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家防疫丨撿起手工活,忙出新滋味

疫情下居家的日子,

雖說行動受限,

但也擁有了難得的“慢”時光:

有人運動健身,保持充沛精力;

有人沉醉書香,滋養浮躁心靈,

當然,

還有不少人選擇動動巧手,

用精緻漂亮的手工品妝點生活,

愉悅心情……

居家防疫丨撿起手工活,忙出新滋味

鈎織“大白” 緻敬一線人員

這些日子,身穿防護服、駐紮在防疫一線的從業人員,被市民親切地稱為“大白”。有了他們的守護,居家的我們心裡分外踏實。于是,巧手的市民溫貝貝用一根鈎針、幾個線團,鈎出了小巧玲珑又憨态可掬的玩偶“大白”,向辛苦付出的防疫一線從業人員緻敬。

“我平時就經常做各種鈎織的小玩意,這回居家防疫,更有了充裕時間。”溫貝貝說,她有一個專門做鈎織的群,大家經常在裡面交流手工心得,這次居家防疫,看到一線的從業人員這麼辛苦,她們便想用這種方式向“大白”們表達謝意。

一個鈎織的“大白”,看似用線簡單,工作量卻着實不小。“我仔細地研究過教程,再一針一針地鈎出各個部分,最後再縫合到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大白’。”溫貝貝說,做一個“大白”,得整整一天時間,到目前為止,她一共做出了4個鈎織的玩偶“大白”。

居家防疫丨撿起手工活,忙出新滋味

不光有“大白”,溫貝貝還給女兒鈎了粉色小背包、小發夾等不少小物件。“本來就很喜歡做手工,現在更成了一種調劑生活的方式。”溫貝貝說。

曾經專注研究美食的市民谷春靜,這次居家防疫變換了政策,也醉心于各種鈎織。“兩年前那次居家,我天天在家做好吃的,結果胖了不少,一直沒瘦下去,這回可不能重蹈覆轍了。”谷春靜笑着說,此次居家之前,她買了不少鈎織的材料,終于有時間做起來了。

居家防疫丨撿起手工活,忙出新滋味

“一開始覺得挺難,對着教程學了一會兒,發現并不複雜,一下就上瘾了,鈎了一幅向日葵,又鈎了些玩偶、發夾,家裡備的線幾乎都被我用完了。”谷春靜說,做手工不僅愉悅心情,還特别有成就感,居家的生活一下子變得有趣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難熬了。

巧用心思 雜物變身工藝品

吃剩的蛋殼,配上幾根樹枝,就能變成“鳥巢”;過年用剩的紅包,經過一番剪裁粘貼,就化身“紅燈籠”……這段日子,市民張女士一邊積極配合居家防疫,一邊帶着孩子做手工,家裡各種七零八碎的雜物經她改造後,都有了用武之地。

居家防疫丨撿起手工活,忙出新滋味

張女士平時就喜歡做手工,十分擅長利用各種雜物。“現在和孩子在一起,做不了太複雜的東西,都是些簡單的手工。”張女士說,前幾天家裡用完的雞蛋殼,她覺得丢了浪費,便拿出油彩,在蛋殼上畫上了藍天、白雲和花朵,普通的雞蛋殼一下子變成了色彩斑斓的工藝品。後來,她又找來幾根枯樹枝,用膠水粘在一起,搭建成了一個鳥巢,四周用繩子吊起來。如此一來,小“鳥蛋”就有了休息的“家”了。

“現在出不了門,我就想辦法利用家裡的東西和孩子做手工,找點樂趣,也消磨一下時間。”張女士說,因為防疫,夫妻一直沒能回家,她計劃每天都做一個手工,等夫妻回家的時候,能看到家裡有不一樣的變化,知道他們過得不錯。

居家防疫丨撿起手工活,忙出新滋味

市民李青最近癡迷于編手繩,每天吃了飯就坐在桌子前忙活着。五顔六色的細線,在她手指間翻飛,不一會兒就能變成長長一段手繩。“可别小看這些手繩,每個編法都不一樣,需要耐心、細心、精心地編,否則一不小心就會編錯。”李青說,春天到了,要編些色彩靓麗的手繩戴一戴,趁着現在居家有時間,她準備給好友每人編一個,待春暖花開時,大家一起戴着漂亮的手繩外出,共賞美好春光。

監制:丁秀玲

統籌:王選斌

編輯:張曉彤

審讀:梁 靜

威海晚報記者 李林

居家防疫丨撿起手工活,忙出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