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會為何這麼美

作者:光明網
北京冬奧會為何這麼美
北京冬奧會為何這麼美

圖 新華社

北京冬奧會為何這麼美

北京冬奧會自開幕後,改變了很多人的日常。他們除了在手機小屏上刷比賽和新聞外,還打開了閑置許久的電視機,為的是在大屏上看高清賽事直播。賽場上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很快征服了無數冬奧“小白”。十幾天前,他們有的還分不清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有的不知道雪車、鋼架雪車為何物,有的不懂冰壺的比賽規則,更有的查了詞典才搞清冰球原來是“冰上曲棍球”……如今,他們毫無例外都被冬奧圈粉:“沒想到冬奧會那麼好看!”“冬奧運動員個個漂亮!”“北京冬奧會,就一個字——美!”

北京冬奧會美在何處?首先是自然之美。白雪皚皚的群山、蜿蜒盤旋的賽道、高低起伏的跳台……在冬奧會這場盛大的戲劇演出中,壯麗的大自然成為天然舞台,令人沉醉。其次,從運動特點來說,如果夏奧會是人對自我極限的挑戰的話,而冬奧會源自人對嚴酷自然的挑戰,其中展現出的是更多的力與美。同時,從閱聽人的心理來說,相對于夏奧會的耳熟能詳,很多冬季項目從動作、器械、裝備到服裝都是比較陌生的,而“陌生感是美的必要成分”(波德萊爾語),是以,無論是自由式滑雪的跳躍旋轉,還是鋼架雪車的“冰上F1”速度,都讓觀衆因陌生而驚異,随後一見傾心。

當然,北京冬奧會還有更多獨特之美,值得我們細細欣賞。其一便是建築,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首鋼滑雪大跳台。大跳台的設計中融入了敦煌壁畫中“飛天”的元素,曲線與飛天飄帶契合,建築外形流暢優美,是以得名“雪飛天”。

報道冬奧會的衆多攝影作品都選擇了一個鏡頭:選手從“雪飛天”一躍而下,背景是那座原來的冷卻塔。灰色的、厚重的、有年代感的巨無霸冷卻塔,映襯着選手小小的、燦爛的、靈動的年輕身姿,對比如此鮮明!而使這兩者聯系在一起的,是那個七彩的北京冬奧會标志。讓人感慨的是,幾十年前,這座冷卻塔也曾年輕,我們的父輩曾在這裡揮汗奮鬥,他們同樣年輕,同樣熱血……無怪德國《明鏡周刊》認為首鋼大跳台是冬奧賽場的建築典範,堪比“工業迪士尼樂園”,傳達出一種工業浪漫主義理念。

冬奧會上,和“雪飛天”“雪遊龍”等場館建築的宏大之美相對應的,還有很多精緻、亮眼的小細節。冰墩墩的一飛沖天,讓中國設計來到了聚光燈下。事實上,在此次冬奧會上,值得點贊的中國設計還有很多。

在男子單人鋼架雪車比賽中,殷正的中國風頭盔也瞬間破圈。殷正的頭盔塗飾名為“遊龍虎冠”,以正紅為底色,頂部有猛虎暗紋,正前方綴有龍的圖騰,背後有水墨設計的“殷”字。頭盔塗飾設計者是張棟良,靈感來自戲曲中古代将士的甲胄。而張棟良還曾為2016年裡約奧運會和2022年的中國自行車隊設計了平劇臉譜頭盔,其中為鐘天使設計的兩個塗飾分别是花木蘭和火鳳凰。在國際賽事中,頭盔塗飾也是展示一國文化和運動員個性的視窗。殷正的頭盔,中國風、現代感和奧運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令人贊歎。從冰墩墩到“遊龍虎冠”,讓人看到了中國設計不斷提高的整體實力。

冬奧會,也是展示各國服飾之美的場所。開幕式的運動員入場宛若“國際時裝秀”,很快,“入場式上各國代表隊穿什麼品牌衣服”的推送就刷屏了。各國設計師、各大品牌都使出渾身解數,在這個特殊的T台上一比高下。被網友贊為“最美運動員服裝”的加拿大隊服,還上了熱搜。

最美麗的比賽服莫過于花滑項目了。羽紗、刺繡、亮片、水鑽……據專業網站的資料,冬奧賽場上的花滑賽服,平均每套價值3000美元。在此次北京冬奧會的花滑賽場上,許多選手的比賽服不僅精美絕倫,而且充滿本國特色和風情。在男子單人滑自由滑決賽中,羽生結弦身穿藍粉漸變色賽服,以水鑽、金色花朵點綴其間,搭配黑金配色腰封,頗具日式風情。在女子單人短節目中,烏克蘭選手的白衣綠裙表演服清新悅目,仿佛一株亭亭小白桦,而白上衣的斜襟上點綴着串串紅花,這也是烏克蘭民族服裝的元素。

在鏡子一般的潔白冰面的映襯下,這些華麗的表演服讓原本就高顔值的運動員變成了輕盈飄逸的精靈和仙女,也讓融合了藝術與體育的美達到了極緻。

十多天來,北京冬奧會一次次給人以震撼。今天,大部分閱聽人關注的焦點已不限于中國隊拿幾塊金牌了,而是看那些冰雪選手如何展現自我、突破自我,欣賞運動之美、青春之美,更重要的,感受競技體育的跌宕起伏,體會拼搏人生的無所畏懼。

這一切,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場賽事給予我們的意義。 本報記者 邵甯

來源: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