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有家長私信我,求助自己的孩子在校被欺負,孩子現在很懦弱,不僅不敢告訴家長和老師,每天被逼着要對壞孩子笑臉相迎。自己教育過孩子,讓孩子勇敢面對,再被欺負媽媽幫他出頭,可他就是不敢。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真的非常無助,私信裡字字可謂心酸至極。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曾經同樣的事情我在一次咨詢中也遇到過,當時旁邊的家長一臉不屑的說“讓你孩子打回去啊!”我很無奈,路人家長的話其實是很欠考慮的。

因為,原本孩子受欺負就一肚子委屈,如果逼迫讓孩子去打沒勝算的仗,如果再被打了那更是雪上加霜,怎麼可能解決問題?

其實,遇見此類問題,家長應該首先樹立《應該教育孩子有血性,但不要教育孩子打回去》,提升孩子的果敢和自信最終變成一個有血性的人。用不負責的讓“打回去”孩子大多也隻是應付回答好,内心卻仍是不敢正視問題,解不開心結。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俗話說“生在苦水譚,怎知潭水苦”,如果不及時發現并疏導孩子的心理,如果孩子慢慢接受這不應有的欺淩。那這孩子便會慢慢決絕社交,并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對一切都含有厭惡感最終沉淪于此。

逼孩子去面對問題,家長處于一個旁觀位置,孩子感受不到家長的溫暖,那麼剩下的便隻有冰冷的無助感了。與其逼孩子去面對恐懼,不如站出來培養孩子擁有正确的血性。

1、「家庭」為孩子提供無條件的支援和傾聽

父母首當其沖為孩子争取正當利益是最應該做的事,幫孩子争取對方的道歉,并要求對方承諾不再欺負人,這是孩子最能感受到家長溫度的做法。在這之前還有一件事就是發現孩子異樣時,務必要有耐心去傾聽孩子的委屈。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過程中不要接受對方家長的解釋,更不要因為對方的賠禮便決定要息事甯人,對欺淩者而言隻有道歉并發出承諾,才能給予對方自己行為錯誤的警示。自家孩子也不要不好意思接受對方的道歉,隻有清楚認知自己是受害者才能清楚認知是自己受到了委屈,以後在遇到同樣的事才能真正擡起頭來。

另外,委屈有很多種,例如:搶不到喜歡的玩具,被老師批評甚至可能隻是因為中午沒吃飽學校就畢餐了,這種時候應該給予安慰并給孩子講清道理,可以許諾用獎勵的方式彌補孩子。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但委屈出現在人際社交中純粹的欺淩,便要讓對方正式的道歉。對孩子說“下次打回去”把問題推給下一次,那麼無盡的下一次必定會越來越頻發。不讓下一次再發生才是真正解決辦法!

這一次的問題還未結束,憑什麼就要等到下一次?是以要求欺淩者真正道歉,獲得道歉并原諒對方,才是正确的心理建設的基礎。受到欺負不逃避,不是魯莽的伸手打回去,而是選擇用正确方式解決問題,所謂的血性便是如此慢慢養成的。

2、「資源」幫助孩子學會整理運用資源

上學的時候大家都很羨慕有個哥哥罩着,或者自己的自己的父母是警察的孩子都特别自信,而且幾乎不會發生被欺負的現象。這便是孩子早早的找對了保護自己的資源,自然對待任何事情都有恃無恐。

然而,并不是孩子都有哥哥、姐姐或當警察的資源可用,我們不如再回看那句“下次打回去”,其實這也是一種家長對孩子已有資源的強調。抛開了看這句話可以了解為“你也有拳頭,你的拳頭也很有力氣,你不比他差,你可以打回去”。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但這種隐晦的寓意一般孩子是無法了解的,是以需要家長要有耐心幫助孩子去梳理除了拳頭以外的可用資源。例如,告訴孩子在校可以找老師,回家可以找父母,在外更可以大聲求救等等,不要不屑這些辦法,相反懂得利用身邊的資源保護自己同樣是擁有血性的表現。

因為,一個有血性的人除了有正确的價值觀外,更應該懂得在力量差距的時候不唯唯諾諾,敢于将自己的遭遇講出來同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3、「事理」用正确的語言幫助孩子反抗

現在很多孩子性格很“面”,遇見欺淩懦弱不敢還手更不敢吱聲,要麼被吓跑,要麼傻愣愣的站着不動,就連老師家長詢問都選擇默不作聲。幫助這樣的孩子樹立信心,掌握一些巧妙的套路和話術,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解決問題。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借用華南師大遲毓凱心理學老師的辦法,抓住對方的錯誤堅定的吼對方的方法。即“你說對方是啥你就是啥”和高聲喊出對方錯誤“你憑什麼欺負人!”小孩之間的糾葛其實都很單純,這種聽起來很道理的話給罵懵,是以非常好用。

4、「技巧」萬一動手後的叮囑

雖然我們一直不提倡動手,但世事難料萬一真的動起手來了,那麼沒什麼好說的正面去應對去吧。為了應對可能遇見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第一,給予孩子足夠的體育鍛煉。受欺負的孩子大多表現出瘦弱的外在特征,讓孩子健壯一些是對突發情況

有利

第二,要孩子能融入到集體當中。受欺負的孩子大多表現出孤立的特征,相反如果孩子能交到很多朋友,那麼自然受欺負也就少了。

第三,失敗不可怕站起來才重要。動手難免會吃虧,隻要不頻發,不向欺淩屈服便可以放心處置,因為這也是一種成長。

【最後,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上國中的時候,回家路上剛跟幾個小夥伴分開,便去了路邊公廁上大号,不想剛蹲下便看到了高年級的混子正好起身。我對混子面相生疏卻知道這是跟自己同校的孩子,混子拉着臉朝我走來,我本能捏住了自己的口袋。這裡面可是有我辛苦攢下的15元零食錢,當時我都想好了要買什麼周末回家大吃大喝了。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很顯然混子看到我的局促,伸出巴掌并低聲給我說“拿出來,不然一巴掌把你扇坑裡!”當年膽小的我,悻悻的隻好咬牙把口袋裡的錢交給了混子。

回家我含着淚把經過告訴了爸爸,爸先表示沒挨打就行,然後就盤問我那混子長啥樣,多高,有什麼特征嗎?這一番話讓原本委屈的心特别感動,覺得錢一定能物歸原主,滿心都是“我爸一定能幫我治他的!”從那時起我便記住了,被欺負并不可怕,就是要記清楚對方要複仇!

上廁所被欺負,當媽的怒斥“那你拿粑粑呼他呀!”

日子過得很快,一周兩周過去了,我爸都并沒有幫我找到混子,我那15元自然也音信全無了。直到我又想起來這件事,給我媽說。

我媽直接将眉頭擰成了個井字,問我:“你當時幹啥來?”

我瞬間慫了弱弱回答:“拉粑粑”

我媽突然把眼睛瞪成圓球厲聲說:“那你拿粑粑呼他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