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畫當代人物志”畫中有吐納,有風雨卷舒,有四時之心放得天地之神韻

文/馮海濤 圖/劉炳新

古人雲:畫作非是正常,畫作非是世俗,為畫家之作,畫面自有超脫、雅逸之境。畫家畫畫不能被先輩大家所束縛,應該在先賢建立的法度之上,建立自己之法。但是切記,可以超越先賢之法,但不可逾越中國畫之規矩,應是竭盡全力呈現最好的中國畫姿态。中國畫的創作隻有建立在中國畫的文化屬性所衍生的法度中才能呈現神韻趣旨。

“書畫當代人物志”畫中有吐納,有風雨卷舒,有四時之心放得天地之神韻

劉炳新山水畫作品

畫中有吐納,有風雨卷舒,有四時之心才能獲得天地之神韻。而這是源于何呢?很多人可能認為在于畫家“筆墨”。要知,雖然畫顯于“筆墨”,畫中之意也是由“筆墨”而出,但是,筆墨隻是表面上的代表。就如策劃與執行,一件事物的晚上貌似是執行人完成的,光芒也都照耀在執行人的身上,可是這件事完成的根本是建立在幕後的策劃者。是以,對于中國畫,“筆墨”隻是執行的,真正的幕後,是畫家的經年積累,所讀之書,所走之路,紅塵中的曆練。

“書畫當代人物志”畫中有吐納,有風雨卷舒,有四時之心放得天地之神韻

“畫有雅意,畫有媚俗”然而雅意與媚俗的認知卻各有不同,更是在雅意與媚俗中還因審美,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定義,就是這是“畫的啥”。雅意與媚俗的認知,因人而異,俗與雅之分也是有多個分界線,有人認為這是雅,也有人認為這是俗,能分雅俗者,也就出現了多個争議點。但是有一點,就是認為此畫是雅者少的,基本是審美有境界的,而認為此畫為雅者多的,基本都是不知此美為美的群體。但是此話,此定義卻也是最為不被認可的。是以何為雅,何為俗呢?

“書畫當代人物志”畫中有吐納,有風雨卷舒,有四時之心放得天地之神韻

社會發展自會出現各種的身份,人與人之間唯一的平等就是我們都是人,而其他的是沒有平等而言的,是以才會出現如此多彩的世界,雖然灰色時間比較長。對美的認識亦是一樣,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中,在年齡的差別中,在不同的區域中等等都會營生不同的審美,是以自然就會産生對美的不同認識。在這種情況下,“何為雅,何為俗”呢?(留下這個問号!給大家一個思考,希望能夠起到一個啟示的作用!謝謝!)

“書畫當代人物志”畫中有吐納,有風雨卷舒,有四時之心放得天地之神韻
“書畫當代人物志”畫中有吐納,有風雨卷舒,有四時之心放得天地之神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