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會·人物|快看那個印度人,他孤獨又快樂

北京冬奧會·人物|快看那個印度人,他孤獨又快樂

直播吧2月19日訊 這幾天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所有記者都在等一個印度人——穆罕默德·阿裡夫·汗,印度代表團旗手,本屆冬奧會印度唯一的運動員,那個為北京冬奧會推遲了婚期的男人,那個被人們稱作“一個人代表了近14億同胞”的人。

但我們的目光卻總被另一個印度人所吸引,因為他實在太歡脫了。不管哪個選手沖過終點,他都會蹦蹦跳跳地歡呼,把印度國旗甩得飛起,那勁頭好像所有運動員都是自家人,把現場的媒體同行都搞懵了:“到底誰才是那個印度人?”

我們在看台下“逮”住了這個滿場跑的印度人。一聊才發現,他,也曾一人代表過十幾億同胞。

不完美的生活

“我參加過六屆冬奧會。”一開口,這個叫做沙瓦·凱沙萬的印度人就把記者鎮住了。“我以前是個雪橇運動員,1998年的長野和2002年的鹽湖城,我都是印度代表團旗手,也是唯一的運動員。”

凱沙萬現在40歲,第一次參加冬奧會才16歲。聊起他和阿裡夫,他說他們很像——都是“獨苗”選手,都是出生在山區。隻不過,阿裡夫小時候還能在山坡上滑野雪,但凱沙萬小時候,印度沒有一條雪橇賽道。

是以,他的第一個“雪橇”,是一塊背面裝了輪子的木闆。甚至直到退役之前,在接觸不到賽道的日子裡,他都是在公路上訓練的。

我們好奇看了那些訓練視訊,結果被吓得不輕。在山區的雲霧和密林間,這個有些瘋狂的運動員把雪橇底下的刃拆掉,換上輪子,然後挑一段盤山路的頂點出發,開始一場驚心動魄的山路速降。躺在“公路雪橇”上,他滑過羊群、村莊,躲過對向來的摩托、橫穿公路的孩童;看到公路上有一排錐形隔離墩時,他會滑出精準的S形路線繞墩,練習方向控制;過180度的“發夾彎”時,由于路面沒有雪橇賽道那種傾斜度,他隻能把一側的手和腳伸展開,強行控速和改變方向。

甚至,他還曾從大貨車車底滑過,看得我們驚呼一聲。他笑着說“這樣并不危險”,我怎麼也沒法相信。

“這是不完美的生活,但這是我熱愛的事情。”他說,“而當我參加了很多屆冬奧會後,我也發現有些事情,要大過我自己的個人追求。”

不完美的比賽

職業生涯裡,凱沙萬在亞洲杯拿過兩金一銀兩銅,是印度唯一在國際比賽中得過獎牌的冬季項目選手。意大利隊甚至曾許諾給他免費使用所有訓練裝置和教練團隊,隻要他代表意大利參賽。

他拒絕了,但也一直沒能在世界級比賽裡更進一步。到他退役,造價高昂的雪橇賽道也沒在印度建起來。二十多年間,印度冬奧代表團的運動員人數,從他那會兒的一人,增加到過後來最多時的四人……

現在又變回了一個人。

“印度冰雪運動發展很慢,因為大多數體育機構都設在新德裡。那裡是氣候炎熱的平原,很多人覺得冰雪運動沒什麼用。但出生在山區的我們不這麼想。”凱沙萬說。

這也是為什麼,他會和小他九歲的滑雪運動員阿裡夫惺惺相惜。

“在他還是個孩子時我們就認識了。”凱沙萬說,阿裡夫從小就在家鄉附近的山上滑雪,12歲在全國少年比賽中嶄露頭角,2008年以後就在國内沒有對手了。

也是從那時起,阿裡夫有了關于冬奧的夢。

“但印度沒有符合國際标準的賽道,大部分地方都是野雪。滑完一次後,我們的運動員經常得扛着雪闆爬上山才能滑第二次,一天練不了多少趟。”凱沙萬說。

這些年來,阿裡夫的父親用開雪具店的收入支撐孩子的訓練。但2018年前,阿裡夫還是因為缺錢而沒法在歐洲打積分賽。他在網上搞起了衆籌,但最終錯過了平昌。

“我也曾經這樣籌過款。”凱沙萬說,“後來,我把幫助過我的人的名字都印在了比賽服上,就像他們和我一起上場了一樣。”

孤獨而完美的快樂

走在各自的冰雪路上,兩個印度人一直很孤獨——都選了一個不容易發展的項目,都從少年堅持到了壯年或中年,都站上了奧林匹克的舞台。

但也都沒辦法再向前一步。他們或許都知道:一個運動員一生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自己已經沒有可能再去追求了。

在16日的男子回轉比賽中,阿裡夫滑得很激進。旗門設定和雪況都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但他始終沒有控速,直到滑出了賽道。

“沙瓦(凱沙萬)一直跟我說要穩一點,起碼要有個成績,回國了才能吸引更多人。”阿裡夫賽後說,“可這是我最後一場比賽了,我想證明我不止于此,我能滑得更快。”

看台上,凱沙萬看出了阿裡夫的冒險。他有點遺憾,但也笑着說:“這是他的運動家精神。”

在北京,凱沙萬一直很快樂,北京冬奧會的場館讓他興奮,他說以後想帶印度孩子來訓練。面對中國記者,他和阿裡夫都不止一次提過:“我們是鄰居,應該多合作,我們要激勵更多亞洲孩子走上(滑雪)賽場。”

13日,延慶賽區大雪,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轉有近一半選手沒能完賽,阿裡夫在完賽選手裡排名倒數第二。他賽後直言比賽很難,但也一直強調:“我滑得很保守,因為今天天氣不好,最大的任務就是完賽,我得用這個成績去展示印度,激勵印度人。”

那一邊,看台上的凱沙萬卻早就玩成了一個孩子——跟着現場音樂跳舞,給所有運動員加油,在雪裡跟“冰墩墩”拍照:“這才是冬天呀,是奧林匹克的節日!”

(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