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十歲,辭掉工作做家庭主婦專心帶娃,是否是錯誤決定?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争論的點其實是:女人當全職太太到底值不值。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過去,或者說更早時候的封建社會來看的話,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就是名副其實,出去工作不僅是丢男人的臉,在一些地方可能還會面臨比較嚴重的懲罰。

所幸這幾年男女平等的觀念也開始漸入人心,很多人都在不斷地呼籲男女平等,盡管我們離男女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說真的,和過去相比的确是要好上不少。

三十歲從銀行辭職做家庭主婦,是否是錯誤決定呢?

這個問題我先不做回答放在一邊,其實這個問題的背後所折射出的就是兩種價值觀的碰撞,當然這裡面也有實際因素在其中起着作用。

女性獨立自在這個概念,最早應該是從西方傳到我們國家來的。工業革命的出現大大加強了勞動力,個人分工化,人作為生産力的工具之一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女性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的。

最早是參加工作,參加工作有了經濟來源後一些女性開始索要更多,例如同工同酬、禁止歧視女性等等,這是最早的關于女性自我意識崛起的簡略背景。

三十歲,辭掉工作做家庭主婦專心帶娃,是否是錯誤決定?

很多人覺得這個問題之是以兩難,主要原因在于,一部分人覺得自己一旦在工作就難以很好地照顧孩子,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但自己一旦放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又好像舍棄了自己的本心,經濟上也難以兼顧。

這是很多人的比較真實的想法。

還有的人則認為,如果讓自己的父母來幫着照顧自己的孩子顯得不負責任,保姆一類的也是這樣。

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困境。反過來看,西方人又是怎麼做的呢?

當追求女性意識崛起獨立自主的女方女性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她們會怎麼做?

就我所了解到的來看,她們之中很少有為了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甚至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的。

而西方人的教育,普通來講,相對會比我們還要成功一些。還有一點是,西方家庭一旦開始生娃,都不會隻生一個。

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幾個娃,西方女性是怎麼做到的?

三十歲,辭掉工作做家庭主婦專心帶娃,是否是錯誤決定?

這裡就很有必要來說說她們的經驗了。

第一點,她們不是一個人帶娃的。

在帶娃這件事上,西方父母會比較均衡的配置設定時間,這極大緩解了女性媽媽的壓力,帶娃從來就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父母雙方共同的事情,從這一點來說,可以極大緩解媽媽的壓力。

第二點,她們沒有這麼内卷。

西方職場很少講内卷,該休息就休息,該拿出時間來陪伴家人那就應該拿出固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這既是由公司制度決定的,也是西方社會中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周末雙休一類的還是比較普遍的。

第三點,教育方式不同。

我一直都認為,比起我們傳統教育中的把孩子當祖宗一樣供起來,西方的教育的确能夠“碾壓”我們,當然了,這可能跟應試教育相關,這極大地扼殺了孩子和家長所能夠選擇的東西。

但除了學校教育的不同,父母的教育也至關重要。歐美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行為習慣,很少會去幹涉孩子的選擇,而是幫助孩子去做選擇,這一點非常關鍵。

這也就導緻了孩子很少會在生活上依賴父母,更多的是跟父母溝通,在精神上互相依賴。

以上三點,是我們不少的媽媽做不到的。

但是,我也并不建議你就應該辭職全身心地做家庭主婦。

講一個真事:

有一次我去參加家長會,班主任(一位女性老師)在家長會上非常動容地講了一個發生在她自己身上的故事,這位班主任每天坐地鐵上班,坐地鐵下班,她有一個女兒,在讀國小五年級,經常一個人在家,每天這位班主任下班回家已經九點多了,還得檢查完女兒的作業,才能讓女兒安心睡覺,每天她女兒睡覺時間都是晚上十點了,非常辛苦。

有一次,她下班回家,看到女兒一個人暈倒在家裡,她急忙把女兒送到醫院,最後檢查下來是貧血導緻的暈倒。

講到動容處時,這位老師當着我們所有家長的面哭了起來。

沒有在教育體系中,你真的很難體會到孩子們是有多内卷競争有多激烈。

三十歲,辭掉工作做家庭主婦專心帶娃,是否是錯誤決定?

不過我講這個案例,不是說父母就應該全身心陪伴孩子,當一個家庭主婦,而是想說在經濟面前,一切都是空談主義,沒了錢,拿什麼供孩子讀書?

如果你的家庭經濟能力允許你當家庭主婦的話,我也并不是非常建議你當家庭主婦。有時候工作是忙,但隻要你把玩手機的時間拿出來陪孩子,我相信孩子能夠感受來自父母的溫暖,而不會有自閉自卑的傾向。

關鍵在于,這事不應該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父親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也不應該僅僅隻是扮演賺錢的角色就好,也應該拿出實際行動來,當好一個爸爸。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内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