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潇霆VS鞏漢林,不過都是流量的傀儡

馮潇霆VS鞏漢林,不過都是流量的傀儡

撰稿/熱血哥

幾天前,我韶了幾句鞏漢林怒批國足“丢臉”一事,引起了不少鐵子的熱議。沒曾想,幾天過去了,熱度不僅沒退,還登上了更高的位置。半路殺出個“綠林好漢”馮潇霆,“馮鞏之争”能被炒到如今這種地步,完全颠覆想象、重新整理認知。

中國足球就是這麼神奇的存在。你以為吧,經曆了大年初一那場行業災難,它會跌入冰底,甚至無人問津。但一場滑稽的罵戰,卻又能把它推到各平台的熱搜榜單。人人唾罵、嫌之如痰盂的中國足球,卻又成為了很多人包裝自己、成就自己的香饽饽。

倒叙來回顧這件事。先是馮潇霆洋洋灑灑2000多字的回應文章,我隻想由衷說一句:寫得不錯,下次别寫了。

馮潇霆VS鞏漢林,不過都是流量的傀儡

通篇讀罷,都是對行業管理者隐喻的不滿,對于外界不計他們功勞苦勞卻揪着錯誤不放的委屈,對于每況愈下的足球大環境的失望。作為曾經佩戴過國足隊長袖标的人,馮潇霆當然可以提,但換個角度想想,相比普通上班族數以十倍、百倍的收入,作為中國足球金元泡沫時代的既得利益者,馮潇霆理應承擔的便該更多。

那些所謂的不滿、委屈、失望,誰又不曾在職場、家庭中面對過?用熱播劇《人世間》中的金句便可以作為回應,“覺得苦嗎?嚼嚼咽了。”這是從男孩成長為男人,必須邁出的那一步。

如果說馮潇霆那些壓抑的情緒,多少還能博得一絲了解甚至同情,那麼回應裡接下來的這番話讓人觀感不悅。

“我愛這一行,我愛足球。但凡聽到有人對我從事的行業指指點點,我都會不舒服,哪怕是朋友也不行。你可以說我,但你說我球隊,說我行業,說我家人就是不行。”

這像是一個行業審判者所站的位置,是馮潇霆最想對鞏漢林說的,也是馮潇霆寫下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表面上看起來仗義直言,實際上卻是邏輯感人。

馮潇霆VS鞏漢林,不過都是流量的傀儡

憑什麼你的球隊、你的行業不能被說?中國足球輸越南,差到如此地步,憑什麼不能被說?打着“仗義”的幌子,來虛掩那顆玻璃心。

踢得不好,你就夾起尾巴做人,等到成績好的時候,有理有據地怼回去。沒有實力的解釋,隻會顯得蒼白。事實便是,中國足球就現在這個處境,任何人都有噴的資格,跟噴他的那個人所處的職業和所在的位置,沒有任何關系。

在這裡還可以給大家爆個小料:熱血哥一位圈中好友,曾經做過馮潇霆前意大利籍經紀人佩特裡卡(老P)的翻譯。老P曾經運作馮潇霆前往南韓踢球,在馮潇霆受傷期間,老P将馮潇霆帶回意大利錫耶納治療,跟随錫耶納進行恢複訓練,老P待馮潇霆視如己出。可最後呢?馮潇霆為了回恒大,避過了老P完成了整個操作,違反了國際足聯的相關法規,但老P并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馮潇霆VS鞏漢林,不過都是流量的傀儡

而這事兒在國内媒體的報道口風是什麼樣的:馮潇霆一心想前往歐洲踢球,卻最終隻是去到了南韓,是以老P是個“騙子”,沒有兌現承諾……這是十多年前的中國媒體環境。現在跟十年前相比,隻在變得更差,尤其是自媒體胡編亂造的年代,張手就來。事實核實?不重要,甚至是,不需要。

回到這場罵戰本身。鞏漢林挑起的這波炮火,也許有點誤打誤撞。他是在今年關于重新指定勞模标準的提案中,借用中國球員的低能高薪作為反面教材。問題就在于,“丢臉”兩個字用得太紮眼,紮到了許多從業者的内心,反應最激烈的恰恰是馮潇霆。

馮潇霆VS鞏漢林,不過都是流量的傀儡

不得不承認,馮潇霆文筆不錯(抑或是代筆不錯),口才也不錯,能登《吐槽大會》舞台的非等閑之輩。另外,馮潇霆很懂輿論,懂傳播學。他能清楚地說出,“保潔阿姨揭露球員私生活是擷取了流量密碼。”也許就差自己說出來,“鞏漢林的‘丢臉’二字就是流量密碼。”

可見,流量二字,在馮潇霆的價值觀裡,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對了,在馮潇霆的回應裡還有這麼一句,“我很久沒用微網誌了,除了訓練,比賽,閑時我會在小紅書和b站,分享一些踢球的心得,知識,技巧,我很用心的去經營,喜歡足球的人可以去看一下,會對你有幫助。”

看到這一句莫名有些看笑了。一邊怒怼那些噴中國足球的球迷看客都是鍵盤俠,一邊忙着給打着廣告。是以,機智的網友留言說到,“是以懂的都懂,他(馮潇霆)下面要幹什麼了。”

馮潇霆VS鞏漢林,不過都是流量的傀儡

跟看馮潇霆長文有同樣感受的,是看鞏漢林的視訊。看鞏漢林老師回應的段子,真的是又尬又無趣。馮潇霆那句算不上多過激的調侃“讓位鞏漢林”,惹得鞏老師大費周章地自導自演了一場笑不出來的“喜劇”。所謂喜劇人的精神呢?

上過18次春晚,被拿來作為自己“不丢臉“的作證。不懂鞏老師為何始終陷在“丢不丢臉”這種情緒中,也許是内心也有那麼一個作祟的自己。且不說,90年代作品火遍大江南北,更多是得益于趙麗蓉老師的個人魅力。說句可能有些冒犯卻又是事實的話:趙麗蓉老師離開後,鞏老師有哪件作品的影響力能達到《如此包裝》?

鞏漢林的獨幕喜劇,未必比國足高尚到哪裡去。是以,關于這場争論本身又有什麼被過多去探讨的價值?

馮潇霆的一句調侃,被媒體一波接一波的熱炒,炒到了熱搜,倒逼出那篇長文,于是再提一波熱搜;

鞏漢林那條回應的短視訊,已經90多萬的點贊量,保守估計是千萬的閱讀量了,一條視訊帶火一個賬号的故事,也許能夠重演。

網紅經濟的密碼,是引火上身;進階點的網紅經濟密碼呢,是自己去把那把火撲滅。

哥倆,玩得真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