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麥肯錫高管媽媽的反思:我的職場“神功”,對教育孩子有毒…

麥肯錫高管媽媽的反思:我的職場“神功”,對教育孩子有毒…

我算得上一個職場的成功人士吧。在回歸家庭之前,我曾在頂尖的咨詢公司曆練多年,又去外企做了很多年的高管。一直以來,自認為在工作上、生活中都是高效率解決問題的高手。但是,在養育孩子方面,我卻經常雞飛狗跳......

直到最近,接觸到一些腦科學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上幾件親身事例,讓我開始意識到,一些職場神功,如果簡單複制到養育孩子上,我們不僅面臨失去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美好記憶的風險,孩子也會關上跟我們溝通的大門。

上周我哭了兩次

第一次是因為老公整理老硬碟,把女兒小時候的照片和視訊都整理了一遍。從出生開始看,看着看着我哭了。

為什麼我的記憶是空的,仿佛在看别人家的孩子?其中一個很短的視訊,我女兒當時五歲左右,我坐在沙發,女兒站在我身後做各種抱我的動作,我卻在面容嚴肅而僵硬地打電話。

第二次是在晚飯之後。在飯桌上,我腦子裡想着女兒申請大學的各種要求,一時間被豬油蒙了雙眼,開始問她這個做了沒有、那個做了沒有。正在飯桌上頭疼腦熱地為準備SAT II考試刷題的女兒一下子崩了,開始大哭。

我才意識到我說的這些話,隻給孩子加了壓力,沒有任何幫助。明明一個自覺自願吃完晚飯就主動刷題的可憐孩子,還要聽我抱怨她很多方面沒有做好。一時間羞愧難當,自己也跟着哭了。

哭了兩次之後,我意識到我生病了,而且還是一種因為常年在外企工作引發的慢性病。我被訓練成了機器人。雖然四年前離開了生産線,過去二十年機器人的毛病依然頑固。邏輯思維缜密,冷靜而理性,這不都是典型的AI特征嗎?

當我這個機器人成為一個母親,問題就出現了。我們在工作中練就的一身神功,用在孩子教育上,反倒讓我離教育的初衷越來越遠。

工作中多年以結果為導向,追求效率最大化,對孩子的教育有什麼不良後果呢?

“失憶”的效率達人

剛回國在咨詢公司裡工作時,每天晚上12點辦公室都燈火通明,各個級别的同僚們都熱火朝天地頭腦風暴,畫Chart、寫PPT。

我曾被深深震撼,這些都是鐵人嗎?中國同胞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都遠遠超出其他國家。在這種大環境下,要想存活下去,就隻能拼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是以,公司的很多教育訓練都是教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每次教育訓練都有性格測試,被測出來擅長有計劃、有邏輯、有大局意識的同僚們暗自欣喜;而被測出來容易丢三落四、情感重于邏輯的同僚們則面露苦惱——他們被認為容易在緊張工作中考慮太多跟人有關的事,因而掉了任務的鍊子,要改。

教育訓練最後總有一兩名高層女上司,最好是有老公、有孩子的,出來介紹自己如何在百忙之中厘清輕重緩急、各個擊破、一個球都不掉的先進經驗。

職場上練就的這套效率神功,曾經讓我在很多工作場景裡成為“被人羨慕的職場和家庭平衡的典範”,但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卻讓我後悔莫及。

效率達人的終極目标——多任務處理,其實和現代腦科學和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幸福健康的精神狀态(心流狀态)正好相反。

心流狀态是指一個人在全神貫注、全身心享受地做某件事的過程中,空間和時間的感覺都消失的一種狀态。而同時處理多任務讓我們無法集中精神,體驗不到人沉浸在創造中的快感,會引發記憶力下降甚至抑郁。

對我來說,用多任務處理的方式來養育孩子的直接後果就是,永遠喪失了這段時期裡有關孩子成長的寶貴記憶。

但是,是不是做一個全職母親就可以保留記憶呢?這可不一定。越是以結果為導向的高效母親,越可能陷入此類怪圈。

有什麼對策嗎?簡單的做法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要進入多任務處理模式,不要一邊回郵件一邊問孩子學習都發生什麼事了。

比較難做到的是,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候,如何讓自己萬馬奔騰的大腦安靜下來。有很多辦法可以嘗試,效果卻是因人而異的。有人用冥想、有人練瑜伽、有人跑步,都可以對大腦進行訓練。經過有意識訓練的大腦,更容易安靜下來,更易于專注和孩子一起的時光,不會失憶。

對孩子來說,成為效率達人的後果就更加可怕。雖然人類身高到了16歲左右就不再長了,但是大腦會一直發育到22歲。作為效率達人的父母,非常有可能幹擾和損害孩子的正常大腦發育。

如果我們花點時間研究一下腦科學就會知道,發呆是大腦的預設狀态,健康大腦需要時不時回到預設狀态來充電。如果你用補習班剝奪了孩子的發呆時間,你其實是幹擾了他們大腦正常的發育。

快速給建議,是神功還是怪獸?

