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一場決定中國城市命運的戰役,悄悄打響了!

十年前,特斯拉改變了美國弗裡蒙特的城市格局,五年前它成就了中國上海。

如今,世界首富馬斯克釋放信号,要在中國設立第二工廠。

就在昨天,有外媒報道,特斯拉第二工廠還在上海,一旦新工廠全面營運,特斯拉将有能力每年生産多達200萬輛汽車。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消息剛放出來,就有特斯拉内部人士予以了否認。

無論如何,特斯拉第二工廠已經箭在弦上了。

西安、沈陽、武漢、廣州、成都、鄭州、濟南、重慶、深圳、青島、宜賓、海口等城市都表示過要“量全市之物力,結與企之歡心”。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哪個城市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特斯拉之都?

這可能是全網分析最有深度的文章。值得一看。

最近各大城市都公布了2021年的經濟資料,按GDP總量來排,前十名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

發現啥規律了嗎?

除了政治中心北京外,其餘九個城市都是可以通航的沿海(江)城市。

便利的交通條件,對于招商引資至關重要。大部分跨國公司來中國投資,都會優先選擇港口城市。

但也有例外,富士康的蘋果手機項目就落在了鄭州。

當年有很多城市(包括一批沿海港口城市)都在争富士康,為什麼深居内陸的鄭州能脫穎而出?

2010年11月底,郭台銘親自揭曉了謎底:“我之是以将産業選擇在鄭州,是因為我看上了這裡的飛機場、人口和位置。”

為了拉攏富士康,鄭州建立了第一個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國家級新區——新鄭綜合保稅區。蘋果手機能在一天之内送到世界上所有地方。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但同樣是戰略性新興産業,新能源汽車體積又大又笨重,用飛機來裝顯然不合适。哪怕不考慮經濟成本,單從空域資源來看,也沒有可行性。

以A300-600F貨運飛機為例,它最多可承載23個LD3集裝箱。一個集裝箱隻能容納1輛特斯拉汽車,一架全貨機最多隻能拉23輛汽車。

而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年1月的銷量為59845輛。如果要飛機來運輸,1個月内要安排2600趟純貨運航班。而鄭州機場單日貨運航班的最高紀錄才72架次。

是以對于特斯拉來說,水運是很重要的。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特斯拉上海工廠2021年出口16萬輛,2022年1月出口4萬輛。要把這些大家夥們漂洋過海運到歐美等地,非大型輪船不可。

即便說,馬斯克進行戰略調整,上海工廠針對出口市場,第二工廠針對中國國内市場,全部進行内銷,水運也同樣非常重要。

我們以華晨寶馬為例進行說明。

2019年,華晨寶馬在中國共有上海、甯波、廣州等八個整車分撥中心。

位于沈陽的總部共生産53萬輛汽車,均是運到這八個分撥中心,再通過公路運輸等方式調配到次級城市。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其中,到西安、成都和鄭州是鐵路直達。

而到甯波、上海和廣州,華晨寶馬則是先通過鐵路将整車從運輸至大連港,再通過海運運達。

海上路程需要一周以上,而且相比鐵路運輸多了幾次裝卸,時間成本居高不下。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明明到沿海城市也有順暢的鐵路交通,為什麼非得如此周折?

沒辦法,因為水運的運輸成本是鐵路的1/2,公路的1/5,航空的1/20。多一段水運,可以少一些運輸成本。

由于深處内陸,2019年華晨寶馬78%的整車物流需全部或部分通過鐵路運輸,成為中國汽車制造商中鐵路運輸占比最高的企業。

其機關運輸成本,想必要高于甯波的吉利汽車、深圳比亞迪這類沿海工廠。

特斯拉把第一工廠設在了“水運第一城”上海,相信第二工廠也會傾向于選擇水運發達的城市。

是以沈陽、成都、鄭州、濟南這類内陸城市,要說服馬斯克落戶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難度着實不小。

至于武漢和重慶,雖然有河運碼頭,但與海港碼頭比還是處于下風。

武漢是九省通衢之地,重慶有長江上遊最大的港口碼頭,内河運輸體系四通八達。兩個地方都建設了汽車滾裝船碼頭,這非常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武漢汽車滾裝碼頭

與一般貨輪相比,滾裝運輸船的裝卸效率極高。

一方面碼頭裝卸費用少,裝卸速度最高可達普通幹貨船的十倍。

另外滾裝貨物在港停留時間短,這可大大有利于加速船舶周轉、提高港口泊位的通過能力,有利于實作“門對門”運輸。

武漢港務集團自2006年開展汽車滾裝業務,2019年的商品車運量突破了100萬輛,成為中國内河首個商品車吞吐量突破百萬的港口企業。

在武漢港範圍内,有沌口港江盛碼頭、江夏港金口碼頭、漢南港軍山碼頭等從事汽車滾裝業務。

漢南港與重慶長安汽車合作,近七成整車從重慶出發,經武漢中轉至湖北省内及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不過,與上海和廣州的汽車滾裝碼頭相比,武漢和重慶還是差了一截。

