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作者:mary媽咪

正準備離開校園的應屆生或許隻知道求職市場中有“金九銀十”的說法,但其實三月份也是用人機關的招聘旺季。

一方面,各大國企、科技領域内的頭部企業,網際網路“大廠”都喜歡選在三月開啟校招,進行履歷初篩;

另一方面,許多用人機關也在社招中開啟了搶人模式,畢竟當有經驗的“職場人”拿完年終獎,休息了一段時間後,求職也将迎來高峰,偏夫妻才的私企自然不容錯過。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按照以往的經驗,HR應該正忙得不可開交,可現實情況且并非如此,“開工潮”似乎消失不見了。

人才市場中出現怪象,“開工潮”搖身一變成“用工荒”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大學生數量不斷攀升,在大學學曆“貶值”的情況下,如何讓應屆生找到一份穩定、理想的工作成了整個社會關注的話題。

為了避免畢業生癱在家裡當條“鹹魚”,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利好措施,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在其中尋找到“新出路”,改變“家裡蹲”的結局。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比如要求國企、公務員、事業機關承擔起解決應屆生就業難的問題,為專業對口的大學生提供崗位支援。此外,在3月份這個開學、返工季,部分城市還提前在人才市場籌劃了大型招聘會,力求給求職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可今年的人才市場中卻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原本應該人滿為患的攤位,呈現出的卻是與HR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景象,不僅“開工潮”沒有出現,甚至還有演變成“招工荒”的趨勢。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特别是制造業與運輸業兩大行業,上前詢問者用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甚至有中型企業開出了月薪過萬也依舊無人理會。這樣的落差不免讓企業有些撓頭:“現在想找個年輕人可太難了,他們都不需要找工作嗎?”

高薪之下也不為所動,00後顯得清醒又理智:全都是套路

是過萬的薪資不吸引人嗎?學生已經視金錢如糞土了?當然不是,其實真正讓00後畢業生保持理智的原因,是人才市場中背後的“套路”。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用人機關看似開設崗位多,但值得學生雙向奔赴的卻很少

以運輸和制造業為例,從21年第三季度缺工報考中就可以看出,這兩大行業已經陷入了“斷檔”難題,人才缺口接近四成。

更讓人無奈的是,在新一輪缺工榜單中公示的24個領域裡,17個都跟制造業有關系,可見行業已經逐漸走向了沒落。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按理來說,運輸和制造業應當吸納高精尖人才進入其中,改善這種困局,然而在人才市場中,企業提供的崗位依舊是基層員工為主,“入廠”當一名流水線勞工或者成為銷售人員,這顯然并不符合學生的擇業目标。

▼預期薪資與實際薪資存在差距

應屆生除了對行業有所要求以外,企業開出的預期薪資與實際薪資存在差距,也是導緻大家對崗位敬而遠之的原因之一,甚至還有大學生曾用自己的經曆總結出了一套面試“潛台詞”。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比如HR說“彈性工作制”就是“隻彈下班不彈上班,早上遲到照樣要扣錢”;

當用人機關說薪資在“3K到8K”,那麼不用想一般都是3000塊;

如果人事說“公司是創業公司”,那麼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得從頭摸索,一切都得親力親為。

用人機關這樣的“招聘套路”其實早已被同學們看破,大家秉持着“惹不起還躲不起”的心态,自然對此并不抱有太多的期待。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在時代的浪潮下,95、00後的擇業觀不再以“薪資”為核心

95後、00後作為泡在蜜罐子裡長大的一代人,其實是現實又清醒的。

他們不希望與父母一樣,吃那些無意義的苦與虧,也沒有“擇一城終老,擇一崗退休”的想法。比起在工廠中的房間進行流水線工作,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偏好進行“腦力勞動”,喜歡安穩的工作,比如公務員、職場白領就成了他們的心頭好。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而且相較于薪資而言,他們更傾向于在職場中獲得成就感與幸福感,是以在擇業問題上更看重的是“行業走向”以及“個人興趣”。這也是為什麼像考古專業、博物館學一直有人報考的原因。

在經濟底氣充足的情況下,多挑一挑也沒什麼不好

在筆者看來,工作的本質并不隻是為了生存,更為關鍵的是能夠實作自我價值,發揮自己的天賦與優勢。

“開工潮”變“用工荒”,月薪過萬依舊無人理會,00後:全是套路

如果一份工作幹得不開心,那麼影響到的不僅是從業者本身,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氛圍,是以在經濟實力足夠做出選擇的情況下,大家“貨比三家”其實也無妨。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試錯,還不如在投遞履歷時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