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博洋、羽生結弦如何選曲?這屆冬奧挺好聽,花滑音樂有驚喜

作者:上觀新聞

這屆冬奧會,好看也好聽。開幕式一上來,各國代表隊出場的19首古典音樂名曲就迅速成為話題。威爾第的《凱旋進行曲》、貝多芬的《土耳其進行曲》、小約翰·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等,經典又恰到好處。

金博洋、羽生結弦如何選曲?這屆冬奧挺好聽,花滑音樂有驚喜

北京冬奧開幕式,中國代表隊出場 攝影: 海沙爾

花樣滑冰賽場上,風格多樣的選曲也成為一大亮點。中國選手金博洋的《卧虎藏龍》和雙人滑組合彭程、金楊的《夜宴》,都來自作曲家譚盾。往屆冬奧會已有選手用過譚盾為電影《英雄》所作的配樂,至此,譚盾的“武俠三部曲”都與花滑結緣了。

音樂在花滑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大程度上決定着節目的主題和風格,展現着選手的水準和個性。花滑音樂的經典結構是“快-慢-快”三段式。運動員以幾個精彩的跳躍動作開場,吸引裁判和觀衆的注意力,接着是相對抒情的音樂,最後進入高潮,在短時間内充分展現技巧、力量與美。

金博洋、羽生結弦如何選曲?這屆冬奧挺好聽,花滑音樂有驚喜

金博洋《卧虎藏龍》攝影:海沙爾

金博洋的保留節目《卧虎藏龍》就展現了這樣的規律。“夜鬥”音樂主題充滿緊張感,他高難度的“勾手四周加後外點冰三周”重制江湖。當音樂來到“永恒的誓約”,大提琴如泣如訴,金博洋完成後外點冰四周跳。最後,“夜鬥”主題再現,他在冰面上展現飛檐走壁、刀光劍影。

金博洋、羽生結弦如何選曲?這屆冬奧挺好聽,花滑音樂有驚喜

彭程、金楊《夜宴》 視訊截圖

彭程、金楊這對雙人滑組合選擇了張靓穎演唱的電影《夜宴》主題曲《我用所有報答愛》。央視評論員稱:“(這是)極具表演張力的一套自由滑,(觀衆)完全沉浸于兩位選手所帶來的、電影中所表達的愛恨情仇,他們的表演有一種史詩感。”

譚盾說:“常人難以想象,運動員為了參賽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作為音樂家,我不擅長跑,也不擅長跳,我學了一輩子音樂,這時候剛好能夠有機會給體育貢獻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開心。”

花滑賽場如同一扇視窗,體育與藝術在此融合,不同文化在此碰撞。

金博洋、羽生結弦如何選曲?這屆冬奧挺好聽,花滑音樂有驚喜

作曲家譚盾 攝影:董天晔

“撞曲”怎麼辦?選經典還是出奇招

最初的花滑,是一項無聲的運動。

1932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花滑首次與音樂牽手。不過,當時的音樂是現場演奏,運動員也沒有選擇權。一支管弦樂隊走上冰場,為所有選手伴奏,奧芬巴赫的《地獄中的奧菲歐》被循環了12遍。

後來,随着花滑運動的不斷完善,選手們有了選擇權,但僅限于無詞的純音樂。于是,古典音樂一度處于統治地位。

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充滿西班牙民間舞風格。1984年的薩拉熱窩冬奧會上,英國冰舞組合傑恩·托維爾、克裡斯迪弗·迪恩上演了一版極為經典的《波萊羅舞曲》。直到今天,《波萊羅舞曲》依然是熱門曲目,金博洋在本屆冬奧會上也選用了這首作品。

