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文章開始前,機哥想問問在座的各位——你們現在用的耳機,都是多少錢的呢?

五百一千?還是兩千、三千塊錢以上的呢?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八弟這會兒耐不住了:嗐,要我說,一萬塊錢以下就是聽個響...

不會說話就别說話好嗎——咳咳,亂說話的八弟,已經被機哥拖去小黑屋狠狠地收拾了一頓。咱們繼續~

根據機哥第八定律可知:物品的品質和價格呈正比。

我們不難得出:越貴的耳機,它就越好。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那,這耳機好,它又好在哪?

縱使不同的耳機之間,做工用料材質所有不同,但歸根結底,衡量耳機的好壞,咱們還是得看——音質。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機哥覺得,音質判斷涉及到專業的音樂領域,你我都隻是普通人,還是不做評價為好。

那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評價呢?

機哥最近就看到這麼一段視訊,由15位中央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對3款不同價位的有線和無線耳機,進行了一次音質盲評。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價位分别為:50元、1000元和5000元。

答案不出意外,最低檔次的有線耳機一票都沒有。而最貴的5000元的有線HiFi耳機,則是獲得了8票。

另外這7票,全部落于1000元價位的,OPPO Enco X2這款無線耳機上。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有的演奏家在投票的時候,甚至還表示自己好難選擇,對它的音質表現贊不絕口。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說實話,當機哥看到這部分時,我都懵了。

但後面聽完了人頭麥部分,機哥也就了解,為什麼演奏家們這麼糾結了,因為...機哥我也沒分辨出來。

機友們也不妨來試聽猜猜看,機哥就先把結果放在評論區了。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但機哥還是意難平,OPPO這款耳機居然以下犯上,直接和有線Hi-Fi耳機幹上了,屬實離譜...

機哥作為一個搞機黨,是極為信奉科學的——從實體層面來說,在無線耳機上高音質,其實就是在挑戰實體極限。

Hi-Fi耳機,也就是高保真耳機。有了高保真就會追求無損音頻,它能夠比普通的音頻,儲存更多的音樂細節。至于直覺感受是咋樣的呢。

機哥舉個栗子:

比如在聽同樣一段演奏的時候。普通耳機也許隻能聽出大緻所含的樂器,但Hi-Fi耳機,不僅能聽出更多具體細節,甚至還能聽出樂器所處的位置。

簡單來說,就是置身處境的“沉浸式”聽歌。

但這也帶來了個問題:音頻包含的細節多了,不就代表着,傳輸的音頻體積也變大嗎?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咱們可以打開網易雲或者QQ音樂,看一下同一首歌,在不同的音質下的體積。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不過,這在有線耳機上不是啥問題。恰恰是因為,OPPO Enco X2是一款無線耳機,走的是藍牙傳輸。而藍牙傳輸是有帶寬的。

帶寬,就像是高速公路的車道,音頻資訊就是路上的汽車。更高解析的音頻也就意味着路上的車子更多了。

但車道是固定的,當車子過多,自然就塞車走不動了。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就連一向好面子的蘋果,都在之前關于AirPods音質的訪談中,表示自己受限于藍牙帶寬這一實體限制,導緻音質遇到瓶頸。

是以,如何趁着實體大神牛頓打盹的功夫,“繞過”這個限制,成了無線耳機如何提升音質的共同難關。

怎麼“繞過”呢?

大家想一下,咱們平常發送大檔案的時候,如果遇到像微信這種有大小限制時,會怎麼辦呢——沒錯,就是「壓縮」。

隻是在耳機領域裡,類似的操作叫做「編碼」。對應解壓的,叫「解碼」。

但在編碼與解碼過程中,檔案本身或多或少都會有損失,我們聽的所謂的“無損”,其實在傳輸後全成了“有損”。

是以,這需要各家對編碼程度進行取舍。

像這次,據說OPPO Enco X2就采用了LHDC 4.0編碼技術,在這個編碼技術下,傳輸碼率得到大幅提升。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不僅如此,傳輸速率也比傳統的提升了3倍。

這下問題解決了,OPPO Enco X2借此還拿了個Hi-Res小金标。

但這還不夠,耳機硬體本身也很重要。總不能說,光有速度沒有硬度吧?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所謂的“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句話,在音學領域裡并不完全适用。

不說别的,就無線耳機這體積,塞顆花生都不夠。但裡面得塞解碼器、電池、麥克風...哦對了還要喇叭。

除了要通過及其苛刻的堆砌工藝,讓音色改變大的情況下,壓縮單元的體積,還得時刻遵循基本的實體規則。

比如說“聲場”,就是我們口水話裡所說的“空間感”。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就真的是無線耳機的“缺陷”。這個時候還是得和高檔音響取取經。

這也就是OPPO與Dynaudio共研的聲學系統——SuperDBEE第二代同軸雙單元。

簡單來說,就是将兩個單元,“拴”在同一根軸上,以保證二者距離不變。同時這兩個單元并不是在一個平面,而是故意擺放地一前一後。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微距世界裡,這細微的前後之差,所帶來的就是所謂的聲場距離感了。

機哥還去看了一下前不久的試聽會,這個單元内還有個僅有0.0095mm的超薄低音振膜,并首發了Sandwich四磁結構等超多新亮點。

雖然這些都是漢字,但是八弟一個都看不懂。不過八弟倒是發現了一個盲點——

和OPPO合作的Dynaudio可不簡單,人家本職是專業做高端音響的,機哥我随便搜了一下,價格都非常感人...

價格相差10倍的耳機,音質差距到底有多大

OPPO這波,屬實有點不太“厚道”了。

總之,機哥倒是蠻期待着OPPO Enco X2的表現。雖然機哥我已經不發燒很多年,現已經戴着無線耳機度日。

我還記得很久以前,有些所謂的大牛,憑借着紙上的藍牙傳輸速率,直接單方面的宣布無線耳機和Hi-Fi的“死刑”。

咱也就隻能倔強地戴着普通耳機,聽着App裡所謂的“無損音質”。而且還處于着“無線耳機就是shit”,這樣的歧視鍊底層。

如果真有這麼一款,極有可能重新整理無線耳機音質天花闆,拉近有線Hi-Fi耳機距離的産品出現,機哥我倒是願意,再發騷燒一次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