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學堂】為什麼孩子的拖延症變成了普遍現象?

内蒙古自治區唯一官方網上家長學校

您的孩子有拖沓磨蹭的表現嗎?據大陸統計資料顯示,75%的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對于孩子而言,拖延是家常便飯。無論是作業上的拖延還是生活中的拖延,家長們對孩子們的磨磨蹭蹭煞費苦心,但總是收效甚微,甚至還遭到孩子們的抵觸。長期的拖延不僅導緻孩子學習成績下降,還會影響孩子們的習慣形成。

其中“拖延症”可以說是現在孩子比較普遍的行為現象了。今天,咱們就幫大家找到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父母學堂】為什麼孩子的拖延症變成了普遍現象?

我們将這些原因歸為三類,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行為原因。

一、生理原因

人的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它與人類的知覺、語言、執行、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聯系。同時它也是情緒中樞通路上的重要環節之一。前額葉功能包括: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

孩子出生後大腦極速發育,但前額葉皮層要到寶寶2-3歲時才會正式發育,到6歲達到高峰期,6歲後發育趨緩。

3-6歲的寶寶家長如果能夠對孩子正确訓練和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生活、培養時間觀念,以及做事有條理等行為,這對孩子的成長、人格健全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但如果孩子這個區域的功能受損或者不活躍,大腦排除雜念的能力就會下降,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以及自控力等都會受到影響,做事效率也會明顯降低。

當然,需要提醒家長的是,生活中因前額葉皮層受損導緻孩子拖拉行為的現象比較少見,更多情況下,需要從孩子的心理原因和行為原因入手,找到寶寶磨蹭拖拉的真正原因。

【父母學堂】為什麼孩子的拖延症變成了普遍現象?

二、心理原因

孩子因身心發展特點導緻的磨蹭,也是無意的磨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家長不必太過着急,需要尊重孩子的節奏,給孩子一點時間,是可以慢慢引導他改進的。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有的孩子屬于天生就慢吞吞的性格,家長要接受孩子的情況,逐漸改善他的計劃性和規律性。

如果孩子3-6歲的時候,我們沒有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習慣,之後,家長就可能會花更長的時間來糾正和引導。由此可見,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越早越好。

01

給孩子貼标簽

進行心理暗示

很多家長意識不到,孩子磨蹭拖拉的行為習慣,其實與家長長期的暗示有關。

家長每天對孩子無意的說“你怎麼這麼慢啊”,這無形中就給孩子貼上了一個負面的标簽。“你很慢”、“你就是慢”... ...

長此以往,這種暗示會導緻孩子朝着家長所說的方向發展。

例如,孩子做的很多事情在家長眼裡都是笨手笨腳的,穿衣服要用10多分鐘,扣扣子都要好久才能扣好。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缺乏耐心的催:“快點!快點!快點!”,當家長發現催促不起效果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孩子穿衣服、扣扣子。

長期包辦的後果就是孩子因為缺乏生活中必要的動手鍛煉機會,變得越來越笨拙。孩子缺少了實戰的經驗和必要的信心,這時的心态、動作和節奏往往就會跟不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是以請家長一定要有意識自己平時的言行,保護好孩子應有的鍛煉機會和自信心。

【父母學堂】為什麼孩子的拖延症變成了普遍現象?

02

孩子沒有自主權

消極抵抗

有的家庭中,一切都是家長說了算。家長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你必須要聽我的,才能夠少走彎路、快速成長、脫穎而出。于是,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鋼琴、舞蹈、書法、畫畫、奧數等,每天從幼稚園放學後,還有周末都被安排的滿滿當當。

孩子沒有了自己選擇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用拖拉磨蹭的消極方式來對抗大人的安排。

有的家長對孩子抱怨“父母這樣拼命地工作,掙錢,給你報各種特長班,你還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們嗎?”孩子聽到這些話時會很有壓力,很苦惱,這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他拖拉的行為。

03

孩子沒有被家長

看見

看見孩子的什麼呢?這裡所說的其實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想法。

有的家長上班比較忙,下班後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甚至是一邊陪孩子,一邊處理手機的資訊,心思并沒有放在孩子的身上,折讓孩子的感受就是爸爸媽媽沒有專心的陪伴。

是以,關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想法,才能幫助他們改善拖延的習慣,而不是視而不見。

【父母學堂】為什麼孩子的拖延症變成了普遍現象?

三、行為原因

這裡指的行為原因,其實不隻是孩子的行為,也是家長的行為,是以更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缺乏時間觀念

行為拖拉的孩子大多都是缺乏時間觀念的。在生活中,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言行,如果家長有這樣的拖拉行為,孩子就會學。

是以,家長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

缺乏計劃性

和條理性

孩子放學之後總想着玩手機、看電視,導緻很晚才開始做老師留的作業,甚至到了周末,一直貪玩,周日晚上了還在趕作業;

這就是典型缺少計劃性和條理性的例子。

沒有計劃性和條理性的孩子,即使他有大把的時間,做事情也不會高效的。

【父母學堂】為什麼孩子的拖延症變成了普遍現象?

孩子的行為

沒有被家長認可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聽到了家長的鼓勵,他才會擁有足夠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基本平日裡都會被家長批評和打壓。孩子就會自暴自棄,認為自己真的不行,真的做不到,是以就會出現磨蹭拖拉的行為。

當孩子很快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找到父母問“爸爸媽媽,你看我完成的好嗎,完成的快嗎?”家長朋友們,知道應該說什麼了嗎?“恩,這次完成的又好又快,表現真好,值得一個大大的表揚!”

家長要不斷學習成長,有足夠的愛與智慧,孩子才能優秀,共勉!

來源: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委會、北疆父母學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