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代詩人徐俯的這首春遊詩,與陸遊這首詩表達的是同樣的哲理

作者:半坡獨寫

這個春天,因為俗事糾纏,很少有機會外出賞春。于是稍一閑下來,就鑽進書房,想從文字裡嗅嗅春天的氣息,順便從那些出名的不出名的句子裡尋找關于春天的不一樣的詩意。

宋代詩人徐俯的這首春遊詩,與陸遊這首詩表達的是同樣的哲理
讀到宋代詩人徐俯的這首《春遊湖》時,突然眼前一亮。再細細品味詩裡行間的春日韻味,就有了敲動鍵盤碼點文字的沖動。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

詩歌寫的是自己到湖邊春遊時遇見的美景,詩人随便選擇了幾個意象,就将春天的湖景寫得詩意盎然,妙趣橫生。

筆者一直認為,所謂的詩意,不是你啊啊啊的直接抒情,也不是你闆着面孔給人一通大道理,更不是挂着一張苦瓜臉向人大倒苦水,而是将難以言說的心緒用外在景物自然地展現出來,景順,心通。而讀者又能從你的詩景裡悟出他内心想說卻又難以言說的某些情緒、思考與感悟。

詩歌标題為《春遊湖》,這個标題給我們透露出這樣的資訊:作者是春遊,在湖邊春遊。于是我們腦海裡便呈現出一個寬闊的湖面來。這湖面的景色如何呢?詩人春日遊湖心境如何?我們去詩句中體驗吧。

宋代詩人徐俯的這首春遊詩,與陸遊這首詩表達的是同樣的哲理

開首二句“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給讀者描繪的是燕子雙飛、桃花蘸水的春景。這樣的春景給人的是明媚、舒心的感覺。前一句用了一個問句,更是讓人驚喜。燕子在湖面飛行,而且是雙飛,該讓人生出幾多關于春天,關于愛情的美好遐思呢?岸邊的桃花開了,不是“臨水”而是“蘸水”,給人從上而下的動感美。桃花的花蕾因為蘸了一下湖水于是就欣然張開了。或者桃花欣然開放,花瓣輕輕地碰了一下湖面。還有微微的漣漪一圈一圈地蕩漾開來吧?雙飛的燕子、盛開的桃花、還有春天的湖面,這三者聚合在一起,真是美好春景的絕配。燕子雙飛,它們的尾巴不時沾了湖面,這樣的動感,我們從湖面桃花的盛開也能感受得到。讀到這兒,你不由得不佩服詩人為何想到了用這個“蘸”字來寫桃花開放的動感美。

宋代詩人徐俯的這首春遊詩,與陸遊這首詩表達的是同樣的哲理

而後一句,詩人卻突然從美好的湖面春景意趣上來了一個轉折:想踏上湖面的橋欣賞更遠處的風景,奈何因為春雨的緣故,湖水上漲已經“斷開”了前路。一個“斷”,一個“不渡”有大自然“拒絕”你欣賞更多春景的意味。讀到這裡,讓人不由得心生一絲絲遺憾。可緊接着,最後一句壓軸的詩景就翩然而出了——“小舟撐出柳陰來”。

最後一句,不光讓人将“人不渡”的擔心放下了,還呈現了一幅小舟撐開柳陰緩緩劃來的湖面動感圖。橋不渡人船渡人,此路不通彼路通。讀到這兒,不光心境又恢複到了對湖面動感美景的欣喜上來,還給人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遊山西村》)似的哲理享受呢。(簡宜貴)

宋代詩人徐俯的這首春遊詩,與陸遊這首詩表達的是同樣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