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2年2月24日,阿裡(NYSE:BABA;HK:09988)釋出2021年第四季(2022财年Q3)未經稽核業績公告。2021自然年,阿裡營收為8364億、同比增長29.8%。截至2021年末,全球年度活躍使用者(年内至少有一次交易)達到12.8億,較9月末淨增4300萬。

數字媒體及娛樂相關的251億商譽減值使淨利潤下降了75%,經調整EBITA亦下降27%至448億。

按2022年2月25日收盤價,阿裡市值2926億美元,僅相當于亞馬遜(NASDAQ:AMZN)的18.6%。雖然阿裡營收增速放緩但仍比亞馬遜高一大截,市盈率卻較亞馬遜低十幾倍,市值不到亞馬遜的五分之一。

低通脹下的營收增速

2015年(自然年,下同),阿裡營收944億;2016年突破至1439億、同比增長52.4%;2017年營收2269億、同比增長57.7%。

随後幾年,營收增速開始回落。2021年,阿裡營收8364億、同比增長29.8%。

2015年~2021年間,阿裡營收平均增速43.9%。同期亞馬遜營收年均增速為38.1%。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阿裡營收分為商業(自2020年10月起合并高鑫零售業績)、雲業務(2021年4月1日起,釘釘業績由“創新業務”重新分類至“雲業務”)、數字娛樂及創新業務等四個部分。亞馬遜營收分為北美、海外、雲業務等三個部分。

阿裡商業(原稱“核心商業”)、亞馬遜商業(雲業務以外的收入)占各家總營收的比例都在90%一線。

阿裡商業增速明顯高于亞馬遜。2015年~2021年間,兩者年均增速分别為42.6%、26.6%。

2021年,阿裡商業同比增長31.3%,亞馬遜(商業)增速為19.6%。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2021年,中國CPI指數上漲不到1%,美國CPI指數飙升到至7%。盡管由于口徑不同,比較中美CPI指數不嚴謹,但可以斷定美國消費品價格上漲幅度遠遠大于中國。

在低通脹背景下,阿裡商業增速比亞馬遜高11.7個百分點。如果說“阿裡不及預期”,預期的合理性值得商榷了。

營收多元化

阿裡在收入多元化方面取得許多進展,特别是雲業務。奈何電商業務太強勁,阿裡又不願無節制燒錢快速提高新業務營收,是以多年來收入格局幾乎沒有變化。

1)自然年營收結構

2021年,阿裡商業營收達7267億;雲業務、數字娛樂、創新營收分别為724億、323億和51億;三項業務營收同比增速分别為30.2%、6.5%、12%。

雲業務是阿裡旗下增速僅次于商業的闆塊,與亞馬遜雲(AWS的差距不斷縮小)。2017年阿裡雲營收入為亞馬遜AWS的9.5%,2021年提高到18%。

數字娛樂營收增速不斷下滑:2019年增速16.4%;2020年收入303億、同比增長10%;2021年收入323億、同比增長6.5%。

創新業務增速波動:2019年同比增長5%、2020年下降3.2%、2021年增長12%。由于基數很小,創新業務對阿裡營收增長的影響可以忽略。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2020年,阿裡商業對總營收增長的貢獻率高達90%,高于其在營收中的份額86.9%。

2)阿裡已不是昨天的阿裡

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阿裡對業績披露架構進行了微調,主要是細化了阿裡商業:

1)中國商業,涵蓋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天貓超市、天貓國際、盒馬、阿裡健康、高鑫零售,以及包括1688.com在内的批發業務;

2)國際商業(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及Alibaba.com);

3)本地生活服務,涵蓋基于位置的服務,包括餓了麼、高德、飛豬及淘鮮達;

4)菜鳥,包括國内及國際一站式物流服務及供應管了解決方案。

2021年Q4(自然季),中國商業營收1722億、占阿裡商業營收的80.5%、占阿裡總營收的71%;國際商業營收164.5億、占阿裡商業營收的7.7%;本地生活營收121.4億、占阿裡商業營收的5.7%;菜鳥營收130.8億、占阿裡商業營收的6.1%。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中國商業的主體“中國零售商業”,分為“管戶管理”和“直營及其他”兩大類。前者是提供基于效果付費的營銷服務,包括P4P營銷服務、展示營銷服務及淘寶客服務及傭金(費率介于0.3%到5%之間);後者收入主要來自高鑫零售、盒馬和天貓超市。

2021年Q4,客戶管理收入突破1000億、占中國零售業務營收的59.6%;直營及其他營收679億、占中國零售業務營收的40.4%;“四六開”格局貫穿整個2021年。

核心中的核心——中國零售,四成收入來自直營。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阿裡已不是昨天的阿裡!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客戶管理收入中,線上營銷、傭金之間的比例約為4:1。2021年客戶管理總營收3164億,其中線上營銷收入超過2500億,約為阿裡總營收的30%、較2018年下降10個百分點。