今年1月,江南造船将為上汽旗下安吉物流“量身定制”2艘遠洋汽車滾裝船,該船甲闆足有14層之多,可一次性運載7600車位,是目前大陸最大的汽車滾裝船。

而民生公司的“民福”号是重慶和武漢港口最大的商品車滾裝船,最多隻能裝1300輛标準車型的轎車。

誰的效率更快,一目了然。

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制約武漢和重慶的主要因素,是長江沒有大海那麼寬廣,碼頭岸線資源有限。

而這兩座城市恰好都是汽車大城,2021年的總産量接近200萬輛。如果特斯拉第二工廠再擠進來,恐怕長江都會被擠爆了。

要知道,2021年9月,特斯拉在美國德州召開股東大會,董事長羅賓·德霍姆已立下了flag說,“到2030年,特斯拉在全球的銷量将達到2000萬輛”。

這麼大的計劃,第二工廠怎麼說都得是100萬輛起步。武漢重慶的滾裝碼頭或難以承受。

除了交通運輸,我們還得考量産業基礎問題。

一架飛機有上百萬個零部件,一輛汽車也有兩萬多個零部件,任何一家造車廠都不可能獨自生産所有零部件,得有一條完整的生産鍊做支撐。

整車項目必須落在有供應鍊基礎的城市,才能節省投資成本。

還是以華晨寶馬為例。

2019年,華晨寶馬的在華合作供應商數量為394家,總部沈陽70家,整個東北地區131家占比隻有33%。

這意味着有近七成零部件的供應商位于東北之外,需要跨越上千公裡調配。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華晨寶馬合作供應商分布圖

同年華晨寶馬在華采購額為497億元。

如果按照2018年沈陽供應商占華晨寶馬采購總額的比例60%計算,沈陽的本土零部件廠家大概拿到了298億元的訂單,剩餘的近200億分散到全國各地。

其中以長三角為最,因為長三角的供應商達到170家之多,占比超43%。

那麼,沈陽的造車廠為什麼要不遠千裡到江浙滬去購買零部件?

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汽車産業的制高點在長三角和大灣區,這裡的産業鍊條最為完善。

根據“新材料線上”的統計,中國大部分汽車電子企業都聚集在江浙滬和廣東,四省占比超過一半。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再來看一張圖,如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熱門上市公司,大部分相關零部件企業也都來自長三角和大灣區。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中西部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産業起點低、發展慢、技術差。

我曾經到過西部某省會城市調研,一位省政府辦公廳的朋友跟我說,當地早就有整車廠項目,也想自己搞個輪胎廠,但成本就是比外地的高,最後還是從長三角進貨。

作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特斯拉對零配件公司的技術要求,絕對不會比華晨寶馬等傳統豪華車企低,甚至還要更高。

如果馬斯克在汽車産業基礎薄弱的城市設廠,比如說海口和宜賓這種,就等于在一張白紙上重新作畫,至少要花好幾年時間才能完善産業鍊,才能實作量産。

可是,馬斯克已經等不及了。

産能不足是特斯拉的緻命傷。

中國消費者要想買到一台特斯拉model3,至少需要提前12-16周預訂。

因為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産能上限是50萬輛,而今年1月的銷量已經到了59845輛,已處于超負荷狀态了。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新能源汽車圈命運起伏最大的是威馬汽車,本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種子選手,卻因為選址溫州而錯失發展機遇。

溫州的威馬整車制造項目的供應鍊本土化水準不高,核心元件僅有瑞浦新能源一家本地電池供應企業部分參與,其他溫州本地的供應商多為替代性較強的汽車零配件、傳感器等小配件。

同理,濟南和西安想要拉攏特斯拉也有不小的障礙。

雖然它們每年生産幾十萬輛汽車,但那基本上都是載貨汽車和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少得可憐,缺乏相關基因。

“城記智庫”根據公開資料,找到了約100家上海特斯拉新能源汽車的主要供應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供應商大多都在長三角設立了生産基地。它們就像滿天繁星一樣,拱衛着特斯拉這輪明月。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與此同時,它也形成了一道護城河。讓所有遠離産業叢集的電動車項目,都必須先行找到上下遊配套的良方。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城市并不多。

