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圍爐夜話》為清鹹豐時人王永彬所寫,與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并稱“處世三大奇書”。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别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1.教子弟于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釋義:在子弟幼年時就開始教導,培養他們正直、寬廣、光明磊落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檢討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不能沒有憂患意識和自我督促、自我砥砺的修養功夫。

2.與朋友交遊,須将他們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釋義:與朋友交往,必須留心觀察朋友的長處,将他的優點都學習借鑒來,才能得到益處。對于古聖先賢所說的話,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去做,才算是真正地讀書。

3.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隻要勤。

釋義:貧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隻有節儉以渡過難關;天性愚笨隻要更加勤奮地學習,還是可以彌補不足的。

4.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

釋義: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會因自己的友善而使人不友善。讀書卻必須自己切實地用功,學問是自己的,别人并不能代讀。

5.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是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是以終身可行也。

釋義:一個“信”字是人在世上立身的根本,是以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恕”字,是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品德,是以人應該終生奉行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6.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釋義:要以嚴格的态度教導小孩子,因為小孩心思頑皮毛躁,不能定下心來,嚴格的态度可以壓抑他們浮動的心。對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謹慎的心待他,因為小人心思不正,如果尊重他,也許他會想保有我們對他的尊重,而放棄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謹慎的态度和他相處,至少不會蒙受其害,是以說敬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7.有才必韬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

釋義: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養,不露鋒芒,就如未經提煉琢磨的金玉一般,雖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在價值了。做學問一定不可間斷,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飄浮的行雲,永遠不停地前進。

8.心能辨事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釋義:心中能辨識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能毫不猶豫地做出決斷;人能不忘記廉恥心,在社會上為人處事,自然就不會做出任何卑鄙污穢的事。

9.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士君子立言,貴平正,尤貴精詳。

釋義:有志氣的人在處理事情時,隻問如何做是對的,并不問這樣做為自己帶來的究竟是福還是禍;讀書人在寫文章或是著書立說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立論要公平公正,若能更進一步去要求精要詳盡,那就更可貴了。

10.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釋義:一個人的志氣不能不高,如果志氣不高,就容易為不良的環境所影響,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為。一個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那麼便會舍棄切近可行的事,而去追逐遙遠不可達的目标,很難有什麼成就。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11.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釋義:對人對事不能忍受麻煩,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對任何事情都能抱着甯可吃虧的态度,便是處理事情最好的方法。

12.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

釋義:無論選擇什麼樣的做人方法或你是什麼樣的人,都不能夠有趨炎附勢、追名逐利的習氣;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事業,都不能夠有心氣輕浮、粗俗急躁的心思。

13.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釋義:在社會上為人處世,應當以忠實敦厚的人為效法對象,傳與後代的隻要能有勤勞和儉樸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14.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釋義:把聰明用錯了地方,不如一輩子謹守愚拙,至少不會出錯。随便交朋友,倒不如整天閉門讀書。

15.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釋義:隻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是遠離怨恨的最好方法。隻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是做事情失敗的主要原因。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16.打算精明,自謂自計,然敗祖父子家聲者,必此人也;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釋義:凡事都斤斤計較、毫不吃虧的人,自以為很成功,但是敗壞祖宗的良好名聲的,必定是這種人。誠實儉樸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剛開始雖然不見他有什麼奇特的表現,然而使子孫能夠有一種純厚之氣,曆久不衰的,就是這種人。

17.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釋義:為人處事,以什麼作為判斷是非的标準呢,隻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了;創業不一定要說什麼大小,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隻要适合自己就行。

18.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釋義:如果一個人待人處事心氣不平和,那麼無論是做學問還是立功業,都不會有什麼值得他人效法的地方;如果一個人語言故意做作、虛僞不實,那麼這個人的品德及心性都令人懷疑。

19.古今有為之士,皆不輕為之士,鄉黨好事之人,必非曉事之人。

釋義:自古以來,凡有所作為的人,絕不是那種輕率答應事情的人。在鄉裡中,凡是好管閑事的人,往往是什麼事都不甚明白的人。

20.有真性情,須有真涵養,有大識見,乃有大文章。

釋義:要有至真無妄的性情,一定先要有真正的修養才能達到;要寫出不朽的文章,首先要有不朽的見識。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21.用功于内者,必于外無所求;飾美于外者,必其中無所有。

釋義:在内在方面努力求進步的人,必然對外在事物不會有許多苛求;在外表拼命裝飾圖好看的人,必須内在沒有什麼涵養。

22.和氣迎人,平情應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時。

釋義:以祥和的态度去和人交往,以平等的心情去應對事物;以古人的高尚心志自相期許,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可用的時機。

23.嚴近乎矜,然嚴是正氣,矜是乖氣;故持身貴嚴,而不可矜。謙似乎谄,然謙是虛心,谄是媚心;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谄。

釋義:莊重有時看來像是傲慢,然而莊重是正直之氣;傲慢卻是一種乖僻的習氣,是以律己最好是莊重,而不要傲慢。謙虛有時看來像是谄媚,然而謙虛是待人有禮而不自滿;谄媚卻是因為有所求而讨好對方,是以處世應該謙虛,卻不可谄媚。

24.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釋義:希望自己有一顆良善的心,使自己時時不違背它。為别人留一些退路,讓别人也有容身之處。

25.一言足以召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釋義:一句話就可以招來大禍,是以古人言談十分謹慎,不胡亂講話,以免招來殺身毀家的大禍。一件錯事足以使一生清白的言行受到污辱,是以古人守身如玉,行事非常小心,惟恐做錯事,會讓自己終身抱憾。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26.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于靠他人。

釋義:敬重他人,便是敬重自己;依賴他人,倒不如靠自己去努力。

27.和平處事,勿矯俗為高;正直居心,勿設機以為智。

釋義:為人處世要心平氣和,不要故意違背習俗,自視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剛直,要不投機取巧,自認為聰明。

28.愁煩中具潇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暗昧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釋義:在憂愁和煩悶的困境中能具備潇灑大度的胸懷和氣魄,那麼心裡就會充滿春風和暢之感,驅散愁雲;在昏暗不明的境遇中如能有開朗博大的胸襟,那麼内心就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無染。

29.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功夫。

釋義:不因貪婪而嫉妒,不因索取而奢求,可以看出一個人内心光明博大的境界;在涵養的功夫上,既不要忘記逐漸道義以培養浩然正氣,也不要因為一時正氣不足,就恨不得借助外力馬上充盈。

30.人生不可安閑,有恒業,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

釋義:人活在世上不能夠隻滿足于安逸閑淡,有了長久經營的事業,才能夠将放失的本心收回。平常花費必須簡單節省,杜絕奢侈的習性,就可以顯示出勤儉的美德。

《圍爐夜話》指引的人生成就之途徑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

明倫書院——“全國十佳國學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