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人世間》最讓人讨厭的人莫關于周蓉母女,尤其是周蓉,從頭到尾,用咬牙切齒不足以形容。可偏偏這樣自私涼薄的女人有人寵有人愛,還是蔡曉光這麼優秀的男子,是不是很沒天理?

都說讀書可以明理明志,可在周蓉的身上,我們卻深深體會到了“最是無情讀書人”周蓉的自私似乎刻在了骨子裡,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一個人,一個父母很講道理,家庭很溫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怎麼可以自私到,心安理得的一味索取,沒有絲毫的愧疚和羞恥感?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可我們又不得不說,似乎大多數像周蓉一樣讀書優秀,從小在外人眼裡就是天之驕子的孩子,大多都自私涼薄。如果長得還很好看的話,卻總有人心甘情願地為她的所有任性買單。

為什麼呢?

1. 教育體制造成的

在過去,沿海城市還沒發達起來,做生意的人很少,中國也一度打擊投機倒把之人。在老一輩的教育中,學習好,有學問,考上大學,配置設定了好工作,才是優秀的人才。可中國泱泱大國,人多資源少,考學像過獨木橋,這就導緻了大家的心思都用在學習上,至于人品,素質這些東西誰看呢。更多的人看的就是你的學習成績,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你的人脈關系。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漸漸我們就形成了一種并沒有什麼錯的價值觀,隻要我學習好,隻要我考上好的大學,擁有好的工作,我就是成功的,我就是對得起父母的。就如周蓉說的,她以為她優秀了,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她錯了嗎?沒錯,父母就是這麼教育她的,“不用你們做這些家務,隻要好好學習,成才了,就是對我們父母最好的報答”

整個教育體制就是讓人隻要自己優秀,隻要管好自己就行了。潛移默化中我們已經忘記了孝順父母,教育好孩子才是為人子女為人父母最基本的義務。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不是所有的千裡馬都能遇到伯樂,懷才不遇的大有人在,更何況有些人終其一生的努力才達到了一些人的起點。出人頭地的信念,讓很多機會不多的人選擇了犧牲肉體,信仰甚至良知來換取自己想要的。

因為這是個看結果的年代,誰會在乎過程呢。等您成功了,您說的話就是真理,您不成功,您正确的信仰也隻是空頭大道理,沒人在乎。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2. 父母受環境的影響,有意教導,差別對待

中國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父母教導要好好學習,出人頭地,這種教育和引導無可厚非,畢竟考上大學,有個好工作,是普通家庭孩子改變生活現狀的最好捷徑。可大多數的家庭經濟有限,并沒有給每個孩子公平的機會。

有些孩子可能隻是發育晚,國小乃至國中都表現一般,到了高中反而突飛猛進,可大多數家庭因為條件有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孩子的表現選出了重點培養和要舍棄的。并且帶上Pass掉的那個或者那些一起支撐重點培養的。甚至還覺得對方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是他自己沒本事,才淪落到如此這個地步。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這就導緻孩子從小就知道表現自己的優秀,為自己争取更多的資源。讓父母做出選擇。努力成為不被犧牲的那個人。可以說打一出生,你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你的競争對手,尤其兄弟姐妹。

因為周志剛對周秉昆說的那番話“就是讓你去考,你也考不上”我們對周志剛這個剛強的父親的所有好感蕩然無存。的确,可能周秉昆相對哥哥姐姐,确實天資差了點,可如果當初是周秉昆下鄉,周蓉留在家裡,拖着個老母親,就算聯考重新開放,她就能放下老母親,一個人去上大學嗎?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周秉義和周蓉之是以能夠高枕無憂地去實作自己的理想,還不是知道有個弟弟照顧家裡。有周秉昆在,他們根本不用操心父母,有什麼難事了還能第一時間求得父母的幫助。可以說他們的優秀是傾盡家裡的所有,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精心培養出來的。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不自私,是父母告訴了他隻要優秀,隻要優秀,我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東西,我就可以不用承擔該承擔的責任。畢竟在中國父母眼裡,面子比裡子更重要。無論他們有沒有得到面子的一點點好,他們都覺得面子讓他們臉上有光,讓他們在别人面前擡得起頭。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更搞笑的是,他們還讓實際行動告訴那個優秀的人,她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本事,是因為她優秀才得到這麼多美好的東西。沒有教導她,其他兄弟姐妹也是優秀的,隻是資源有限,舍棄了他們挑選了你,讓她心存感激。中國的父母似乎從來沒這麼教育過孩子,反而會去說被犧牲的孩子,是因為他的不優秀才被放棄。讓他付出了所有,還活在自卑中,活在陰影中。

曾經我們會可憐那些老無所依的老人,尤其有幾個孩子卻都不孝順的老人,覺得那些孩子真沒良心,父母養他們小,他們卻不養父母老。可親身經曆一些事,您就會知道,凡事有因有果,為什麼有的家庭家的子女個個孝順,有些家庭中就算有不孝順的,也至少有孝順的,這種一個都不孝順的,難道全是孩子的錯嗎?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就如周秉昆再無能,他花的每分錢都是自己掙的,而周蓉呢,口口聲聲追求自己的愛情,威脅父親說要是不同意,就跟家裡斷絕關系,可馮化成沒平反的那些年,還不是心安理得地拿着父母省吃儉用的錢,甚至那裡面還有很多是秉昆掙的。害父親傷心,害母親癱瘓,把女兒扔給弟弟弟妹,她潇灑地追求着自己的愛情,肆無忌憚地消費着所有愛她的人,大學教授活得像個笑話。

都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孝和不孝,無論基因還是教育,很多時候父母必須明白,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在您眼裡,優秀的那個是來報恩的,平凡的那個是來讓你發愁的。可殘酷的現實是恰恰相反!别在閉眼的那刻想用一聲對不起償還你所有的忽視和抱歉。沒用的,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他被毀掉的一生換來三個字,是你對他的二次傷害。畢竟那三個字說出口的那刻,代表你知道你那樣對他是不對的,明知道是錯的還做了那麼多年,讓他拿什麼理由說服自己原諒您?

《人世間》為什麼像周蓉這樣讀書優秀的孩子,反而大多自私涼薄呢

你願意你的孩子是周蓉還是周秉昆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