項目所在地的生活品質,也是影響特斯拉布局的關鍵因素。

舉例來說。世人都知道甯德時代的總部在甯德。

但鮮為人知的是,曾毓群的創業第一站是東莞的ATL公司。沒過幾年,這家公司就成了電池行業的一顆新星。

曾毓群創業有成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甯德。從2004年開始,甯德市上司發動了所有關系來勸曾毓群返鄉,差點把曾家的門檻踏爛了。

曾毓群十分感動,卻遲遲沒有答應,因為當時的甯德又窮又破,交通運輸十分落後,教育和醫療資源不足,連個像樣的飯店都沒有。

直到2007年,甯德市基本補足了發展短闆,并承諾為ATL公司提供五星級全方位服務,ATL公司的中方員工才勉強同意,但日本大股東依然反對。曾毓群以集體辭職、另起爐竈為要挾,才迫使日本大股東妥協。

像ATL這樣的合資企業尚且如此折騰,那麼特斯拉第二工廠這樣的外商獨資企業,如果落戶的位置遠離市中心,生活配套不完善,遇到的阻礙肯定會更猛烈。

特斯拉的老外高管一定無法容忍偏遠鄉鎮的“土味”。他們需要國際機場、國際學校和美式咖啡,小地方通通無法提供。

很多城市的工業用地空間,都無法滿足特斯拉的要求。

有的是工業園區太過偏遠,周邊啥也沒有。像華星光電落戶武漢的時候,跑到了光谷的最東邊,都快接壤鄂州了。

為了滿足成千上萬的員工需求,華星光電得在工廠對面另建足球場、商場、宿舍樓等。換做特斯拉,這筆龐大的費用是誰出?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有的是像深圳這樣的,雖然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但是工業用地一直很緊張:

深圳陸地面積總共隻有1997.47平方公裡,是上海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北京的八分之一。

就連中國最優秀的科技公司——華為,都抱怨深圳房價太高,把生産基地和研發部門搬到其他地方。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占地86萬平方米,第二工廠的面積肯定不會低于這個數,“寸土寸金”的深圳一時間要拿出這麼大的一塊地估計有點難度。

就拿深圳本土車企比亞迪來說,這家公司已建成或規劃建設17個生産基地,合計産能遠超400GWh,而深圳坪山基地的産能隻有14GWh。

綜合來看,廣州可能最符合特斯拉的建廠需求。

首先,廣州是全國三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兼具河運和海運優勢。

廣州港的集裝箱吞吐量位列全球第四位,廣州港集團商品車通過能力預計超200萬輛。陸路交通方面,廣州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鐵路和公路樞紐。

如果特斯拉第二工廠落在廣州,不管内貿航線,還是出口遠洋,均不在話下。

其次,廣州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生産基地,2021年的汽車總産量高達296.64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廣州既有小鵬汽車和廣汽埃安這樣的整車品牌,也有小馬智行、文遠智行等汽車獨角獸。廣州擁有3000多個公共充電樁,還開放了135條自動駕駛測試道路。

再次,大灣區是中國第二大新能源消費市場,在這裡設廠可以節省運輸成本,還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産計劃。

大灣區已經建立了涵蓋關鍵材料、三電系統、各類零部件和整車生産的産業鍊,不用出省就能造好一台特斯拉。

還有,廣州的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全國第一,行政效率高,基建配套好,教育資源強,醫療水準全國第三,深受高端人才的青睐。

截至2020年12月,廣州已有256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或分部,能夠滿足特斯拉海外高管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很多人都不知道,馬斯克當年本想在廣州南沙設立第一工廠,但後來被上海截胡了。

當時南沙區希望引進的電動汽車廠将研發、營運等部門全部或者部分設在本地,但是特斯拉在中國設立的更多是生産工廠,而并非自主研發部分。

在股權問題上,南沙區與特斯拉也有較大的分歧。

而上海則大開綠燈,不設任何限制條件,還給了很多超級優惠政策:特斯拉建廠的土地,價格僅為市場價的十分之一,特斯拉獲得了上海銀團185億元的貸款,利率僅為3.9%,遠低于一般的商業貸款。

後來,廣州花大力氣恒大汽車和寶能汽車項目。如今,恒大在南沙區的生産基地已處于半擱置狀态,如果舊物利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特斯拉第二工廠定了!?重慶武漢濟南鄭州等出局?

