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深處 郭廼光:程士誠和他的家庭(上)

作者:杜雪軒

有些鳥注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程士誠就是這樣的一隻“鳥”!在絕望中永遠努力向上飛。

我聽到程士誠這個名字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時我家和程士誠的長嫂李淑蘭、侄女程霞同住在清末三代翰林李嶽瑞家的祠堂院裡,這是個四院組合的大院,很大很雅靜。前院寬敞豁亮,李淑蘭喜歡和我娘在此閑聊,她在程家這樣的書香門第磨煉多年有一種大家冢婦的風範,眼界開闊,談吐爽朗有分寸。從不談論他人是非,愛講小叔子程士誠的故事和三原城的轶聞趣事。當然也和我爹與程士誠多少有點關系有關,都是“渭北中學”學生,都曾是楊将軍麾下,彼此相知。

三原是渭北大縣,為曆屆政府重視,清末省學政衙門就設在三原,而不是西安。曆屆政府也都在此設重兵和軍事機關,直到解放後還有解放軍“空字030部隊”這樣的尖端機關。緊鄰的泾陽、乾縣、高陵、臨潼、淳化……等地土匪猖獗而三原卻沒有匪患。再加上文化底蘊厚重,是以三原社會治安一直較平和。

曆史深處 郭廼光:程士誠和他的家庭(上)

程士誠是三原炭市巷程家的四公子。生于1909年,屬雞,生性活潑,聰明過人,口齒伶俐。從小就是個“學霸”。塾師曾對程仲鲲說:“你程家将來要成勢,就應在你四兒身上。”他的戰友原西北政法學院黨委書記王雲評價:“程士誠高大漂亮,能說會道。”

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首次合作,在上海大學上學的中共黨員三原人李子健1925年1月,受共青團中央派遣回三原,協助在三原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讀書的共青團員姚志哲建立團組織。2月23日,三原的共青團員在李的指導下開會,正式成立了共青團三原特别支部。當時團員僅七人,但直接受恽代英等指導。當時常接到由恽代英、任弼時署名的團中央檔案。這七人都是很純真善良的熱血青年,個個持身嚴謹,自重自愛,向往光明進步,痛惡黑暗腐敗和不公。他們首先建立了團的外圍組織“渭北青年社”,凡想入團者必須先經過在“青年社”的考察,然後由社轉團再轉黨。該社的章程是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章為藍本而起草的,“門坎”設得挺高。1925年上半年程士誠要求入社被拒絕,理由是:他與當時同學中的“八大惡少”接近過。我查遍那時的三原史料,也沒有查到所謂的“八大惡少”,程霞是1933年出生的,說:從未聽說過“八大惡少”。李淑蘭很健談也從未提起“八大惡少”。想來不過是幾個活潑的“小玩鬧”,而程士誠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帥哥,親和力強,和任何人都能相處得來。是以至今也不知那“八大惡少”是誰,都有哪些劣行。當時的渭北中學校長郝夢九先生是共進社的主要上司人,訓育主任是先烈李子洲(1929年6月18日,在獄中病逝,時年36歲。),校風淳正,不會允許出現所謂“八大惡少”學生。

社委讨論多次通不過程的入社申請,被團的負責同志批評為“關門主義”。1926年3月30日,在吳化之(湖北漢川人1925年在陝西任共産主義青年團陝甘特派員、地委書記,并從事建立黨團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軍委情報部、情報總署處長,對外文化聯絡局秘書長,對外文協、對外文委副秘書長,全國對外友協顧問,對外友協副會長等職。1990年5月25日在北京病逝。)的指導下,共青團三原特支幹事會召開團員大會,成立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三原地方執行委員會,選舉趙宗潤、王鴻俊、龐誠齋、賈懷庚、程士誠為執行委員;馬文憲、孫一君(孫烈,三原西陽鎮人)、楊培琪為候補委員。同日,共青團三原地委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趙宗潤為書記,王鴻俊為組織委員,龐誠齋為宣傳委員;選舉賈懷庚為學生運動委員會書記,程士誠為“非基”運動(反對基督教運動)委員會書記。共青團三原地委下轄省立渭北中學、第三師範學校、第三職業學校和富平莊裡4個支部,有團員30人。

曆史深處 郭廼光:程士誠和他的家庭(上)

程士誠極熱情地組織“非基”運動,在三原街上演講,聲淚俱下地控訴基督教對中國的危害,“基督教既是文化侵略,也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先鋒隊,必須給予打擊。”圍攏聽講的群衆越來越多,以緻道路壅塞。并組織學生示威遊行,遊行中因一個基督教徒出言不遜,學生們砸了這個“勸道所”,弄得各教堂在“聖誕節”這一天不敢開門,當地駐軍隻好派部隊在教會門口站崗守衛。基督教堂無奈在“臘八會”前後在大門外搭棚宣教,程士誠們就在對面搭棚“唱對台戲”,連校長都吓壞了:“你們不要鬧出國際糾紛啊。”教堂也不敢再搭棚宣教了。當時的氣氛的确很熱烈,各個學校都有共青團支部和外圍群衆,連“渭北中學”校長郝夢九都想加入共産黨。在成立三原縣委以前,地委所屬黨員人數即達到八百八十一人。三原的革命運動搞得轟轟烈烈,一九二七年上半年達到了高潮。

  據劉鐵山外孫《我外公的坎坷一生》一文介紹,1925年程士誠介紹渭北中學同學劉鐵山入團,1926年又介紹劉入黨,劉鐵山以後成為富平遊擊隊上司,中共富平區委書記,多次上司武裝鬥争。

