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歲國中女孩雨夜離家出走,暴露出的隐患值得所有父母重視

本文字數約:3399 字

閱讀時間約:4 分鐘

2月20号,廣州迎來這個冬季的最低溫寒潮,還下着雨。一個國中女孩卻因為寫作業的事與家人吵架,在淩晨2時離家出走。

警方經過5個小時的搜尋,最後在一座高架橋下發現了她。當時女孩衣着單薄、腳上隻有拖鞋,因受冷淋雨而臉色發白,四肢僵硬,連走動都困難。

14歲國中女孩雨夜離家出走,暴露出的隐患值得所有父母重視
14歲國中女孩雨夜離家出走,暴露出的隐患值得所有父母重視

圖檔來源于網絡

最近,廣東廣播電視台新聞欄目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女孩經過醫院檢查、治療後已無大礙。電視台記者還采訪了我的專業意見:

孩子為了作業就離家出走,這折射了青少年什麼樣的心理?

家長如何理性、有效地應對孩子離家出走,避免重演?

因為電視新聞的時長有限,對女孩離家出走的原因和我的分析都講得比較簡單。

記者來采訪時告訴我,這個女孩其實成績不錯,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在家做作業非常慢,有時要做到深夜12點、1點,甚至更晚。

女孩的家長覺得這樣很影響休息,一方面責備女孩做作業拖拉,一方面也勸她有些完不成的就别做了。但女孩不依,哪怕是三更半夜也堅持要把作業全部做完。

那天晚上,女孩寫作業又寫到很晚,父親覺得她太慢了,心急上火,吼了她幾聲,雙方吵了起來,孩子就離家出走了。

可能很多人了解事情原委後,會覺得非常無語:

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打不得罵不得,家長吼幾句就要離家出走,承受能力怎麼那麼差?萬一出什麼意外怎麼辦?

确實,孩子離家出走的安全風險很大。像新聞裡的女孩,如果警方沒及時找到她,在寒風冷雨的天氣裡,她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可是,如果家長總把孩子的離家出走了解為“犟脾氣”“玻璃心”“鬧情緒”的話,那就更加危險了:

這意味着家長沒有意識去解決孩子的深層次心理問題,孩子很有可能會再次離家出走,甚至會愈演愈烈,自殘、自殺,釀成悲劇!

是以,對于這個話題,我們基于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建議,希望家長們一定要謹記:

第一,如果孩子離家出走,意味着ta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甚至是出現了罹患抑郁症、雙相障礙等常見精神心理障礙的征兆。

14歲國中女孩雨夜離家出走,暴露出的隐患值得所有父母重視

孩子還很可能有過自殺念頭,隻是還沒有勇氣去實施。

可能有的家長說,孩子離家出走就是為了吓唬、報複父母,他們才不敢做出什麼真正出格的事。

确實,部分孩子離家出走是為了表達對父母的憤怒和不滿,或者是希望引起父母足夠的重視,迫使父母改變。這種表達方式也确實不理性、成熟。

可孩子為什麼會對父母如此憤怒?這說明親子之間已經積怨已深了,父母在無意間對他們造成了疊加性心理創傷, 孩子的負性情緒非常強烈。

如果父母真的還不自我檢討、不改變,親子沖突進一步加大,就不排除孩子會進一步失去理性,用更加極端的方式表達憤怒,安全隐患也會更大。劇烈的情緒波動也會影響孩子的心身健康,進而罹患精神心理障礙。

第二,一旦發現孩子離家出走,父母要在最快時間内找到孩子,可及時向警方求助,不需等到所謂的失蹤24小時後。

上述新聞就是很好的例子,女孩淩晨2點出走,家長早上6點報警,最後成功找到了孩子。

第三,父母找回孩子後,千萬不要打罵、責備、埋怨,要趕快給孩子安慰、關愛,并確定孩子身體健康。

如果孩子對某個家長很抵觸,那可以由跟孩子關系比較好的家庭成員去安慰、陪伴,讓ta從緊張、害怕的狀态中走出來。

當然,很多家長也能意識到這一點。孩子離家出走,當父母的吓都吓死了,找回孩子已是萬幸,哪裡還舍得罵?肯定對孩子又抱又親,哄着護着。

這當然都沒有問題,也是家長對孩子的愛意真情流露,很多孩子也會非常感動。但問題是,很多家長後續會刻意回避談論這件事,對孩子離家出走和之前雙方的沖突絕口不提。

這樣,孩子的嚴重心理問題沒法得到深入的解決,現實沖突往往還是會存在。還有,如果親子沖突中孩子也有明顯的責任和過錯,但父母避而不談的話,反而容易讓孩子有僥幸心理,以為隻要離家出走、逃避現實就能解決問題。