分部利潤

1)阿裡商業EBITA

阿裡商業EBITA具有顯著的季節性:金額高峰出現在四季度、利潤率高峰出現在二季度。

以2020年為例,EBITA峰值為666億出現在四季度,EBITA利潤率峰值38.4%出現在二季度。

進入2021年,EBITA利潤率“整齊劃一”地“矮了一截”。2021年四季度,EBITA金額498億、利潤率23.3%。與2020年Q4相比,EBITA減少141.6億、利潤率下降11個百分點。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阿裡商業EBITA利潤率下降是市場環境與公司政策調整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一,線上GMV保持增長,利潤率下降,說明變現率在下降。友善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大方向;

第二,“賺差價”的自營業務利潤率遠低于“賺傭金”的平台業務,如今阿裡商業中自營收入占比已達40%;

2)拆解阿裡商業EBITA

阿裡商業的核心是“中國商業——客戶管理”,營銷、傭金占比分别為80%、20%,這兩類業務的特點是固定成本剛性強,可變成本/邊際成本很低(這是所有網際網路服務的特征)。

GMV保持增長(盡管增速不到10%),利潤降低的原因隻能是降低費率。

國際商業、本地生活、菜鳥EBITA虧損都有所增加,共計虧損123億,比2020年Q4多虧損22億。但三項業務虧損率卻有升有降——國際業務虧損率提高7個百分點、至17.7%;本地生活虧損率下降4個百分點、至高達41%;菜鳥表現非常好,虧損僅為0.7%,扭虧指日可待。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中國商業之外的其它業務,虧損在可控範圍内且發展勢頭良好,成為推動營收增長的重要引擎:

截至2021年末,阿裡國際商業活躍使用者達3億,單季淨增1600萬,季度訂單量增長25%,菜鳥國際日均處理包裹500萬個。第四季度,Lazada、Trendyol營收分别增長52%、49%;

本地生活服務活躍使用者3.7億,單季淨增1700萬,季度訂單量同比增長22%;

抵消跨分部交易前,菜鳥營收增長23%至196億,季度訂單中的67%來自外部客戶。

3)雲業務、娛樂、創新業務 EBITA

阿裡雲業務徹底告别了虧損并保持着30%的營收增速,2021全年營收、EBITA分别為724億、11.8億,利潤率1.6%。而2020年EBITA虧損10.6億、虧損率1.9%。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數字媒體及娛樂闆塊的業績呈顯著季節性波動,總體而言虧損不再“觸目驚心”。2019年Q2,EBITA虧損23億、虧損率36.3%;2021年Q2虧損降到4.2億、虧損率5.2%;2021年Q4虧損13.7億、虧損率16.9%。

但與媒體/娛樂闆塊相關的商譽減值達251億(非經常性損益),對阿裡整體業績影響很大。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數字娛樂虧損收窄後,“創新及其他”(包括天貓精靈、達摩院等業務)成為虧損最多的闆塊。2021年Q1,EBITA虧損達32億、虧損率260%;Q3虧損29億、虧損率201%;Q4虧損16億、虧損率156%。

阿裡不再“躺着賺錢”

2021年Q4,雲業務、娛樂、創新三項業務盈虧相抵後的EBITA虧損占阿裡商業EBITA盈利的5.7%。2019年以來,11個季度(剔除情況特殊的20年Q1)中有6個季度,這個比例低于10%。

結硬寨、打呆仗

2017年(自然年),阿裡EBITA達953億、利潤率42%;2019年EBITA為1381億、利潤率28.2%;2021年EBITA為1372億、利潤率16.4%。

沒有哪個行業、哪家公司可以永遠“躺着賺錢”。整體而言,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舒心的好日子”過去了,踏實服務使用者、深挖護城河才能長盛不衰,用曾國藩的話講就是要“結硬寨、打呆仗”。

電商發展到今日,早已不是簡單的流量變現。好比在黃金地段開個飯館,門臉、字号都很吸引人,客人絡繹不絕,一時間流量變現帶來滾滾财源。但飯館要開得好、做得久,還得靠令人滿意的服務。

電商開放平台要做得大、做得久,必須替消費者與賣家的人性進行博鬥——不讓誇大宣傳生意就少,不讓賣假冒僞劣賺得就不多,做好售前/售中/售後服務成本必提高,監督、激勵千千萬萬賣家忤逆自己的人性,這件事阿裡做了二十年。自營電商相當于說“管不了你們,但能管好我自己”。

直播帶貨依托電商平台,品質、服務才有保證(從支付到物流,從售後服務到無理由退貨)。純流量平台不具備對十億級SKU、千萬級賣家進系統監督、管理及服務的能力。

倒退十幾二十年,或許有機會進化出這種能力,今天的使用者已被成熟電商“慣壞”,純流量平台的粗放服務難以服衆。

直播帶貨的興起對電商平台的沖擊是暫時的,電商重視直接、純流量平台能給的優惠都能給。從中長期看,這種“新興模式”利好電商平台。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