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詩詞大賽、打造“唐詩之都”有人說這樣做!你贊同嗎?

作者:華商愛遊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個時節的西安,有沒有讓你想吟一句唐詩的沖動?

日前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文聯副主席王勇超提出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突出重點省市的引領示範作用。早前他也提出打造西安“唐詩之都”文化名片,以曆史為鏡鑒,用詩歌觸摸生活,對于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推動文化強國具有深遠的文化和現實意義。

西安(長安)是中國曆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古都、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同時也是唐詩的故鄉,無數詩人在這裡留下浩瀚無垠的璀璨詩篇。長安的花柳山水、洗衣做飯、登科貶谪等,都被寫進唐詩平仄相間的韻律之中,構成西安這座千年古城最獨特的氣質。

西安距離打造“唐詩之都”還有多遠?你心中的“唐詩之都”是什麼樣子?

  《跟着唐詩去旅行》帶火藍關古道

  唐詩以新方式受年輕人喜愛

唐詩詞大賽、打造“唐詩之都”有人說這樣做!你贊同嗎?

   2021年底央視紀錄片《跟着唐詩去旅行》之長安播出後,帶火了藍關古道、辋川,無數騎友詩歌愛好者踏雪而去隻為一訪韓愈詩中“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景象。王維的“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透露出來的清幽澄靜,吸引不少人在終南山開啟新隐居生活方式。

   2022年春節,大唐不夜城的“唐詩燈組”又上熱搜,受到無數年輕人追捧打卡。大雁塔下紅牆灰瓦、詩燈佛塔,一句句唐詩在風中搖曳,帶領大家一路穿越滿城詩意回到盛唐長安。網友說“這是屬于長安該有的浪漫。”

   “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用古詩來表達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021年底,華商雲教育視訊号釋出#當網絡流行語遇到古詩詞#視訊,西安鐵一中、曲江一中的學生流利地用古詩表達現代流行語以“好玩、有才華、有趣”迅速出圈,有人留言“古詩詞YYDS”。曹軒賓的《别君歎》将陝西方言與古琴相融合,唐詩與歌曲結合,将陝西文化表達出新意。

   以上身邊的例子再次證明“年輕人不再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說法有誤,唐詩正在以新方式吸引着年輕一代的喜愛。在華商報日前發起的“西安打造唐詩之都”線上問卷調查中顯示,96%的人贊同西安打造唐詩之都,98%的人認為西安有優勢。

  《全唐詩》提及長安1400餘處

  西安打造唐詩之都優勢顯著

   據悉,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時間裡留下了無數詩歌,僅收錄進《全唐詩》的就将近5萬首,而提及“長安”的不下1400處。西安打造唐詩之都優勢顯著。

   陝西省旅遊設計院書記兼總規劃師、進階規劃師崔甯表示,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陝西是唐詩的故鄉。很多唐詩是寫于長安并且聞名于長安,“人面桃花相映紅”“勸君更盡一杯酒”“一騎紅塵妃子笑”等寫的都是西安的景和事,西安唐文化氛圍已經勝出。

   北大博士、《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冠軍、陝西姑娘陳更表示,西安打造“唐詩之都”意義深遠,比起其他城市,長安(西安)留下的唐詩故事更是淵深海闊的寶藏庫,是我們打開傳統文化的鑰匙,親近傳統文化的切入點。

   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于赓哲表示,打造“唐詩之都”需要有研究的基礎,在這點上西安是有優勢的。陝師大、西北大學等幾所高校都是古代文學研究的重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唐詩詞大賽、打造“唐詩之都”有人說這樣做!你贊同嗎?

  建議整體規劃 重視宣傳

  唐詩要引領群眾審美、深入民間

   那麼,西安想要打造“唐詩之都”還有多遠?還需要做些什麼?

   陳更表示,承擔起這個重擔要以“舍我其誰”的态度與勇氣,組織起最專業的學者團隊,把唐詩的文學魅力與曆史價值都掰開揉碎,找到合适的方式,融入城市景觀設計、文化建設中。她建議:設立主題詩歌節,邀請著名詩人為生活在唐朝的詩人作現代詩,可參考四川遂甯射洪縣陳子昂詩歌節。城市景觀設計中融入應景地寫于長安的詩句,比如“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西安海外旅遊公司總經理張軍從研學角度提出,“以詩引景,以景論遊,以遊授業”,以期達到展示和傳播唐文化,提升旅遊以及研學的文化内涵。

   于赓哲指出,表現形式必須要容易被現代人接受,要與現代人生活相結合。在為大衆服務的同時,還要引領群眾審美以及灌輸正确的曆史和文化。

   崔甯建議,高舉唐詩文化IP,利用高校資源做深研究;整體規劃、分區域展示;舉辦唐詩詞大賽等文化活動,在傳播上做廣、主動宣傳;形成特色文化街等。

   陳更認為,唐詩之都的最終目标應該是深入民間,使“千古詩魂不滅”。就是一個貨車司機,也會利用等貨空檔在路邊公交站文化景觀上讀一首唐詩;路邊一個雜貨店店主,沒生意的時候翻一翻唐詩選本;全城洋溢着詩的氛圍。最後生長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追求的新西安人。

唐詩詞大賽、打造“唐詩之都”有人說這樣做!你贊同嗎?

  他山之石

  浙江53億規劃“中國唐詩之城”

  西安“唐詩之路”該咋走?

   以唐詩做文章,浙江已經走在前列。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将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和瓯江山水詩路“四條詩路”,串聯起該省全域發展。目前“中國唐詩之城”規劃方案正式出爐,總投資53億元,嵊州将建一座“詩意之城”,含景區、研學旅行營地、中國詩詞大會永久會址等。

   西安對比浙江,唐詩之路資源更是富集。于赓哲指出,可以打造“人面桃花相映紅”為代表的城南線,渭水為代表的城北線,以及白居易、韓愈筆下的樂遊原線,杜甫的麗人行曲江線,打造唐詩之路西安完全可以借鑒。

   陝西友聯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陝西省旅遊協會研學旅行分會會長楊蓉表示,對比浙江,西安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不需要花很多的錢去從無到有打造,應該在基礎設施裡增加文化内容,不需要花費用去看或者欣賞,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就能感受到唐詩和背後的故事,給整個城市賦予唐詩文化并且原樣保留遺迹。

   網友“風景”表示,夕陽西下的時候在樂遊原背“夕陽無限好”,下春雨的時候在朱雀大街誦“天街小雨潤如酥”,在下雪天的秦嶺讀“雪擁藍關馬不前”。讓唐詩和唐人的故事展現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唐詩之城”應該是多元的、接地氣的、融入城市細節的西安名片。

   網友“簡單”表示,一個唐詩餐廳,菜單都是詩句,用餐對詩成功打折,應該很有意思。

   網友“徐二毛”說,結合IP設計個唐詩表情包,大家互動都是詩意連篇。

本組稿件由華商報記者 李怡 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