金博洋、羽生結弦如何選曲?這屆冬奧挺好聽,花滑音樂有驚喜

1984年的薩拉熱窩冬奧會上,英國冰舞組合傑恩托維爾、克裡斯迪弗迪恩上演《波萊羅舞曲》

奧運賽場上,許多選手在選曲中偏于謹慎,首選全世界都熟悉的經典歌劇、舞劇、音樂劇配樂,自然會面臨“撞曲”風險。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胡桃夾子》,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圖蘭朵》,比才的《卡門》等,經常撞車。

直到2014年,花滑配樂解禁“人聲”,曲目變得更加多元。2015年的花滑世錦賽在中國舉辦,選用人聲音樂的節目達到35%,其中流行音樂占47%,影視原聲、音樂劇等占53%。

在北京冬奧會官網剛公布參賽選手資訊時,各國花滑選手的“選曲”就引發“冰迷”們的期待。意大利選手選了電影《白烏鴉》和《星際穿越》配樂,阿塞拜疆選手用了電影《小醜》配樂,美國選手選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配樂,瑞士選手用了熱播美劇《亢奮》插曲,知名影視音樂的比重依然相當大。

哪怕是一段沉寂已久的音樂,也有可能因為體育賽事重新火起來。一部上演于1973年的美劇《年輕和騷動不安的一族》,就曾因羅馬尼亞體操運動員科馬内奇采用片中配樂,成為當年的電台熱門。

中國元素凸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近年來,随着東方面孔在花滑中的崛起,一直被西方音樂統治的花滑配樂,出現了越來越多東方元素。

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羽生結弦在自由滑中選用了日本作曲家梅林茂為電影《陰陽師》創作的音樂。梅林茂還曾為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一代宗師》配樂。

《陰陽師》的配樂有着濃郁的日本風格,梅林茂使用了大量日本傳統樂器,絲竹悅耳,金石铿锵,羽生結弦的“神級”表演也被贊為“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本次冬奧會賽場,羽生結弦以大河劇《天與地》的配樂作為自由滑曲目。他在選曲上有自己的偏好,甚至參與了《天與地》配樂的重新編曲。

金博洋、羽生結弦如何選曲?這屆冬奧挺好聽,花滑音樂有驚喜

羽生結弦《天與地》 海沙爾 攝

中國選手在選曲上,很早就有展現中國文化的意識。中國名将陳露在1995年用了台灣民謠《望春風》。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陳露演繹了中國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相知、相戀、抗婚、化蝶,她将這段中國家喻戶曉、凄恻絕美的愛情故事演繹得淋漓盡緻。

還有一些選曲挺“另類”。王詩玥與柳鑫宇在2020年花樣滑冰中國杯表演賽中選擇了費玉清的《一剪梅》。音樂一響起,倆人就忍不住笑場,後半段更是戴上墨鏡冰上“蹦迪”,充滿喜感。那一年,《一剪梅》爆火外網,不少外國網友搖頭晃腦跟着唱“雪花飄飄,北風蕭蕭”,令人忍俊不禁。“冰上一剪梅”登上熱搜,花滑選曲審美也成為熱議話題。

金博洋、羽生結弦如何選曲?這屆冬奧挺好聽,花滑音樂有驚喜

王詩玥與柳鑫宇搞怪的《一剪梅》 視訊截圖

譚盾的“武俠三部曲”受到冰場青睐,離不開音樂裡中西文化的融會貫通。憑借《卧虎藏龍》配樂,譚盾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獎。有辨別度的中國風格和世界影響力,為冰場上的中國運動員行雲流水的表演助力,展現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譚盾說,中國代表隊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聯系過他,咨詢選曲問題。北京冬奧會結束之後,杭州亞運會也将随之而來,他将擔任亞運會的音樂總監。

“我希望找到具有創新意義的音樂之道,把體育的氣質跟文化的創意結合在一起,連接配接起過去和未來。無論是音樂的呈現,還是視聽的配合,最重要的是傳下來。如果能夠傳下來,那我們就成功了。”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海沙爾 攝 圖檔編輯:邵競

題圖說明:金博洋《卧虎藏龍》       

來源:作者:吳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