我們接診過的患者劉可,她國小時有一次出去玩過頭了,回到家門口時,已經超過了與母親約定的時間。因為母親很嚴厲,劉可害怕挨罵挨打,就跑到鄰居家躲了一下午。

這可把劉可父母急壞了,到處找找不到,都差點報警了。晚上,劉可終于回家了,也做好了挨罰的心理準備。結果父母一下子把她抱緊,又是笑又是親,疼得不得了,後面再也沒提過她違反規則的事。

劉可受寵若驚,并形成了錯誤的認知:本來以為要挨打的,結果躲了一下午之後,爸媽不但不打自己,還對我那麼好,看來逃避也是一件好事啊!

後來,她遇事很容易逃避,不願意面對。

像上述新聞中的女孩也是,如果其父母後續不去跟她深談,不去了解、解決根本的問題,那寫作業慢的問題必然還會存在,親子間的劇烈沖突也還會發生。

是以,家長一定還要做到下面的第四步:

等孩子緩過來後,父母選擇孩子情緒比較好的時候,利用良性溝通三步曲“共情、傾聽、積極引導”,尋找并解決深層次的心理問題。

以上面的新聞事件為例,等女孩緩下來後,其父母、尤其是她父親,一定要主動找女兒談一談,了解她跟父母争吵和離家出走時的感受,然後誠懇地向她道歉,她寫作業慢,家長不應該吼她、罵她,以後一定要改正。

那再深入了解,孩子為什麼寫作業慢?主要是客觀原因(作業太多、太難,家裡嘈雜導緻很難專心,開始寫作業的時間太晚等),還是因為孩子自身難以集中注意力,寫作業的效率比較低?

如果主要是後面原因的話,那說明這女孩已經出現明顯的學習障礙了,作業拖拉是典型的表現。不是她主觀态度不好、故意拖拉,而是她也沒有辦法提高效率。

還有,上面說了,這女孩雖然寫作業慢,但不是後進生,反而是成績不錯的優等生。而且哪怕再晚,她也會不顧一切地完成作業,非常重視學習。

根據我們的臨床心理幹預經驗,這個女孩很可能不隻有學習障礙的問題,還有罹患抑郁症的征兆,尤其是大衆說的“微笑型抑郁症”。

因為這女孩雖然成績好,但學得非常吃力,又十分在意外界的評價,生怕沒完成作業會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同時,成績好很可能是她唯一的自信來源,萬一成績下滑,她可能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便更加自我施壓,強迫自己努力完成作業。

她的心理壓力非常大,非常焦慮,學習效率進一步下滑,陷入惡性循環。可父母又不了解她,可能以前對她還造成過其它疊加性心理創傷,她不想向父母敞開心扉。

這孩子的壓力不斷累積,缺乏釋放的出口,就像個高壓鍋一樣,一點點刺激都可能随時使她爆發。

是以父親吼了她幾句,她就離家出走;如果是遇到重大考試發揮失常,或者被老師當衆批評,她甚至可能極度地自我否定,精神崩潰,甚至想自殺!

14歲國中女孩雨夜離家出走,暴露出的隐患值得所有父母重視

還有,這女孩目前的情況可能還有一個隐患。可以看出,她跟父親的親子關系不好,壓力大又無處排解,甚至可能缺乏能夠談心、傾訴的朋友,一直很孤獨。

如果有男生對她好、向她示好,她很可能會陷進去,出現所謂的“早戀”,并且在戀愛中缺乏理智,容易被渣男傷害。

當然,如果不隻有父親,還有其他男同學、老師曾對她造成疊加性心理創傷,那她還可能排斥、抵觸男性,埋下不婚主義或者繼發性同志的隐患。

總之,孩子離家出走,這意味着背後已經積累了很嚴重的問題了,孩子的成長路上已經布滿“雷”了,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視、深入了解。

希望新聞裡的女孩父母能認識到上面這個程度,深刻地自我檢討、改變和提升,改善家庭關系和親子關系。

這時候他們不要再對女兒的學習施壓了,反而要減壓,也要引導女兒給自己減壓,學會自我肯定,而不是總是依賴外界的評價。如果有學習障礙的話,還要了解孩子的學習障礙是怎麼形成的,該怎麼緩解甚至解決。

其父母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女兒建立除學習外的自信來源。這不是說必須要給孩子發展其他的特長,其實父母多發掘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優點,給予認可,多給孩子關注和高品質陪伴,孩子也會更加自信、抗壓能力更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