恒大南沙汽車基地的現狀(圖源:@電動邦)

據交強險資料資料,2020年全國特斯拉上牌量13.9萬輛,其中在上海、廣東、浙江、北京四地占比分别為23.7%、18.5%、12.4%、10.2%,合計達到64.7%。

從市場角度來看,特斯拉的消費者大部分都在東部沿海地區,第二工廠首選廣州這樣的海港城市,是更有優勢的。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中國的特殊性。

企業落戶在先天不足的地方,确實會造成生産效率慢,各項成本高的窘境。

但招商引資,拼的就是地方政府的“誠意”,到底能拿出多大力度的稅收、土地、補貼優惠。

隻要地方讓步足夠大,大到足以蓋過那些多出來的成本和不便利,那麼企業在一定時期内也是有賺頭的。

一句話,哪怕财政收入、稅基方面會受到極大影響,隻有地方政府在所不惜,不顧一切。那麼,自然的市場經濟規律也可能為之繞道,被束之高閣

十幾年前,北京、重慶、無錫、蘇州、西安等城市都搶三星電子的百億半導體項目。當時西安的GDP隻有3241億元,還不及北京的零頭。

為了打敗強大的競争對手,陝西省和西安市兩級上司使出了渾身解數。

時任陝西省委書記表示要舉全省之力引進該項目。省長親赴南韓,與三星高管進行深入坦誠的研讨。陝西省确立了“省市關聯、以省為主、志在必得”的招商新思路。

在談判過程中,三星給西安方面出了很多難題。

2011年12月22日,三星向西安發來了第一份問卷。在這份寫有300多個問題的長長的卷子上,涉及選址之前的水文、地理、地質、水質、自然災害等多方面問題。三星同時通知了“交卷”日期——兩日後。

在向上級彙報之後,西安高新區快速應對,迅速組織了七個部門的精兵強将對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解答,而且很快翻譯成韓文傳回三星。

兩天之後,三星果然派出技術團隊對西安提供的材料進行現場考察。

為了“追到”三星,西安方面傾盡所有、毫無保留:

承諾财政補貼對投資額進行30%的補貼!

項目所需130萬平米廠房由西安市代建!

補貼水、電、綠化、物流費用!

對所得稅征收進行前十年全免,後十年半額征收!

同時将為三星項目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鐵等六号線等交通基礎設施!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2012年3月,三星電子正式宣布落戶西安。簽約後,西安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平穩拆遷、妥善安置了7個行政村,涉及農戶4473戶1萬多人。

“西安-三星”這樣的招商傳奇,在鄭州、成都、重慶、合肥等城市也上演過。

最為人稱道的是合肥,曆史上長期被人忽視,爹不疼娘不愛,卻敢把全部身家押到關鍵項目(中科大、京東方、長鑫存儲、蔚來汽車)上,GDP排名由90多名進步到第19名,成就了“最牛風投城市”的美名。

回過頭來說特斯拉第二工廠項目。

雖然鄭州、武漢、濟南、海口等城市在交通區位、産業配套和營商環境等某一方面有不足之處,但也未必沒有赢的希望。

關鍵在于地方,能否拿出令人臉紅心跳、“膽戰心驚”的誠意。

若是同優惠力度競争,廣州的赢面更大一些。

成為下一個“特斯拉之都”,對于任何一個城市的産業更新來講都至關重要。

在引進特斯拉以前,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産業一直被深圳吊打。

2019年,深圳車企比亞迪的年銷售量為229506輛,而上海的年産量隻有8.3萬輛,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引進特斯拉整車項目之後,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産量猛增至63萬輛,僅用兩年時間就取代深圳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2021年,特斯拉創造了約93.62萬輛的傳遞記錄。

其中,上海超級工廠共傳遞48.4萬輛,同比增長235%,占特斯拉年度全球總傳遞量的51.7%,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全球市場的“半邊天”。

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産值突破1600億元,特斯拉上海工廠一家就貢獻了1500億元。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達到90%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率。

衆多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蘇州、甯波、南通、無錫、紹興、台州、南京、常州等地組成了特斯拉的“4小時朋友圈”,形成了大規模的産業叢集。無形當中強化了上海在長三角的龍頭地位。

放到全國乃至全球,特斯拉超級工廠已經成為上海的一塊金字招牌。

在特斯拉的帶動下,中國的電池、電機、電控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走向了世界舞台,在多個領域樹立競争優勢,并且不斷向價值鍊高端攀升,讓國際市場對上海智造、中國制造有了新的了解。

是以說,上海拯救了特斯拉,特斯拉也成就了上海。

上海的巨大成功,讓中國各大城市明白,特斯拉超級工廠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好項目,是改變城市命運的關鍵一招。

這讓我想起了民國時期的家族聯姻。當宋家大小姐和二小姐分别成了孔先生和孫總理的賢内助後,宋家的聲望就與日俱增,還未出嫁的三小姐就成了“民國第一女神”。連權傾天下的蔣先生,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可以預見,接下來的特斯拉第二工廠争奪戰,一定是極為激烈,極其殘酷的。

它的結果,足以影響國内的城市經濟格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