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前幾天看到一個讓人血壓飙升的視訊。

一位媽媽說,因為女兒關了一片暖氣,孩子爸就把牛肉扔地上讓女兒去吃。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我不知道這位爸爸這樣做是何目的。為了教育?為了洩憤?還是隻為踐踏女兒的尊嚴?

但不論從哪個角度出發,我都無法認同。

更揪心的是,不少父母都做過類似的事情。

孩子犯錯,甚至根本不算犯錯的時候,卻要被家長踩着尊嚴教育。

這種毫無尊重可言的教育方式,怎麼可能成功?

01

我見過太多不把孩子當“人”的父母。

這類父母,愛孩子,也真心待孩子好。

但唯獨有一點:在他們眼中,孩子沒有自我,也不需要被尊重。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是,朋友帶孩子來家裡做客,臨走時帶走幾隻玩具,我的孩子抗拒并一直哭,要怎麼開導?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特别精彩,很好地揭示了這類父母的心态。

答主名叫璐璐。

小時候爸爸給璐璐買了一套世界十大系列叢書,圖文并茂,璐璐特别喜歡。

有次璐璐媽的朋友帶娃來家做客,璐璐就把自己最愛的一套書拿出來,帶着這個小孩一起看。

結果小孩要走的時候,直接拿着這本書問璐璐媽:“阿姨我能把這本書帶回去看嗎?”

接下來的事,想必大家也都能猜到。

沒錯。

媽媽完全沒有詢問璐璐的意見,直接回答:“可以可以,送給你了。”

等到璐璐反應過來,人已經出門了。

眼看自己最愛的東西被媽媽白白送人,璐璐崩潰大哭。

結果媽媽卻不以為意地說她:“你哭什麼,你不是還有那麼多本,給她一本怎麼了,她都跟我開口了。”

聽到這句話,璐璐沒有獨自委屈,而是直接跑到陽台,把媽媽最愛的一盆花扔下了樓(現在高空抛物犯法,大家不要模仿)。

“你不是還有那麼多盆花,扔一盆怎麼了?現在你知道什麼滋味了吧?”

看到璐璐的激烈反抗,媽媽愣住了。

後來為了解恨,璐璐還跑到那個阿姨家去抄這本書後面的内容,盡管阿姨再三要把書還給璐璐,但她都不要,隻是自顧自地抄書。

最後阿姨徹底沒招兒了,打電話給璐璐媽,讓她把女兒領回家。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總之,經此一事,媽媽再也沒擅自作主,随便把璐璐的東西送給别人。

因為女兒的言行讓她意識到,小孩子雖然低幼,但他們跟大人一樣,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許多父母不是刻意跟孩子過不去,而是天生沒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是以絲毫沒有尊重孩子的意識,就像一開始的璐璐媽一樣。

隻是,璐璐小時候性子野,懂得反抗,這才争取到父母的尊重。

那些敢怒不敢言,甚至根本不敢怒的孩子,又承受了多少委屈?父母又知道多少呢?

02

心理學研究發現,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同時也會成為一個敏感多疑的人。

被自卑和懷疑裹挾着長大,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前幾天我去醫院看望了一個朋友,她叫小薛,最近患上了雙相情感障礙——一種既有躁狂症發作,又有抑郁症發作(典型特征)的常見精神障礙。目前正在接受治療。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在外人中,小薛是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女孩,人也聽話懂事。

她985碩士畢業、工作有編制,畢業不久就跟父母安排的相親對象結婚,兩家人門當戶對,老公對她也很好。

事業穩妥、家庭美滿,為人又謙卑,小薛可以說是不會讓人嫉妒的“人生赢家”。

是以得知她患病後,身邊很多朋友都費解,她的人生如此順利美好,為什麼還會出現精神問題?

我想到我們之前的一次聊天中,她跟我講,其實她一直很痛苦。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小薛從小到大,都按照父母的意見生活。

學習成績要好、工作要考教師、結婚要趁早、孩子得生兩個……小薛父母不停地為她設定人生軌迹,從不理會小薛的想法。

家裡的大情小事,小薛從來沒有發言權。因為小薛“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

小薛偶爾也會反駁父母,但都被一句“你是我生養的,我會害你嗎”封口。

“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自己是個不重要的人,事事都不行。”

“反抗沒用,是以我就學會乖乖聽話,爸媽說什麼都對。”

“我讨厭現在的自己,覺得活着特别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那天小薛說了很多,也流了很多眼淚。

我特别心疼她。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們有思想,更有自我。

父母想清楚這一點,孩子就不會像小薛那樣痛苦。

喜劇人賴銘佳,就是一個在父母尊重下成長的女孩。

在《北京青年x涼子訪談錄》中,賴銘佳介紹,自己從小到大,做過很多父母并不認可的決定。

然而父母每次隻是給她提供詳細建議,并不會要求她該如何做。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更可貴的是,當父母打算做某件事時,也會征求賴銘佳的意見,家庭内部進行探讨和投票後再做決定。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得到父母尊重的賴銘佳,從小就明白,自己需要勇敢表達觀點,去争取話語權。

随着成長,她也愈發自信清醒。

當被導演不止一次地“建議”去整整容時,賴銘佳雖然了解導演的想法,但卻沒有順從。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更沒有是以産生容貌焦慮,妄自菲薄。

而是轉向不需要美女演員的喜劇市場,同樣施展才華。

當别人說“女孩子賢惠一點,才能找到男朋友”、“女孩要早點找個男朋友做依靠”時,賴銘佳直接表示,自己不會迎合别人,更不需要依靠别人。

因為她足夠獨立,也足夠強大。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由此可見,受父母尊重的孩子,不會輕易失去自我。

受父母尊重的孩子,不僅能學會尊重别人,更能學會尊重自己。

03

尊重二字,說來簡單,但如果放到孩子身上,很多人可能把握不好尺度。

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尊重孩子?

其實并不難。隻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有思想的人就好。

如果要再細緻一點地談尊重,不妨看看黃奕寫給10歲女兒的一封信。

字裡行間不僅寄托了媽媽對孩子最真切的關愛,也诠釋了父母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上下滑動圖檔檢視全部内容)

黃奕先從媽媽的角度,祝福女兒的成長,并告訴她越長大責任越多,希望女兒可以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

這是尊重孩子的成長。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接下來,黃奕告訴女兒,媽媽不能替她經曆人生的酸甜苦辣,隻能給予她更多安全感和信心。

這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最後,黃奕把自己和女兒放到一個平等的地位上,一個第一次做媽媽,一個第一次做女兒。

兩個人都需要不斷學習,共同成長,彼此感恩。

這是尊重孩子的自我。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從這封信中能看出來,黃奕不僅把女兒視為一個平等的人,尊重她。

同時也在以一個母親的身份,陪伴女兒成長。

她始終站在女兒身後半步,為孩子保駕護航,確定女兒的人生大方向不出錯。

養育孩子,必須牢記這兩個字

不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所有物”;不強迫、不忽視。

尊重孩子,并沒有那麼難。

最後,把周國平在《我們怎樣做父母》中的一段話,分享給每位父母:

“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孩子的童年。

當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時,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經事去打擾他。

當孩子編織美麗的夢想時,不要用你眼中的現實去糾正他。

如同紀伯倫所說:孩子雖是借你而來,卻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他愛,卻不可給他想法,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

點亮「在看」,提醒自己:教育的第一步,永遠是尊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