫苗接種三周後、第二次接種後一個月和第二次接種後六個月,對其中和抗體(nAb)反應進行了持續監測。

研究團隊使用假性病毒系統(pseudotyped virus system)對五種新冠病毒毒株(D614G、Alpha、Beta、Delta、Omicron)進行中和試驗,并将防止病毒感染的關鍵預測名額中和抗體滴度作為疫苗有效性的名額,用半最大中和效價(NT50)資料名額來衡量中和活性。

資料結果顯示,在接種第一劑mRNA疫苗後,與接種前相比,D614G、阿爾法(Alpha)、貝塔(Beta)、德爾塔毒株都誘導出了強烈的中和抗體反應,而對奧密克戎毒株有93.8%的樣本都低于中和抗體滴度的檢測下限。接種第二劑後,針對D614G、阿爾法、貝塔、德爾塔毒株的平均中和抗體滴度增加了2至3倍,對奧密克戎則仍有25.0%的樣本低于中和抗體滴度的檢測下限。

《科學》:接種兩劑mRNA疫苗半年後對德爾塔和奧密克戎基本無效

時間和NT50水準間的相關性探究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觀察到,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後的1個月至6個月,針對阿爾法、貝塔和德爾塔毒株的中和抗體滴度都在下降。其中,分别有56.3%和89.6%的樣本對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的中和抗體滴度低于檢測下限。

研究團隊還對時間和中和抗體滴度之間的數學關系進行了探究,發現每22周,對D614G、阿爾法和德爾塔毒株的半最大中和效價降低了約90%。每37周,對貝塔毒株的半最大中和效價下降了約90%。

論文總結到,兩劑疫苗方案帶來的中和抗體反應随時間推移而減弱,并且在6個月後對德爾塔毒株和奧密克戎毒株基本無效。上述研究結果顯示了接種疫苗加強針的必要性。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跟蹤接種疫苗加強針後的中和抗體反應的持久性。在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不斷出現、人們持續尋求遏制疫情的方法時,了解疫苗耐用性與病毒進化間的互相作用至關重要。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2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學報告指出,目前奧密克戎毒株已取代德爾塔毒株成為全球範圍内的主要流行毒株,全球近期上報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中,98.3%為奧密克戎毒株。根據丹麥的疫情資料進行測算,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毒株BA.2比奧密克戎原始毒株BA.1的傳染性增加了30%。

據國外媒體BBC、Nature報道,2022年1月下旬,輝瑞公司和莫得納先後宣布,針對奧密克戎毒株的新版疫苗已經啟動臨床試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