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你家孩子平時玩手機嗎?

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如同“洪水猛獸”,來勢洶洶,很多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平時走路看,吃飯看,甚至還要躲在被窩裡看,孩子們的生活早已和手機密切聯系在一起。

而如何避免孩子玩手機,讓孩子遠離手機的“毒害”,成了幾乎所有家長的必修課。

事實上也确實如此,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兒科學會在内的許多權威組織,都認為孩子長時間玩手機存在不少危害,我們必須要多注意。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孩子玩手機有哪些危害?

1.久坐不動

這是手機等電子産品造成危害的“罪魁禍首”。

很多成年人可能都有類似的經曆,在長時間久坐後,腰酸背痛,久而久之還很容易引發肥胖、體質虛弱、近視等健康問題。

而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抱着手機久坐不動,容易導緻孩子的視力受到傷害,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2.螢幕光線

美國兒科學會曾指出,孩子在玩手機等電子産品時,因為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下,會延遲或擾亂睡眠,進一步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

3.螢幕内容

電視、手機等電子産品中的螢幕内容是在不斷變換的,雖然孩子看上去全神貫注,但實際上看到的畫面卻在快速切換,這會容易導緻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由于孩子在手機上接收的資訊不易控制,一些暴力、色情、高熱量零食廣告等内容,可能會對孩子産生不利影響。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4.缺乏互動

很多家長都習慣讓手機充當孩子的“保姆”——孩子哭鬧不止,用手機讓他安靜下來。

然而,讓孩子玩手機遠遠比不上父母陪伴時真實的、面對面的互動,不僅容易使親子關系受到影響,也不利于孩子早期大腦的發育,包括認知、語言、邏輯推理等能力的發展。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也不可,“禁果效應”了解下

既然孩子玩手機有如此之多的危害,那我們是不是該趕緊把手機和孩子隔離,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呢?

答案是否定的,這樣的做法不僅無法使孩子免于手機的“毒害”,且會過猶不及,讓孩子變本加厲。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禁果效應”,也叫“亞當和夏娃效應”。

顧名思義就像“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一樣,孩子對于大人明令禁止的事物,往往會抱有更大的好奇心,更迫切地想要嘗試,而我們禁止孩子玩手機正是如此,家長管教越嚴厲,孩子就會越想玩。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對此有家長可能會疑問,如果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機,難道要順其自然,讓他們整天抱着手機嗎?

當然不是,其實隻要我們找對辦法,完全可以用一種溫和的方法來将問題解決,對此,明星寶媽海清曾分享過她的辦法,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

如何避免孩子玩手機?

在發現孩子很喜歡玩手機後,海清并沒有強行禁止,而是态度溫和地對孩子進行限制,她主動幫孩子挑選了遊戲,在内容上做到嚴格把關,每一款遊戲都是她自己先通關後,再去推薦給孩子。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海清這樣的做法規避了“禁果效應”,沒有對孩子完全地禁止,孩子自然就不會是以對遊戲産生更強的好奇心,而且在經過她的篩選後,孩子玩手機時,可以更多地接觸到那些有益身心的内容,避免沉迷遊戲的問題。

我們在避免孩子玩手機時,也可以借鑒海清的做法,不過思路上可以更開闊些,首先不要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同時可以引導孩子把注意力從手機向其他方面進行轉移。

比如運動、閱讀、親子遊戲等等,通過高品質的陪伴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那些更好玩、更有趣的東西,那麼自然不會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手機,手機也就不是洪水猛獸了。正如有一種說法稱;“那些抱怨孩子沉迷遊戲的父母,都是不負責任的父母,因為他們的孩子一定缺乏高品質的陪伴。”

孩子老玩手機?這4個危害很難承受,家長管控要避開“禁果效應”

歪媽結語:

手機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洪水猛獸,孩子玩手機也不是“非黑即白”,讓孩子适當接觸手機同樣有一定的好處。

我們在避免孩子玩手機時,要注意“禁果效應”,适當進行控制,引導孩子将注意力轉移到有益的手機内容,以及手機之外的興趣上,這比“完全禁止”要好很多。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平時喜歡玩手機嗎?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注于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幹貨内容,請關注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