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近日,南方氣溫起飛,據氣象部門,昨天浙江全省氣溫紛紛已突破20℃,景甯達到了27.2℃。杭州西湖邊人頭攢動的遊客也紛紛脫掉外套拿手裡。

是時候脫秋褲了。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日前,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風月同天:古代文化變遷中的細節》一書,作者侯印國講到了秋褲保暖的簡史。

開裆的秋褲

早期先民用動物毛皮制作衣服,後來發明了紡織物。衣裳的誕生相傳是再黃帝時期。

東漢時人撰寫的《釋名》中解釋“衣裳”:“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是以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是以自避障也。”上身的叫衣,依的字形就是會意造字;下身穿的叫裳,在出土的彩陶上的圖案中,可以看到裳是類似裙的衣服。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先秦時代,“胫衣”出現了,這是穿在裳裡面的衣服。胫就是小腿,“胫衣”可以了解為今天的長筒襪,用系帶系到腰上,從腳背覆寫到膝蓋。與褲子不同,“胫衣”兩條腿各穿各的,不是褲子的穿法,類似襪子。

“胫衣”需要與裳配合起來穿,而且對坐姿有要求。《孟子》《史記》中有“箕踞”的坐法,臀部着地,這是一種失禮的坐法。但在保暖的功能上,“胫衣”算是早期的秋褲了。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胫衣”漸漸演變成與腰部連在一起,這叫“绔”。東漢《說文》說:“绔,胫衣也。”

我們今天有成語“纨绔子弟”,纨是細絹,高檔的布料,“绔”其實就是褲,有不同的寫法,還寫作“袴”,今天通用“褲”。

湖北江陵曾出土戰國時的鳳舞花簇繡錦袴,是比較精良的秋褲了,不過仍然是開裆的。南宋的一些墓葬中,這種開裆形式的單褲、絲棉褲都有。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裆部的合攏

開裆的“秋褲”是怎麼有裆部的?

《漢書·孝昭上官皇後》記載:““光(霍光)欲皇後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禁内,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绔,多其帶。”

權臣霍光把外孫女上官氏嫁給漢昭帝,希望上官皇後盡快懷孕。漢昭帝身體不好,太醫為了阿谀霍光,告訴皇帝要摒棄雲雨之歡,讓宮嫔穿“窮绔”,避免皇帝臨幸宮人。顔師古注曰:“窮绔有前後當(裆)”。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很多人認為,這是開裆褲變為合裆褲的開始,但書中認為并不準确。合裆褲應該來自少數民族的“胡服”。

考古中曾在新疆發現“皮褲”,是有裆的,來自西周同時代。戰國時侯,趙王推行“胡服”,教練騎射,胡服開始進入中原,作為馬背上的民族,胡服應該是合裆褲的來源。最晚到唐代,上衣下裳已經改為上衣下褲了。

作為舶來品的現代秋褲

合裆褲在新疆等地區更早出現,在全球範圍内,這種褲子也是從高緯度地區推廣開的。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15世紀,英國亨利八世喜歡穿奇裝異服,他最愛穿一種馬褲,羊毛材質,緊身、裹腿,這種褲子凸顯腿部線條,漸漸流行。今天女性打底褲,可以看作這種服飾的演變。

正式的現代商業秋褲誕生在北美,秋褲的專利屬于一個加拿大人——同樣在高緯度地區——弗蘭克·斯坦菲爾德。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在當時,之前的内衣樣式是上下連體的,等于秋衣秋褲連着,扣子從領子一直到小腹,貼身保暖。1915年,斯坦菲爾德發明了上下分開的現代樣式秋褲,并申請了專利。

今天,秋褲更加有多樣性,加絨的、膝蓋加厚的等等。

是時候脫秋褲了?來看看秋褲的“簡史”

但今天的年輕人不愛穿秋褲了。随着科技的進步,秋褲的必要性在漸漸消失,世界各國的年輕人都在漸漸抛棄這種可能影響體驗和美觀的服飾。比如日本,據說隻有老年人才穿秋褲(當然,這與中國一樣),女學生們大雪天一樣光着腿。

在中國,南方的很多年輕人整個冬天都不穿,除非母親逼ta。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