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玩車了?

“玩車”這件事好像過時了,以至于拿得出手的還是十年前那些車,叫得上名字的還是十年前那些人。微網誌上争論的是理想和蔚來到底誰是騙子、誰是全村的希望,短視訊平台說車大咖的評論區讨論的是他結婚了她憂不憂傷。

網際網路關心和車有關的一切——除了“車”本身。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都不玩車了?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玩車了?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玩車是一項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低回報、還不好撩妹的愛好。

至少要花一萬塊買一輛一年兩審的破菱帥,再花上車價兩倍的改裝成本,才算勉強邁進“爛仔”的大門。開出門不僅要提防警察叔叔,還得接受來自家人、朋友、鄰居大爺、萍水相逢的異性審視的目光——這孩子看着不困難啊,開的什麼老破車?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玩車了?

現在好玩的事情可太多了,研究穿搭、打遊戲、玩劇本殺……這些錢花在随便哪一樣上,都足夠讓20出頭的精神小夥體面又風光。何必搞得自己一身機油味兒,還得管開假TYPE-R的叫大哥?

近年來物價和收入水準不斷上漲,汽車的價格卻并不見漲,十年前寶馬3系起售價30萬,今天的寶馬3系依然隻要30萬。當年的奢侈品已然變成了普通家庭的代步工具,對多數車主而言,通勤需求、空間實用性、燃油經濟性的重要程度都要排在運動性能之前。需求決定供給,市面上的性能新車越來越少,老款車型也越變越大,連X5都眼看着要加長了。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玩車了?

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發動機都快滅絕了,蘭博基尼小牛的零百加速時間,也隻不過和Model 3高性能版這個嘤嘤怪一樣是3.3秒。更何況随着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完全自動駕駛早晚要實作。會不會開車都變得沒那麼重要了,何談駕駛樂趣?

既然我的車自己可以開得又快又好,我又何必為它費時費力、大動幹戈?

雖然這麼說很顯老,但是在我們那個年代,《頭文字D》、《速度與激情》這些漫畫、影視作品的确影響了一代人,那會兒班上的小女孩們也會喊兩句“旋風沖鋒龍卷風”,也沒有哪個男孩沒幻想過自己是豆腐店的少東家。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玩車了?

如今《頭文字D》出了續作《MF Ghost》卻反響平平,《速度與激情》已然變成了科幻片,國産電影韓寒這根獨苗要麼忙着看父母談戀愛、要麼幫死去的大舅哥還債,《飛馳人生》的過氣賽車手用生命實作了夢想,卻攔不住玩車這件事逐漸過氣。

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晚,更談不上成體系的汽車文化,是以國内的玩車風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隔壁日本汽車文化的影響。而在日本本土,從“平成廢柴”到“令和猛漢”,日本本土的年輕人已然對汽車失去了興趣。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玩車了?

我曾在酒吧偶遇一位集齊了GTR R32、33、34的日本大叔,他說日本年輕人最喜歡的汽車品牌是特斯拉。汽車文化大戶尚且如此,國内年輕人怕是想效仿也難尋教材。

雖然令人唏噓,但街道汽車改裝畢竟是在法規尚未完善的時期野蠻生長出的一種文化,放在如今并不合法,也不安全,“玩車熱”的暫時消退或許是一種曆史的必然。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玩車了?

倒也不必太過悲觀,近兩年北上廣等大城市出現了不少建立卡丁車場、賽車場,隻要幾百塊就能開着自己的車下賽道跑上半天,在卡丁車場也經常能看到開得飛快的小朋友。

我們的玩車環境正在從街道叢林時代向規範化、賽道化進化,對玩車人士和其他交通參與者都是一件好事。這一波年輕人不愛玩車,但再下一代“從娃娃抓起”的小朋友,或許就是中國汽車文化的未來。

本文為中新汽車原創,歡迎小夥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為視訊、音頻腳本,違者将承擔法律責任。圖檔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