  士誠才華橫溢能寫善畫,在黨内職位上升很快,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白色恐怖日盛一日,主政陝西的馮玉祥“右轉”,郝夢九校長也被解職。程士誠此時已是團省委宣傳部長,九月他又成為團省委組織部長,而宣傳部長改由解放後的四川省長李暢英(後改名李大章,江青的入黨介紹人。)擔任。這年初冬他和戰友們竟然還搞了一次大規模的“非基運動”,當時市體育場在北大街現人民劇院舊址,他們領着各校學生從體育場出來沿北大街遊行到鐘樓,再到西大街、土地廟十字一路高呼口号,群情激憤。遊行持續三天,砸了土地廟十字的基督教堂,一個學生也被教徒打傷。

曆史深處 郭廼光:程士誠和他的家庭(上)

  1928年二月程士誠到禮泉縣視察,讓黨、團縣委成員某日晚在古村韓發孟書房開會,傳達上級決議精神——推動禮泉農民起義。五月一日上萬農民拿着各種農具,梭镖包圍縣城,呼喊“中國共産黨萬歲”,“蘇維埃政府萬歲”……等口号,圍城兩日後起義失敗。三分之一的黨、團縣委幹部犧牲。

  “渭華暴動”(1928年5月1日~6月20日)失敗後,黨、團省委基本停頓,1928年十月間程士誠找呂劍人(中紀委常委,陝西省委第一書記)談話:團省委調呂到華縣恢複組織,成立華縣工委,呂任書記。

  1929年一月30日夜陝西團省委在蒲城荊姚國小召開第三次擴大會議,即著名的荊姚會議,改選團省委,程士誠當選省委委員。會議結束後程士誠被派赴陝北,其餘人傳回西安。臘月下旬(1929年陽曆2月上旬)宋哲元破壞了黨省委和團省委,一次就捕了三、四十人,幾乎全軍覆沒。省委書記馬子靜(馬雲藩)夫妻和團省委宣傳委員劉映勝同時被捕。馬子靜、曹趾仁、薛永壽……等難熬酷刑叛變。解放後在發掘黨史資料時,叛徒們假先烈蒲克敏之口說:程士誠夫婦最先被捕,李暢英住在程家也被捕。當夜程叛變。把敵人引到馬子靜的家裡,馬也叛變了,把敵人又引到曹趾仁家逮捕了曹夫婦,這是農曆戊辰年臘月二十三日夜裡的事。時為1929年陽曆二月二日。接着就是省委上司劉繼曾、李子洲……等一連串被捕。

  這謊言根本經不起推敲:1.荊姚會議是一月三十日夜裡開的,次日程士誠赴陝北。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他能在二月二日回到西安嗎?

  2. 程士誠不在家的情況下,不到30歲的李暢英能在程士誠家住嗎?他怎麼能知道任淑英那晚會到姐姐家去?

  3.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西安市副市長何寓礎夫人胡景儒對我說:那晚程妻任淑英偶然到姐姐家去了,沒有被捕。胡還說:程士誠非剛強人,但那晚沒有被捕。

  4.蒲克敏1939年10月11日被日機炸死在泾河邊。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1981年省黨史辦趙有奇通路曹趾仁,曹說:是馬子靜首先被捕供出了黨、團省委上司機關和負責人的位址。

  但士誠從陝北回來後也被捕。具體細節就無人知曉了。當然馬子靜是了然一切的。

程仲鲲有四個女兒,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人的意識頗封建,不對女兒投資教育,是以大女兒筱雲不識字。後來經士誠勸說“女兒也得上學讀書,有知識才能自立。”二女兒巧雲總算識字,而三女兒程金雲上了“西安女師”,四女兒程素文上了同州師範。

  程士誠和長嫂李淑蘭關系好,每次都把機密檔案交嫂藏于嫂嫂床下,有次他交給嫂嫂一包“臘牛肉”氣味很大,李淑蘭打開一看還是檔案,就收藏了。

曆史深處 郭廼光:程士誠和他的家庭(上)

  程家有座木樓很高,要靠“軟梯”上下,木樓後的後院很大,每次程士誠和同志們在家開會就上樓,嫂嫂待他們上樓後就抽走軟梯,然後拿件針線活到大門外望風,看到陌生人進巷,馬上通知程士誠,幾人迅速下樓從後院逾牆而走,實在來不及就裝作在後院草木叢中戲耍。

  當時程家在“渭北中學”校址所在的山西街,伯父和父親都是清末秀才。伯父名程抟九,取自莊子《逍遙遊》“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和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是同學,于右任當監察院長時,程抟九是監察委員。程士誠父名近鵬,字仲鲲。老弟兄二人的名字都取自《逍遙遊》。程士誠的長兄程申如是泾陽崇文塔國小教師,程家家道中常,但因為是書香門第,家風淳厚,喜扶危濟困,收容棄婦孤兒,口碑很好,在三原縣也算是名門望族,聲望隆盛。來上門說媒的人不少,故此士誠曾與泾陽灣子楊氏女定婚,結婚前一日程仲鲲将士誠堵在院門口:“你做啥去?”“一點小事,到高陵去,後晌回來。”這一去再也沒回來。楊姑娘也是個矜持自重的人,上轎後聽說士誠出走,立即下轎傳回閨房,後來雖然嫁給縣長,但抑郁難平,縣長年齡也大,半年後楊氏氣死。

  多日後,程家接到一信,後書“代筆人任淑英”,才知士誠在省城監獄。程仲鲲去探監,看到一女子從會見室走出,士誠對父親說:“那就是任淑英,歧山人,我倆結婚了。”

  我母親曾問李淑蘭:“如果楊小姐不下轎,進了你程家門咋辦?”李淑蘭答:“能咋辦?伺候阿家守活寡嘛!”程霞說:“四大大概覺得自己虧欠父母,如果楊小姐進門等于替自己行孝。”

本文經郭廼光女士授權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