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拖延好不了,是因為你樂于在拖延中幻想“成功”

文/老K

随着社會進步,不拖延的人慢慢成為了“稀缺人才”。

甚至有人調侃,未來幾十年,最受歡迎的人才大概不是善于溝通、學習能力強這些人手,而是“不拖延有持續輸出能力的人”。

但現實情況卻是,決定做事的人一大堆、實施做事的人有一部分、持續做下去的寥寥無幾。

不信你看新年給自己立flag的人有多少,年末又有多少人周而複始被打臉。

那麼這個現象究竟為何呢?

無法從自戀到真實

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經常會幻想做成這件事的樣子。

但你去看一下,所有那些收獲碩果累累的人中間都經曆了什麼?

最近谷愛淩的完美故事被大家傳得神乎其神,但在如此完美的她背後經曆了多少次的失敗隻有她自己知道。

你的拖延好不了,是因為你樂于在拖延中幻想“成功”

她在自己采訪中提到,自己并不是一個真正有天賦的滑雪運動員,用她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自己和滑雪隻有0.1的天賦。

2016年,谷愛淩在一次訓練中摔斷鎖骨;

2018年,在一次跳台訓練中,腳骨骨裂;

2018年末,在崇禮舉行的世界杯中國站比賽中,谷愛淩訓練時摔到頭部,當場失憶,她說:“我記不起任何事情了”,後被診斷為腦震蕩;

2021年,世錦賽前,谷愛淩摔斷了右手,造成粉碎性骨折,大拇指也出現韌帶斷裂,甚至短時間内無法再執起雪仗;

2021-2022賽季,在奧地利施圖拜的坡面障礙技巧世界杯賽前的一次訓練中,谷愛淩意外摔倒受傷。

這是她在成為媒體聚焦點之前經曆的大大小小的挫折。

所有台上一分鐘的背後是台下十年功從來不無道理。

你的拖延好不了,是因為你樂于在拖延中幻想“成功”

“碩果”的背後一定不會像有些人想象得那般完美。

很多拖延症選手,經常在事情發展到瓶頸期時便習慣性放棄了,如果細緻了解一下,這類人會習慣把結果看得太重,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幻想的結果過于美好。

可當事情沒有朝着自己想象的方向發展時就瞬間“躺平”,這就是心理學中“全能自戀”狀态。

隻能接受最好的,無法接受在追求的過程中會超出想象的部分。

很多家長在教育中,經常鼓吹越來越好才是對的,當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目标,孩子自然受到更多譴責,“雞娃”就此誕生,成年之後很可能就成為了拖延症大軍的一員。

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你能否接納暫時糟糕的自己,暫時無能為力的自己,允許自己可以在自戀高位(高成就狀态),也允許自己處于自戀低位(可能即便努力了,也一事無成的可能)。

習慣性批判自我

我堅持寫作了大概快六年,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還算自律的人。

但期間我也出現過很多次拖延現象,後來我找自己的分析師幫我分析,2019到2021年上半年我靠寫作收獲了全網30多萬粉絲,收入大大小小也有幾十萬,但是自打2021年後半年,我就發現寫作這條路異常艱難,這個過程中經常一篇寫了幾個小時的文章,卻收獲不到千數流量,這個時候我就開始異常焦慮。

我開始了“自我虐待”,逼迫自己寫更多内容,但結果卻很不幸,越來越差。

這個時候,有一天我開始感受到了異常強烈的挫敗感,結果熟悉我更新頻率的朋友開始發現,我更新的頻次越來越少了。

沒錯,我自己也開始拖延了。

後來我的分析師讓我看到,我自己内心有這樣一條邏輯:

我自己做事隻能處在自戀高位,不能接受做事可能出現的一切低位可能。

其次,我認為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回報,在做不到理想狀态後,我就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結果就是越批判自己,越拖延。

我後來采取了一個辦法,修改自己的認知,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識别這些糟糕的認知狀态,一個一個修改。

從取悅别人到享受做事本身

當你想減肥的時候,你是希望别人贊美你,還是你隻是想擁有瘦身的自己?

你寫作做視訊的時候,你是希望獲得所謂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流量,還是你是享受輸出内容的喜悅?

你賺更多錢是為了讓别人知道你更有錢,還是你自己享受工作本身呢?

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有外界帶來的回饋會讓我們有更多動力把事情持之以恒做下去,但問題是,沒人會持之以恒對你鼓勵,這個時候你還會有毅力做下去嗎?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意義感”,這也是存在主義哲學人生的四大終極關懷之一。

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認為如果我們注定得死,如果我們建構自己的世界,如果每個人都是獨自一人身處于一個無關緊要的世界之中,那麼生命本身有什麼意義?我們為什麼活着?我們應該要怎樣活着?

如果你把自己做事的動機都歸于證明給别人看,那麼你心底最恐懼的聲音大概也是“我會不會讓别人失望”?

這類人做事往往有較高的親和動機,對這些人來說,他們存在的價值就是通過别人的肯定、認可、贊美來擷取自身存在感。

當别人停止贊美的時候,無異于剝奪了他們的意義感。

就像當我寫文章不再有幾十萬閱讀的時候,這時候我就産生了嚴重的挫敗感和無意義感。

這也是低尊重的表現。

研究自尊的心理學家Nathaniel Branden曾經說,自尊(self-esteem)包括兩個方面:對自己能力的相信(自我效能)和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自我價值感)。

是以,要想做事能夠持之以恒,不妨試試從滿足别人期待,回歸做事本身,這樣你才有不斷超越自我的空間,同時也不會因為一時得不到認可就滿心挫敗。

最後,今天是正月十六,按照我們的習俗新年也過完了,我在朋友圈寫了一段話,做事要盡人事,聽天命。

也許我們能掌控的隻是做事的過程,對于結果你也沒辦法掌控,也許這樣才能從此岸到彼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