在職場上,怎樣保持自己的競争力,有一個神功就是要時刻準備創造價值,咨詢顧問們常用詞就是“add value”(增加價值)。

學習過戰略咨詢的同學們估計都聽說過,有個大名鼎鼎的麥肯錫解決問題七步法。這項神功也被喻為能高效解決工作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萬能算法。掌握此神功之人,在工作上生活上特别喜歡而且忍不住要給别人提建議。進階别的,還可以在對話之中,提前假設預判,迅速算出答案。

最近在補金庸大俠的武打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金毛獅王為了複仇練了七傷拳,練成這個神功有個副作用,内力不足的人會同時傷到自己的内髒。

定力不足的人練就“建議神功”之時也同樣有副作用。我第一次發現這個問題,是在學習溝通的課程上。老師說我的腦袋裡住着一隻“建議怪獸”。每次聽别人說話的時候,腦子裡的算法怪獸就會跳出來,“快算,快算,解決方案是什麼?” 對方還沒說完,我就恨不得打斷人家,“這麼簡單的問題還不明白嗎,你應該這樣做……”

老師說,你不能給建議,隻能通過提出問題讓對方自己找到答案。好吧,那我就試試提問,結果我的做法又成了全班同學的反面案例。我這樣問對方,“你有沒有考慮到你可以這樣做……?”我把自己的建議包裝成問題,實際上還是暗示對方,“你看,你不行吧,你得聽我的”。

為什麼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建議直接喂給别人嗎?難道這不是效率最高的做法嗎?從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發現來看,這是效果最差的做法。因為每個人隻有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并認可答案,才有可能跨越到行動的改變這一步,不然就隻是左耳進右耳出。

當父母腦子裡住着這隻“建議怪獸”時,不但不能激勵孩子做出積極的改變,反而會讓孩子直接關閉跟父母的溝通管道。反制此神功的最佳做法,孩子們最拿手,就是不跟你說話,讓你的建議怪物跳不出來。

我第二次哭,就是意識到自己都快50歲了,學了這麼多功夫,還是制不住這隻怪物。

回到如何讓孩子開口這個題目,一個教育訓練溝通的老師給我支過幾招,感興趣的爸媽們可以試試是否有效(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管好腦子裡的建議怪獸,多問少說,也能讓你的另一半更愛你)

1、重複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的後半部分。比如孩子說“我們英文老師真煩人。” 你說,“煩人?” 然後孩子說,“老師上課什麼都不講,就讓我們自己看書。” 你說,“你們自己看書?” 以此類推,試試看。

2、連問三次“還有其他嗎?” 比如孩子說“我們英文老師真煩人。” 你說,“是嗎,還有其他嗎?” 孩子可能說,“老師上課什麼都不講,就讓我們自己看書。” 你說,“真的,還有其他嗎?” 以此類推。

面對孩子,情商自降為零

現實生活中,父母可能在工作中會動腦筋分析上司、客戶說話背後的意思,但是當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卻沒有意願和耐心去傾聽。說不好聽點,就是自動變成一個沒有情商的機器人。

我在這方面中毒很深。記得女兒有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我拉着她一起分析原因。我隻關注她有沒有反思問題在哪裡,我沒有關注到的是她的情緒因為成績不理想已經很低落了,反而誤認為她不想回答,或是語調不積極,是她不認真對待考試的表現。

可想而知,對話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和女兒之間的關系陷入冰點。我期待的行為改變不但沒有發生,一扇溝通的大門又對我關閉了。

後來,我在女兒學校教育節偶然聽了一個講座,關于“如何幫助有自閉傾向或是多動症學生學習社交技能”,對我觸動很大。

有自閉症傾向或多動症的孩子,由于大腦發育不平衡,隻能聽懂對話中的表面意思,無法破譯其他人的深層溝通資訊,缺少社交技能,難以建立友誼,最終影響到學業成績。

講座的專家分享了她如何教這樣的學生學習有效聆聽,她用了一句很簡單的話,“用眼睛聽,而不是用耳朵聽。”也就是在聽的同時,通過觀察其他人的表情、聲調、動作,來了解對方的真正意圖。

這讓我聯想到,職場上溝通教育訓練裡也講到的傾聽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注意話語,還有話語背後的語調、語氣、語速、能量水準以及情緒。這樣才有可能了解對方潛意識裡的真正意圖,形成共情,促使對方行動的改變。

面對孩子,我們需要把所有天線都打開,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友誼。

和孩子高品質成長

如果我們仔細看看上面三種症狀,其實都是相通的。不能把頭腦安靜下來專注一件事,就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的傾聽,也不可能管住腦袋裡的建議怪獸。職場上的結果導向快文化,剛好和教育需要的循序漸進、培養孩子自己的内驅力,背道而馳。

不管你是身在職場,還是全職在家,可以練練下面三招:

1、管住腦子裡的千頭萬緒,跟孩子100%沉浸在一起做一件事。

2、跟孩子對話的時候,試試不釋出意見,隻問問題

3、放下手裡的其他事情,看着孩子的眼睛聽他們說話

挑戰和對世界的認知有了不一樣的高度,不僅可以成為孩子未來奮鬥的榜樣,還可以把這些寶貴職場經驗傳授給孩子。

就像我前面說的,即使全職媽媽也不一定能面對孩子做到專注的聽和說。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不需要“高效率管理”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高品質”共同成長。

歡迎關注笨拙在上海

繼續閱讀