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抑郁症為什麼越來越多?控制型的父母該醒悟了

青少年抑郁症為什麼越來越多?控制型的父母該醒悟了

因為工作原因,我在咨詢中接觸最多的是抑郁症的患者。

這幾年發現,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的人群,越來越多,年齡也趨于低齡化。

以前,大學生抑郁,高中生抑郁,現在連國小高年級的孩子,也出現了抑郁傾向。

國中生抑郁已經不是新鮮事,在網上,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青少年抑郁症的新聞。

在我們中心,接到的咨詢電話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年齡以12歲到22歲居多。

很多人不了解,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都比以前強多了,

為什麼心理會這麼脆弱?不能打,不能罵,動不動就抑郁了,動不動就離家出走了?

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青少年抑郁症為什麼越來越多?控制型的父母該醒悟了

其實,這真的不能怪孩子,他們雖然生活條件比上一代人強多了,但面臨的壓力和要抵抗的誘惑,也比上一代人要大得多。比如遊戲的誘惑。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即使有黑白電視,還得看有電沒電,沒電的話,隻能睡覺。是以,什麼遊戲啊,吃雞啊,追劇啊,這些誘惑,根本不存在。

你不讀書,又怎麼打發時間呢?

尤其是在農村,讀書不是一種苦差事,而是可以免去地裡勞動的一種特權。

在這個物質極度匮乏的年代,大家吃飽穿暖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什麼升學壓力,考試排名,考級考證,家長沒有這方向的意識,自然就不會逼着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

随着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網絡發達了,各種競争和壓力撲面而來。

以前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噢,原來還有那麼個輔導班,還有這個教育訓練班。

同僚家的孩子去了,我家孩子不去,是不是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得嘞!我也趕緊給孩子報一個班。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我可以了解。

問題是,你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的時候,問過孩子的意見嗎?

這個班所學的東西,是孩子喜歡的嗎?

孩子在學校上了一周的課,周末不能休息,還要去學習這個興趣班,孩子的精力跟得上嗎?

抑郁症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是情緒長期壓抑下的集中爆發。

不是孩子被診斷抑郁症時,才說明孩子病了,而是這個病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

直到某件事,擊穿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後一絲防線,才顯現出來。

表面上看,可能是一次考試沒考好,也可能是一次批評,但抑郁症的根源絕對不是某一事件,而是長期情緒壓抑的結果。

可以說,每一個抑郁症孩子的問題背後,都有一個不合格的家長。

青少年抑郁症為什麼越來越多?控制型的父母該醒悟了

這類家長,多半是控制型的家長。

隻要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緻,就是孩子不聽話。

前幾天,有一個孩子的母親給我留言,說孩子不聽話,讓我勸勸孩子。

事情其實很小,就是孩子下次的咨詢時間問題。

孩子想周六進行咨詢,而這位母親認為,這次考試你沒考好,心情肯定會受影響,必須要及時進行咨詢,避免抑郁症再嚴重了。

孩子說,我知道這次沒考好是什麼問題,我情緒很穩定,可以正常上課,周六進行咨詢,完全沒有問題,不用把咨詢時間提前,這樣,我也不用請假。

而這位母親則表示,我認為你有必要把咨詢時間提前,我這是為了你好,你必須聽我的。

聽我的話,才是好孩子,不聽我的話,你就是叛逆心太重,需要改。

當這位母親和孩子溝通無果後,就把求助的目光轉向了我,接連幾天給我留言,讓我勸孩子,聽她的安排,把輔導時間提前。字裡行間,對孩子的這種不聽話表示非常氣憤。

隔着螢幕,我都能感覺到一種讓人窒息的壓力撲面而來,更何況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其實,這個孩子在上高三,已經18歲了。

青少年抑郁症為什麼越來越多?控制型的父母該醒悟了

對于一個18歲的孩子,連自己咨詢的時間,都無法做主,必須聽家長的安排。

窺一斑而知全豹,從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家長的控制欲有多麼可怕。

這樣的18年過得有多痛苦,可想而知,是以,她患上抑郁症,真的一點也不意外。

想要避免青少年抑郁症的發生,控制型的父母,是時候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了。

【你就是自己的心理醫生】中寫道:情緒是否被壓抑,身體可以感覺到。

當孩子總說頭暈,肚子疼,胃口不好,食欲差,别以為孩子隻是學習累了,很可能是她的情緒被父母的控制欲壓抑了,情緒不好,也會引起軀體症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