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化應用還是應用雲化?--【軟體和資訊服務】2015.05

自從2008年雲計算開始火熱,到今年已經7年有餘,雲計算也開始進入“7年之癢”的關鍵時期。有些人已經厭煩了雲計算,覺得沒有新意,開始戀上了大資料,似乎隻有大資料才能挽救人類一樣。其實雲計算并沒有“雲”老珠黃,當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品味一下,才能更為成熟的面對雲計算,懂得雲計算給我們帶來的絕對不是激情過後的乏味。我們今天不妨來細細思量一下應用和雲計算的關系。

回顧一下幾大雲計算的榜樣,包括:SalesForce、Google、AWS、阿裡雲等,就不難發現雲計算并非出身貴族世家。他們天生叛逆,無疑都是通過開源、自研的方式來慢慢形成的自有平台,向來瞧不上出身貴族的企業IT架構。不過,2008年以來,傳統企業的CXO們看到了出身屌絲的雲計算的誘人之處,紛紛放下身段,開始了瘋狂的追逐之旅。

當然,傳統企業應用和典型雲計算應用是否一回事呢?先看看雲計算榜樣們自己的應用。他們都基于開源平台開發,具有很好的橫向擴充,具有很強的自愈能力。而傳統的企業應用具有數十年的曆史,有當年很好的架構設計,當然幾乎都是标準的套裝軟體,具有很好的縱向擴充能力,應用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依賴于軟體的HA和硬體層的備援來實作。因為傳統企業應用基本不考慮自身的可靠性。那麼問題來了,現在走到雲計算的時代,到底是需要如何演進呢?

今天傳統的企業都急于求“雲”,都想将自己的應用直接遷移到雲計算平台,以為這樣就算完成了雲計算的旅程,這就是本文标題說到的應用雲化:就是将傳統應用無需修改,直接搬到雲計算的平台上,通過虛拟化建構了資源池,通過雲管理實作了資源的自動排程、應用的自由飄移、多租戶管理等等,似乎雲計算就在眼前了。當然,通過資源池的建構和資源的自動排程管理等,使用者确實獲得了很多好處,比如:資源使用率大幅度提升,使用者CAPEX和OPEX節省巨大,系統彈性增強,業務上市更為快速便捷等。但是,我們還是經常困惑:有些核心關鍵應用不适合虛拟化和雲化、應用擴充能力有限、應用可用性架構複雜、應用部署成本居高不下等等問題。似乎企業部署的雲計算好像并不是如想象的那麼解渴,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其實,不是傳統企業IT出現了啥大問題,而是應用出了問題,傳統企業應用本來就是弱女子,不會因為換了一條跑道就能變成女漢子。而網際網路基于雲平台的應用本來就是女漢子,她們本來就能橫向擴充,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并不需要下層平台的支撐就能獨自確定自己的可用性,這是傳統企業的套裝應用絕對不具備的特性。

說到網際網路雲平台上的女漢子,似乎所有的傳統企業都值得擁有。但傳統企業應用雲化顯然不是理想的道路,因為應用雲化隻能獲得部分雲計算的優勢。傳統企業要想擁有雲計算的所有好處,開發新一代的雲化應用是唯一出路。雲化應用的典型代表就是典型雲計算的應用,就是應用本身具有橫向擴充、自愈能力,完全不需要依賴底層硬體來支撐,能夠随着資源的擴充而自動分布。

但是傳統企業IT已經有成千上萬的應用在手,不是随便一甩就能一身輕的,他們到底該如何規劃自己應用的雲計算之旅呢?其實,隻要堅持下面的四條原則即可:1)任何新開發的應用都要求是“雲化應用”,非“雲化應用”一概否決;2)老應用先從簡單應用開始應用雲化,逐漸過渡到生産應用的雲化遷移,最後完成核心應用的雲化遷移;3)老應用随着生命周期管理逐漸淘汰或更新,所有的淘汰、更新都瞄準雲化應用,逐漸過渡到全雲化應用時代;4)無論老應用雲化還是新的雲化應用開發,都要堅持“去小機化思維”。

原則雖簡單,執行難度還是不小的,比如:傳統企業想短期完成雲計算部署遷移是不現實的。應用種類越多,應用環境越複雜,到達全雲化應用階段需要的時間就越久,對于很多大型企業,要做好長期和雲計算戰鬥的準備,因為這是一場持久戰,不可能速戰速決。但隻要遵循這些原則,全雲化應用時代可期,雲計算的效益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